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杀害同学的“小恶魔”,年龄不是挡箭牌!

北京晚报 2024-03-30

近日,河北邯郸3名初中生杀害同班同学并掩埋的消息,持续引发广泛关注。3月17日,河北邯郸肥乡区联合工作组发布通报:3月11日,涉案犯罪嫌疑人被全部抓获,现已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司法机关将对犯罪行为依法予以惩处。

相关报道:邯郸初一学生被杀害,嫌疑人被全部抓获!

据报道,涉事3名初中生均为十三四岁的少年,联手用铁锹将受害人打死后,又把尸体埋在了另一个村子的废弃蔬菜大棚内,毁尸灭迹。受害者家属找到其中一个嫌疑人家中时,他还在床上淡定打游戏,并给了误导信息。以至于在警方调取三人与被害人一起出现的监控后,三人最初仍矢口否认见过被害人……三名嫌疑人作案手段之残忍、心思之缜密、应对询问之冷静,超过了常人对十三四岁孩子的认知,甚至超过了公众对人性底线的判断。




事实上,近年来年纪轻、犯重罪的恶性案件,并非孤例。2019年辽宁大连“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童案”、2021年陕西勉县“13岁少年杀害6岁男童案”、2023年湖北荆州“未满12岁男孩杀害4岁女童案”,一次次挑战公众的认知。每每发生此类案件,舆论除谴责“小恶魔”外,关注的焦点大多围绕惩处展开。具体到本案,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三名嫌疑人会付出什么代价,年龄会不会成为挡箭牌?

依据现行法律,未成年人犯罪,年龄是量刑的重要依据。简单概括而言,犯罪嫌疑人如果年满14岁,肯定会受刑事追究;年龄满12岁不满14岁,有受追究的可能;不满12岁,不会受到刑事追究。本案中,三名嫌疑人的具体年龄虽尚不明朗,但依据受害人13岁、与三人是同学关系等信息,可以推断:三人正好卡在刑事追责的关键节点,如不满14周岁,则达不到法律“必定刑事追究”的条件。这正是舆论担心的一点。

但法律毕竟不是僵死的条文,尤其是涉及特殊情节、特别性质时。对于未成年人,法律也不是一味袒护,而是在保护和惩戒之间谨慎地保持平衡。在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刑事责任年龄从14岁降至12岁后,最高检在今年3月再次明确提出,对于实施严重犯罪、性质恶劣、不思悔改的未成年人,依法惩治、该严则严。立法与时俱进,顺应了未成年人犯罪率增高、年龄走低的趋势。本案能进入刑事程序,也恰恰说明,法律不为低龄犯罪留兜底,年龄并非“小恶魔”的挡箭牌。

对于影响如此之大、性质如此恶劣的案件,判决如何既符合法律规定,又能平稳对接民意,似乎才是争论之下的真问题。为保护隐私、不干扰正常的司法程序,案件细节或许不宜过早对外公开。但事情真相究竟是什么、有没有其他帮凶、判决最终依何而定,这些问题事关司法公正与透明,必须随着案件的进展一一回应。舆论主张严惩三个“小恶魔”,是为震慑其他施暴者的嚣张气焰,也是基于对正义的维护。案件审判固然不能受舆论裹挟,但法律毕竟搭建在民意之上,必须考虑到普通人对法律明辨是非、惩恶扬善的朴素期待,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

据报道,亲属反映被害人长期遭受3名同班同学的霸凌;校长则称邯郸男孩的死亡是个意外,孩子绝对没有被欺负过。是没被欺负过,还是没有发现?悲剧之外,还有没有“小魔王”在校园里横行霸道,如何强化学校防治校园欺凌的制度,家长怎样才能尽早发现、尽早干预,“小恶魔”的家长需不需要受到惩罚,刑法外还有没有其他强制措施……类似悲剧如何不再重演,同样值得深思。

相关报道:
3名初中生涉嫌残忍杀害同学,知名法学教授罗翔发声
网传邯郸遇害初中生颅骨照片,不实!


北京晚报(ID:wxbjwb)实习记者 李霞【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晚报微信公众号】

监制:张力
编辑:陆琪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视频尽在北京晚报视频号

快来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