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何不让家属陪护,只能请护工?北京多家医院说法不一

北京晚报 2023-07-06


据央广网报道,近日,云南一位王女士反映,今年4月中旬,她的家人因患神经肿瘤在北京某医院住院11天,医院不允许家属陪护,自己只能每天在病房外守候。“当时护工费花了2000多元,现在还要承受价格不低的住宿费,经济压力很大。”
另一位陈姓女士的家人也曾在北京住院时遇到类似情况。她向有关部门投诉后医院才同意陪护。“医院不允许陪护,只能花钱请护工,其实很多病人都希望家人陪护。”
医院不允许家属陪护是个例还是行业普遍现象?相关部门对此是否有明确规定?近日,记者走访北京市多家医院发现,医院、病人和病人家属对陪护问题看法不一!
 

医院不允许病人家属陪护

原因说法不一

 

在北京工作的刘女士告诉央广网记者,今年3月,她在通州某医院做腹腔镜手术,需要住院7天。手术后插了导流导尿管,她不能下床,医院规定不允许家属进入病房陪护。

院方解释,这是按此前疫情期间医院的规定沿用至今,并称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和老年患者,允许一个家属陪护。

“我术后很疼痛,需要家属帮忙拿饭、帮扶起身、去卫生间和换尿袋。我妈就在病房外面,但不让进。”刘女士认为,医院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定义模糊,无奈她只能请护工照顾,一天260元

北京一医院病人家属向记者出示的护工委托协议单(央广网记者 汪宁 摄)

在北京的另一家医院,一名病人家属向记者出示的护工委托协议单显示,收费标准200元/天。“请不请护工,不是病人说了算,医生觉得你需要请护工,那就给你开单子。”北京某医院住院部的护理员说。另一家医院护士则称,“原因我也不知道,全院都是这样请护工。”

对于一些医院为何不允许家属陪护,记者走访多家医院科室,得到的解释也不尽相同。

北京一医院多科室称病房是封闭式管理、无法陪护(央广网记者 汪宁 摄)

北京望京医院住院部多名护士表示,按照三年前疫情管控措施规定,病房是封闭式管理,一般不允许家属陪护。如果要陪护,需要住院大夫决定,但只能有一个家属陪护,且进入病房后不能外出,直到出院。

对于不能陪护的原因,该医院住院部呼吸科护士称,医院都是这样要求,之前是疫情,现在是甲流,为了防止交叉感染。

在另一家医院,一位住院部的护理员称,科室不让家属陪护,再大的手术也不行。“整个医院都是这样,还在沿用以前疫情时的规定。”

北京儿童医院多科室称不允许陪护(央广网记者 汪宁 摄)

记者探访北京市儿童医院多个科室,不少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向记者表示,心外科年龄小的孩子做手术可以陪护,其他大部分科室均不能陪护,原因是“病房空间有限”“建院以来一直如此”“疫情原因”等。

那么,国内其他城市的医院允许家属陪护吗?记者询问了河南、河北等地多家医院。河北石家庄市某医院护士长表示,她从未听说过不允许家属陪护的类似规定,家属陪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医院方面照护病人的压力。
 

花钱请护工要算经济账

也要看效果

 

对于北京部分医院不允许家属陪护,不少病人家属不理解。他们认为,请护工费用是笔不小的开支,而病人家属照顾更加贴心,可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虽然每天200多块钱的护工费听起来不算贵,但对于孩子来说,生病时最需要家人的陪伴,护工再细致也不如家人贴心。

不过,也有家属认为,不让陪护也有好处,减少病房留守人员数量,给病人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

记者走访北京市多家医院,均称不允许病人家属进行病房陪护(央广网记者 汪宁 摄)

一名医疗专家称,家属陪护的优点是不需支付护工费,对于一些经济困难的患者来说,可以减轻经济负担,在某些情况下,家属的陪伴会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产生积极影响。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伦理与法律系教授王岳则表示,病房应该是最安静和最适合休养的地方。从优质护理角度来说,不应提倡病人家属在病房陪护病人,不仅因为陪护专业性比较强,病人家属没有经过系统、专业训练的话,可能造成护理不当,会对患者造成新的伤害。另外,病人家属陪护会给其他患者带来不便与打扰,不利于其他患者的休养。

一病人出示的入院提示单显示“交护工费1000元”(央广网记者 汪宁 摄)
 

请护工如同拆盲盒

“无陪护”病房离我们还有多远

 

据法治日报报道,早在2010年,原卫生部就发出通知要求,“逐步解决依赖患者家属或者家属自聘护工承担患者生活护理的问题,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

2020年8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通知》也提出,护士资源不足时,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聘用配备一定数量、培训合格的医疗护理员。

2022年4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在补齐护理短板、弱项方面,提出“建立医疗护理员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和发展医疗护理员职业队伍”。

但时至今日,不少患者家庭仍旧面临护工费高于自付医药费的窘境;而且,就算付出高额费用也不见得获得相应服务。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教授邓勇表示,从实际情况来看,除了个别地方外,医疗护理员制度迟迟没有建立,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填补护士资源空缺的仍是护工。
  
很多患者和家属都深有体会,请护工如同拆盲盒:遇到好护工皆大欢喜;否则患者非但得不到良好护理,还会产生纠纷。此外,护工费已成一些家庭的沉重负担。高额护工费和部分护工专业素养差叠加,成为护工行业的一大痛点。
  
护理工作对于患者康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癌症、心血管病、中风、肢体残障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患者的护理都牵扯巨大的精力,子女一边要照顾家人,一边还要工作,实在不堪重负。而护工行业广泛存在护理能力不足、专业素养差的问题,暴露出入职门槛低、培训不规范等漏洞,严重的还有涉嫌虐待等情况。
  
推广“无陪护”病房,并非无人陪护,而是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医疗护理员替代家属承担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照护。2019年7月,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下发通知,明确医疗护理员是医疗辅助服务人员之一,医疗机构有培训医疗护理员的责任。由此可见,用专业医疗护理员替代普通护工,是大势所趋,是民之所盼,更是医疗机构应该牵头办成的实事。
  
护工行业不能总是处于野蛮生长状态。有专家建议设立分级护士制度,让注册护士从事更专业的医疗相关工作,护理员则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同时,强化对公立医院床护比的考核,形成刚性约束。加快医疗护理员制度落地,推广“无陪护”病房,除了医疗机构牵头,还要医保政策兜底、财政投入支持,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但必须往前推进。
                  
                      
北京晚报(ID:wxbjwb)记者 张丽,综合央广网、法治日报【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晚报微信公众号】

监制:刘昊
编辑:张杨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晚报视频号

快来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