查看原文
其他

蓝天野辞世,他曾是北京晚报的知心读者、热心作者和“特约记者”

北京晚报 2022-07-0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每日读报 Author 蝈蝈读报


昨日,一个噩耗传来,令人心痛——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导演艺术家蓝天野,因病于2022年6月8日13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相对于众多观众和话剧粉丝而言,得知这个消息后,我们的心情更加沉重。因为,蓝天野老人与京报集团有着长达60多年的特殊情谊,他不仅是我们的报道对象、我们的读者、我们的作者,还曾是我们的特约的记者



打开电脑,进入资料库,我们与天野老人的故事瞬间一一展现。北京人艺和北京日报同岁,今年都将来迎来70岁生日,作为人艺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京报集团对天野老人的报道自然很多。


资料库显示,北京日报至今刊发涉及蓝天野的文章有344篇,北京晚报有475篇。



1953年10月27日,“蓝天野”第一次出现在北京日报的报道中。那时北京日报才刚刚创刊一周年。新闻的标题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下月演出“龙须沟”  年底将上演苏联剧“非这样生活不可”》。报道中提到,在由欧阳山尊担任的苏联话剧《非这样生活不可》中,蓝天野与刁光覃、田冲、赵蕴如、耿震、方管德、童超等出演。



1958年10月10月,也就是北京日报创刊6周年之际,蓝天野在北京日报刊发了第一篇署名文章——《“党救活了我”读后》。当时,他是话剧《红旗飘飘》中的主人公康永光(即生活中的丘财康)的扮演者。在读了丘财康的口述文章之后,由感而发,蓝天野写了这篇充满情感的读后感。



1982年5月8日,北京日报4版刊发了由郑榕、蓝天野、于是之联合署名的文章《欢迎西德的同行们》,讲述了《茶馆》第一次赴欧演出的情景。


天野老人与北京晚报的渊源更深,故事更多。



1958年3月15日北京晚报创刊,12天之后,蓝天野的名字首次出现在北京晚报上。那是一篇谈《茶馆》的文章,文中提到剧中有几个角色是从小演到老的,其中就有蓝天野扮演的秦仲义等。自此,蓝天野的名字便不断出现在晚报上。



蓝天野不仅演戏认真投入,而且也善于写作。1963年9月18日,北京晚报刊发表了他为晚报“五色土”写的第一篇文章《生活对演员的鼓舞》,在文章中,他这样写道:“和很多演员一样,我也常有这样的兴致和习惯,一场戏演出之后,浴着清爽的夜风,在宁静的街上散一散步。这时候,可以回顾一下一天来的工作,平复一下演出的激动,消除一下疲劳,还可以设想一下明天的工作。有时还会回溯起若干年来曾扮演过的一个个角色,不由得添加几分兴奋。但时常总要自问一声:作为演员,你尽到了什么责任?”


蓝天野日后之所以成为深受爱戴的艺术家,60年前就已经注定,他用行动说明如何三省吾身,时刻自我警醒。



蓝天野还是北京晚报的资深读者。1966年7月,风雨飘摇,北京晚报被迫休刊,沉寂了13年半之后,北京晚报于1980年2月复刊,复刊前,晚报曾经有过三次试刊,“晚报要回来啦!”的消息引起了京城读者的关注,其中不乏艺术界的名家。


1980年2月17日,也就是北京晚报复刊后的第3天,晚报专门刊发了名为《祝贺与期望》的部分读者来信,其中就有蓝天野写来的期望,他说:“很期望晚报有仍如《燕山夜话》那样的好文章,让读者一日忙累之余能在休息时补充知识营养。”即使从这一刻算起,蓝天野关注北京晚报至今也已超过42年。




仅有期望是不够的,蓝天野还直接参与到晚报的新闻报道中,1980年3月2日、3日,晚报分两次在头版刊发了通讯《两代“面人汤”》,这是特约记者蓝天野为晚报写的第一批新闻作品。



1980年秋,北京人艺的话剧《王昭君》启程赴香港演出,10月3日,晚报刊发了蓝天野写的专稿《和香港朋友相处的日子》,文中讲述了他们艺术家林檎和电影名导李翰祥交往的故事。


1980年,人艺的《茶馆》赴西德演出,蓝天野又邀晚报之邀请当成了“特约记者”。当年10月24日,他在西德弗来堡发回专电《西德观众争看<茶馆>》。尽管他不是学新闻出身,但这篇报道写得特别生动,有细节,有情境,有人物,有数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有代感。稿子的导语是这样写的:“《茶馆》在西德的最后一场演出结束了。观众的掌声象节日的鞭炮声一般,长达九分多钟,夹着热情的欢呼声,还有按照欧洲习惯表达他们兴奋感情的跺地板声……象一曲激情的交响乐,在西德的边境城市——弗来堡的剧院里回荡着。一位德国老年妇女激动地对我们说,她从来还没见过观众这样长久地鼓掌。为了回敬观众,我们谢幕三十多次。”


这样的写法,放到现在,仍然是成功的范例。



更令晚报同仁感动的是,多年之后,天野老人向晚报后人道出这篇报道的幕后故事:1980年9月、10月,北京人艺话剧《茶馆》赴欧洲演出,这是中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他应时任晚报总编辑的王纪刚之邀,以《北京晚报》特约记者的身份为《北京晚报》写了三篇报道,其中至少两篇是《茶馆》尚在欧洲演出期间就在《北京晚报》发表的,当时稿子是由外交部信使带回国的。




在几十年的交往中,北京晚报与天野老人携手同行,相知相伴。他无数次接受晚报记者专访,为晚报投稿撰文,北京晚报也从未缺席他参加的重要演出、活动。


2016年天野老人曾告诉晚报记者说:“这些年《北京晚报》也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支持,除了大力报道我的演出、我的画展、我的新书之外,还整版发表过我写的纪念许麟庐先生的文章以及2015年12月31日刊登的纪念裘盛戎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文章,完成了我的心愿。其他还有我写的《吴王金戈越王剑》的创作经历等文章以及专文介绍北京人艺剧目和导演、演员的文章就更多了。”



一篇篇见诸报端的文字就是最好的证明。其中,2018年重阳节前晚报牵线促成他与京剧大师谭元寿相会了却心愿的故事更被传为佳话。




2018年10月14日,在北京晚报记者王润的牵线安排下,91岁的中国话剧艺术泰斗蓝天野来到了90岁的中国京剧艺术巨擘谭元寿家中拜访,两位互相惦念多日的耄耋老人终于在重阳节前夕见面了!从重逢时的紧紧拥抱,到告别时的久久握手,两位老艺术家之间的惺惺相惜和深厚情感令人动容。


蓝老更是不止一次地激动感叹道:“谢谢北京晚报,圆了我的一个心愿!我今天真是太高兴了!”



今年恰逢人艺院庆70周年,经典剧目《茶馆》6月9日起恢复线下演出,6月8日上午9时,《茶馆》开票仅2分钟,5场演出已经全部售罄。人们在观看《茶馆》时,一定会想起秦二爷的扮演者——蓝天野。


蓝天野为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创刊六十周年题字


天野老人走了,舞台少了一位大师,北京晚报则少了一位知心读者、热心作者和“特约记者”。


记者手记:蓝天万里 故乡在舞台
    
2011年,北京人艺请回了阔别舞台19年的蓝天野,让84岁的他登台演出话剧《家》。那时,谁也没想到,重归戏剧的蓝老会一发不可收拾,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以耄耋高龄在舞台上大放光彩,不仅演戏还导戏,每年都有让人惊叹的作品,自己也成为让所有人都由衷敬佩赞叹的传奇。
    
2014年,蓝天野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烟雨平生蓝天野》,当时郑榕、朱旭、吕中、濮存昕、李立群等老友都陪他一起在首都剧场大厅签售。那时,大家都以为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蓝老的一生总结了,但没想到,他的人生,竟然又翻开了新的篇章。
    
我能在这十多年时间里,有幸经常接触这位“老神仙”“宝藏爷爷”,陪伴他看戏演戏聊戏,见证他在艺术上不断创造辉煌,分享他生活中丰富的爱好乐趣,感受他强大的生命能量和人生智慧,也正是从他回归戏剧舞台开始的。
    
前几年,天野老师有时还会提到“告别舞台”。演《甲子园》时,他拿着一个圆领衫请所有演职人员签名,自己在上面写上了“甲子园……蓝天野告别舞台”。当时朱旭老师看到,逗他说:“你写了告别,回头又来演戏,不就食言了吗?”天野老师则风趣地答道:“告别,就是为了下一次的复出。”近些年,天野老师不仅不再提“告别”,反而总有各种新的计划,想排新的戏,想演新的角色。2020年10月,93岁的他在首都剧场连演了11场人艺大戏《家》之后,依然意犹未尽,凌晨两点还发朋友圈写道:“家永在,戏长久,期待未来,不言别!”
    
蓝老热爱舞台,热爱人艺。演《家》时,他在舞台上手里拿的诗稿是他自己做的诗并用毛笔书写的,他说:“观众虽然看不见,但我自己在台上多些真实自信。”2020年院庆时,他在微信朋友圈办起了“我和北京人艺图片展”,一连发了100多条内容、近千张图片,生动详细地介绍北京人艺和中国话剧的历史。2016年,他参加以色列戏剧《乡村》来华演出发布会时,面对“你的故乡在哪里”的问题,他欣然答道:“我的故乡在舞台。”
    
这些年,北京人艺为多位老艺术家都拍摄制作了纪录片,而蓝老是罕见的亲自参与自己纪录片录制过程的老艺术家。他亲力亲为,花了两年半时间,邀请了众多业界好友接受访问,其中有资深的艺术家,有多年的好友,也有人艺青年一代,还有我这个经常采访他的记者。这部2020年院庆播出的15集纪录片《蓝天野》具有非常丰富的资料和多元的视角,全方位展示出他辉煌的艺术人生。
    
蓝老的生日是5月4日,他也永远有着青春的活力。这些年,他的好几个生日都是在排练厅里度过的。90岁的时候,他参加央华戏剧活动,登上了黄山山顶,并且表示还想要去海边潜水,令人大吃一惊。然而蓝老年轻时身体并不好,当年曾两次晕倒在后台。他多年来深受失眠之苦,总是要靠大把安眠药才能入睡。但每次见他,他都是风度翩翩仪表堂堂,思维敏捷头脑清楚,虽然手里拿着拐杖,但走起路来,甚至爬台阶都不拄拐,也不用别人搀扶,让人常常忘了他是一位高龄老者,更多感到的是他的童心未泯。
    
他喜欢跟年轻人们一起去商场里玩“抓娃娃”;他还像很多年轻人一样,吃饭前先拿手机给菜拍照,演出结束后也拿出手机拍谢幕。他喜欢看各种各样的演出,无论是中国传统戏曲,还是时髦的各种国内外演出,他都感兴趣。在看《蓝人秀》《下雪秀》这种充满互动的节目时,他还会跟孩子一样,开心地去玩扔到观众席中的大气球。

他喜欢养猫养狗,给爱犬起名“大腕”,管蓝猫叫做“黑豹”,同时还十分关注流浪猫狗的命运。他喜欢收藏,家中有不少奇石、书籍、字画。每年,他都会把自己的书画作品和戏剧剧照做成精美的年历送给亲朋好友。他说:“作为一个演员,比表演方法更重要的,是文化修养和生活积累。建议大家多一些兴趣,琴棋书画,花鸟虫鱼,可以玩物,但不要丧志。”
    
蓝老重情趣,更重情感,他常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和朋友们相聚的照片,回顾自己人生遇到的种种人与事。去看演出,他经常会去后台探班,表达对演员朋友的关心慰问。

2017年他去长安大戏院观看纪念谭派艺术的京剧演出,因为怕影响谭派掌门人谭元寿休息,所以没去后台,但心中一直惦念,多次跟我提起。于是,2018年重阳节之际,我帮忙牵线,让两位九旬泰斗在谭元寿家中相聚,了却了蓝老一桩夙愿。当时蓝老一见到谭老,就有些哽咽地喊了声“元寿啊!终于见到您了!”两位阔别已久的老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此情此景令人动容。(相关报道:北京晚报牵线,91岁蓝天野重阳前夕拜访90岁谭元寿,惺惺相惜圆心愿

2021年,93岁的蓝天野在人艺连排三个月执导白桦编剧的《吴王金戈越王剑》,也是因为这部戏凝聚着他与已故老友白桦的深厚情谊,也寄托着他们共同的家国情怀。
    
去年10月,我去天野老师家中探望已在病中的他,看到他身体虚弱,瘦了很多,非常心疼。但他依然没有放下重回舞台的心愿,去年年底,还给我发信息,说自己状态好了很多,计划“明年4月开始排一个戏,6月下旬演出!”他还对人艺的同仁透露,表示很想重排当年演过的《北京人》……然而,这一次没有告别的告别,没有等到他老人家的再次复出,把无尽的怀念留在了人们心中。
    
蓝老仙逝的日子,正逢北京人艺院庆版《茶馆》终于盼来了线下演出,可以再次“开张迎客”;北京人艺也正用各种方式轰轰烈烈地庆祝70华诞。这种悲喜交加时刻,更让人领悟戏剧和人生的真谛。相信天野老师在天有灵,也一定会笑看自己演过的角色、演过的戏,在深爱的舞台上一代代传承,迎接新的观众,新的时代……

北京晚报(ID:wxbjwb)记者 郭强 王润【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晚报微信公众号】


监制:刘昊

编辑:李怡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晚报视频号
快来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