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12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介绍,近期,北京新增本土病例数持续增加,涉及区域有所扩大,疫情正处于进展期,防控压力持续加大。我们要充分认识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克服倦怠、厌战情绪,鼓舞士气、坚定信心,坚持以快制快,采取更为坚决、更为果断的管控措施,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坚决打赢本轮疫情歼灭战。要严格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动态调整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首都疫情防控工作。从昨日(11月12日)起,北京市立即调整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的隔离期限,不再甄别密接的密接,调整风险区等级和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对在管的密接的密接,经过风险评估后,即时解除了隔离措施,同步做好风险告知,提示个人及同住人员做好防护和健康监测。对在管的中风险区域,经风险评估后,依高、低风险区域判定规则已即时进行调整。
要突出重点,聚焦重点病例、重点点位、重点区域。对社会面筛查病例、传染期内的放大器场所及病例较多或发现社会筛查病例的街乡要重点关注,适时调整管控措施,分级分类开展疫情处置。要加强学校、养老院、工地、城乡结合部等场所防疫管理,严格集中隔离点规范化管理。提高核酸采样检测质效。在隔离转运、核酸检测、人员流动、医疗服务、疫苗接种、服务保障企业和校园等疫情防控、滞留人员疏解等方面采取更为精准的举措。全力抓好患者救治。做好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等工作。要动态优化完善进返京防疫管理政策,畅通救济渠道,提高办理时效。对就医、通勤、学生、货运司机等,坚持“一事一议”“有效救济”,最大限度畅通就医渠道、提升通勤效率、保障市场供应。继续进行滞留京外人员专项救济,开展常态化救济工作,梳理京外风险县域旅居史人员情况,动态更新常驻人口信息库。及时受理市民12345微信公众号、热线电话进返京申诉,及时核验相关风险,确保输入性风险防控更加精准到位。发布会上,市卫健委党委委员王小娥介绍,10月27日以来,本市所有病例均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多家医院选派专家力量参与救治。按照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定点医院严格执行新冠肺炎诊断治疗标准,规范开展院感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10月27日至11月13日14时,在定点医院救治本土新冠肺炎病例1187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412例、轻型752例、普通型21例、重型2例,目前所有在院患者病情平稳。 王小娥介绍,病例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发热、鼻塞、流涕、咽干、咳嗽、咳痰、头痛、周身肌肉酸痛。针对本轮疫情病例特点,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建立病情评估机制。针对确诊患者建立病情评估机制、会诊机制和转诊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病情,对有重症倾向的患者及时组织专家会诊,有针对性制定诊疗方案,同时建立心理咨询热线,做好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二是制定“一人群一策略”诊疗方案。针对“一老一小”、孕产妇、学生、合并基础病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分类采取不同策略,增加重症医学科专业医护团队管理重症患者;增加专科医生和护士对合并其他基础病的患者进行专项诊治;针对儿童患者和孕产妇患者,分别配备儿科和妇产科专业医护团队进行诊疗看护,予以人文关怀。三是坚持多学科专家会诊措施。坚持每日多学科专家会诊机制,包括感染、重症、呼吸、中医、影像、检验等学科,对患者进行评估,特别对于合并有高危因素、有重症倾向的患者,予以高度关注,会商讨论诊疗方案,坚持市级专家重症筛查机制,必要时进行市级专家组会诊,最大限度避免患者病情加重。四是注重中西医并重。在治疗方面,重视早期治疗及基础疾病治疗,坚持中西医并重,积极探索使用相对成熟的新药、新治疗手段,加强基础护理和关心关爱,提升医疗救治效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部署,严格落实防控措施,规范诊治方案,体现人文关怀,确保患者早日康复。北京晚报(ID:wxbjwb)记者 孙乐琪 刘苏雅【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晚报微信公众号】
监制:张力
编辑:张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