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开始,京津冀等北方地区连续多日遭遇强降雨,大石河、永定河、拒马河、海河等流域均出现洪水。在这样罕见的雨情和汛情之下,一线搜救队伍火速集结,各方力量驰援灾区,防汛一线的动态、受灾居民的情况,牵动着全社会的心。
哪里有诉求,哪里就有服务。暴雨来袭,北京日报迅速反应,与微博、腾讯平台一起推出“京津冀暴雨互助”服务、“北方地区暴雨互助”小程序,融合媒体与技术优势,畅通求助需求与救援力量的匹配渠道,通过互联网展开了一场场“救援接力”。
“京津冀暴雨互助”服务上线24小时内,阅读量过亿次,互动量超30万次;“北方地区暴雨互助”小程序,超10万人次关注,用户提供互助信息近千条……这背后聚合的是一群通宵达旦与时间赛跑的无名英雄,他们中有灾害响应志愿者、有技术研发团队,也有千千万万热心的网友……
“帮扩散!救援队联系信息!”“求助!屋子被淹了,缺少药!”伴随持续不断的雨情,门头沟、房山汛情严重,山洪甚至导致部分村镇通讯中断。7月31日开始,社交媒体上开始涌现出许多求助帖文,#北方暴雨#等话题频频登上热搜。为了更高效地聚合求助信息,调配社会救援力量,发动居民互帮互助,北京日报联合微博发起的“京津冀暴雨互助”服务,上线24小时内阅读量就超亿次,互动量超30万次,关注“京津冀暴雨互助超话”的网上志愿者近4000人。本报记者作为首批“网上志愿者”,奔赴汛情最严重的房山和门头沟区,回应大量求助和关切。多路记者驱车行程1300余公里,除了铲车、直升机,就连火车、冲锋舟也都坐了,甚至还学会了使用卫星电话……凡此种种都是为了能把灾区的最新情况传递出去。7月31日,门头沟、房山部分村镇因山洪遭遇通讯中断等情况,北京日报发起了“直击北京防汛一线”直播连麦,为联络不上家人的居民带来门头沟和房山的实时防汛救灾情况。“众人拾柴火焰高”,还有许许多多热心网友,参与到“暴雨互助”中来。几乎每个求助帖文下方,都有热心网友或留言安抚,或帮忙扩散,或询问情况,或同步救援队联系信息……他们不厌其烦的暖心留言汇成一次次救援接力。随着雨情从京津冀向东北扩展,如何让防汛救灾的力量快速触达每一个角落?为了最大化地聚合社会力量,共同抗击暴雨汛情,“北方地区暴雨互助”微信小程序升级上线。从8月1日策划,到8月2日测试上线,北京日报与腾讯平台合作的“北方地区暴雨互助”微信小程序只用了不到24小时。“北方地区暴雨互助”小程序,主要功能分为三大块,第一是信息的快速收集,第二是信息的流转及处理,第三是信息处理结果反馈。“在信息快速收集阶段,用户可以一键发送自己的具体位置,只要填写联系方式,以及介绍受困情况。该功能还为高危人群专门做了标签,比如急缺药、有老人、有孕妇等情况,让用户更快速地填报信息。”腾讯出行服务产品经理邓迪介绍。“收集信息后,会经系统快速筛选分类,同步给灾害志愿者响应团队。志愿者们通过核实求助信息,对求助需求做个分级预判,再提供给救援队。志愿者联系后会标记已反馈,求助者获救后也可以更改自己的信息,避免造成同一个地点的重复施救,造成资源的浪费。”邓迪表示。除了通过平台发布求助需求,用户还能以多种形式参与到互助中来。除了参与志愿者招募、爱心捐献、发布帮助信息以外,还能通过共建积水点地图,方便大家进行紧急避险和出行。
快递小哥、外卖骑手、房产中介门店员工等遍布整个城市的人群,成为了共建“积水点地图”的首批用户,用户可以通过拍照上传积水点位,标注大致的积水深度,判断能否通行;随后,更多的普通用户也参与到“积水点地图”共建中,关于受灾地点积水的数据越来越全。每当用户使用地图导航时,路线经过用户标注的积水点,就会收到安全提示。在“暴雨互助”背后,灾害响应志愿者团队是一支重要力量。“7月25日,气象部门预报台风‘杜苏芮’将登陆我国,灾害响应志愿者团队就开始为之做准备了。”此前已多次参与灾害响应的卓明信息中心负责人郝南告诉北京日报记者,灾害响应志愿者团队在社会救援中充当着沟通信息上下游的角色,一方面要根据水文气象信息,预判灾害发生的地点、量级、以及当地的响应程度,“水灾的救援可能窗口期只有几个小时,不把预判做在前面是不行的。”另一方面,当灾害发生后,要收集、校验、核实救助信息,把高度不确定性降下来,为救援队提供比较确切的信息。“我们的主要作用是扫除死角,最大程度解决信息不对称。”郝南表示。志愿者临时集结,高度流动,根据个人专业所长及意愿会编入不同的小组。有气象专业的志愿者,负责收集分析研判气象水文信息,为灾害响应提供预警建议;也有不设特别专业门槛的“信息核实组”,负责联系求助者。“大家都有很强的积极性,有迫切的救人欲望,只要把前期沉淀下来的工作方法和要点进行培训,就能快速地上手。”郝南告诉记者。求助信息经平台上传后,志愿者除了要确认信息仍有效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仔细询问求助地点、环境、被困人数等信息,补充细节,与收集到的受灾信息进行验证,以确定不同区域的救援需求,为救援队提供更高效的救援方案。“暴雨互助”服务在多平台上线,让这场网络救援接力安上了加速器。8月2日,北京市民关女士在网上看到北京门头沟山区受灾的照片,认出了是自己60多岁的哥哥所住的村子。由于受山洪影响,通讯中断,心急如焚的关女士一度联系不上身处受灾地区的家人。 关女士告诉北京日报记者,自己的女儿看到了北京日报上线的“暴雨互助”服务,填写了求助信息后,志愿者很快就联系了她进行核实。不久后,前线救援队伍到达了受灾地点,告知关女士屋内没人,可能已经转移。稍后,山里的家人也有了信号,联络上了关女士。 记者发现,像关女士一样,在网络上通过“暴雨互助”获得帮助的居民还有很多。居住在河北省涿州市城西大街某小区的王先生,7月31日暴雨开始后,小区积水严重,断水断电断网,小区内的年轻居民为了自救,在降雨第三天冒险蹚水离开了小区,还有许多老人小孩被困在家中。王先生通过小区互助微信群了解到,小区约有200多名被困居民,经过两天两夜,缺少水和食物。
8月3日,王先生看到了“暴雨互助”服务,发布了求助信息。此后,很快就有志愿者联系了王先生确认情况,不久后保定消防部门前往小区,进行抽水,运送物资等。
连日来,防汛一线的部队官兵、消防战士、救援队员,勇抗洪峰,拯救生命的故事,让我们感动。
其实,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在互联网上努力搭建着一条又一条“救援接力”的通道。 每一次回复
每一次成功救援
都汇聚成爱与力量
温暖和鼓励着我们! 请记住
这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北京晚报(ID:wxbjwb)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晚报微信公众号】
监制:刘昊
编辑: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