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究竟为何物?

2017-12-31 西南钢铁指数

2017年12月29日,央行推出了“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以应对春节期间部分商业银行现金投放的流动性缺口。此次“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是继2016年春节期间央行推出“临时流动性便利(TLF)”后的一次结构性工具的创新与完善。我们曾在《2018年货币政策展望及资产配置策略》报告中指出,央行将更加依赖于结构性工具和边际性调整,降准、降息等总量工具调整尚需观察。“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究竟为何物?又会对市场造成多大的影响?



“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包含哪些内容?

  适用对象:主要针对春节期间有较大现金投放需求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诸如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信用社以及现金投放占比不高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均不在此列。文件中,央行并没有公布具体的“现金投放占比”标准,但相比于2016年TLF应该有所扩容,预计“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仍然以国有商业银行和部分网点较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

  触发条件:只有在春节期间存在临时流动性缺口时,才可以动用一定额度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也就是说,央行可能设置了相应的触发条件,商业银行可根据自己的流动性供需情况,自主决定使用额度(2%以内)。这一机制的设计,有助于缓解春节期间流动性流动性投放压力,稳定货币市场利率。

  使用期限:30天。30天期限体现了流动性季节性冲击和临时性对冲的调控思路,也预示着这一机制安排可能会制度化。

  使用额度:2%以内。较2016年1%的额度相比,2%额度的设置更加灵活。

  综上,此次“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旨在满足春节前商业银行因现金大量投放而产生的临时流动性需求,促进货币市场平稳运行。在一定的机制设计下,商业银行可自主使用一定额度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弥补临时流动性缺口。按2%的使用额度估计,春节期间商业银行可动用的流动性规模大约为1.6万亿元左右,可有效保证春节期间的临时流动性需求。


“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是TLF的完善?

  此次央行“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既充分体现了透明度和预期管理,同时也表明央行积极探索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从而更好地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环境。与2016年初TLF工具相比,“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的机制设计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很可能成为央行对冲春节等季节性流动性冲击的常态化政策工具。

  操作更简单。通过一定的机制设计,商业银行可以在一定的额度内根据临时流动性缺口,自主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在规定的期限内还款即可。这既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也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

  机制更合理。与TLF相比,“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不需要对动用的资金付息。我们认为,春节期间商业银行现金投放属于典型的季节性冲击,与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行为无关,通过“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更符合精准调控的要求。


“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对市场影响?

  “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属于典型的结构性工具和边际性调整,不会改变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政策基调。但也应看到,2018年初,在定向降准和“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等结构性工具的作用下,货币政策边际感受可能会略好于2017年,流动性分层和利率分层现象可能也会有所缓解。我们曾在系列报告中强调,货币市场长期利率分层会滋生监管套利,弱化利率传导效果,而随着同业去杠杆成效显现,2018年央行可能会更加注重疏通价格传导机制,完善价格型调控框架。目前来看,明年初流动性的边际缓解有助于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为央行重构货币市场利率体系提供了机遇。

  对债券市场而言,流动性边际改善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商业银行等配置盘的配置意愿。但在结构性调整的宏观背景下,基本面和政策面等总量指标的转向难现,加之监管强化的潜在冲击仍然较强,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依然在3.9%中枢值左右窄幅震荡,利率债“上有顶、下有底”的约束依然存在。

  对权益市场而言,流动性边际调整对权益市场的影响比较有限,未来权益市场将更加取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所带来的结构性机会。需密切关注相关领域的变化,加强投资分析能力,提高分析研判的精准性。



文章来源:文涛宏观债券研究  陆家嘴大宗商品论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