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黄金地下采选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2017-09-26 安全应急

黄金地下采选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内黄金地下采选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黄金地下采选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和实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017 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2-2016、DB37/T****-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要求

4.1 成立组织机构

     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采矿、提升、选矿、设备、安全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各部门各岗位负有的职责如下:

4.1.1主要负责人职责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

    其主要职能应包括:

    (1)确保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所需要的资源,如人力资源和专门技能、方法、监测工具或仪器、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资源等。

    (2)确定各系统、各部门、各岗位职责与责任,授予权限以促进有效的风险管控。

    (3)确保体系变更时,维持体系完整性。

(4)确保成立体系建设推动领导委员会和各专业工作组。

(5)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6)定期部署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7)确保团队或小组其他人员履行其职责。

    (8)确保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4.1.2企业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总监)

    企业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是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直接负责人,负责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及分级管控工作的总体把控,确保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有效运行。

4.1.3企业安全管理部门

(1)主要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体系文件,协调和调度各专业工作组分工开展情况。

(2)负责本指南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

(3)负责组织对全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成果进行评审.

(4)负责对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评估。

(5)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4.1.4各专业部门

    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措施的确定及实施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负责。

4.1.5各生产单位

(1)负责本单位的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并及时更新。

(2)负责本单位范围内的分级管控工作的实施。

(3)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4.2 实施全员培训

应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确保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各级人员充足且具备相应的管理或专业能力。应明确各级人员的能力需求,采取针对性培训、外聘、引入机构补充能力等方法满足相关能力。

各类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要求包括:主要负责人应具备熟悉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政策,了解适用的风险点、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的相关方法或技能;

    各部门负责人、工作小组负责人应熟悉本专业或工作所涉及的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技术标准、规程、规范,掌握风险点、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的方法和要求,了解本专业或工作所涉及风险点所需的典型控制措施,并具有一定的协调组织能力;

各专业人员应掌握风险点、危险源识别方法、评价方法和风险控制措施,熟悉专业所涉及的安全法规、标准、规范、规程,了解本行业的典型风险及特点,熟悉本企业与专业相关的设施、设备、布局、人员素质等。

岗位人员或作业过程风险识别小组成员应掌握风险识别的操作要求,掌握工作所需操作规程和安全,熟悉所使用的设备、设施、工作内容、工作要求等。

4.3 编写体系文件

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并将制度纳入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其他要求均执行DB37/T ****-2017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4.3条款。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5.1 风险点确定

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

5.1.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企业风险点划分可按照采矿、选矿、尾矿库等功能区域进行风险点划分,建议将黄金地下采选企业分为采矿系统、选矿系统、尾矿管理系统及辅助系统等四大系统。对于复杂的系统应按照所包含的设备、设施、装置、区域、部位等进行细分。

如,选矿系统可划分为破碎、磨矿、浮选(重选、磁选)、压滤(陶瓷式、板框式)等风险点。

尾矿管理系统可划分为尾矿输送、尾矿堆存(初期坝及堆积坝)、尾矿排洪、尾矿回水、尾矿水净化、库水位控制和防洪、在线监测等风险点。

5.1.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黄金地下采选及尾矿库管理等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作为风险点进行管理。

如,采掘作业可划分为凿岩、爆破及爆破物品管理、铲运、井下运输、支护、探放水等风险点。

5.1.2 风险点排查

5.1.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按DB37/T****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5.1.2.1条款要求排查并建立风险点统计表,参见附录B.3 。

5.1.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按DB37/T****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5.1.2.2条款执行。

5.2 危险源辨识

5.2.1 辨识方法

5.2.1.1  对作业活动如凿岩、爆破、铲运等的危险源辨识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进行,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清单(见附录A.1)和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见附录A.3)。

5.2.1.2 鉴于工作危害分析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采取工作危害分析法不能全面辨识危险源时,企业可以针对设备、设施如凿岩台车、铲运机、提升机等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进行危险源辨识,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建立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A.2)和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见附录A.4)

5.2.2 辨识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DB37/T****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5.2.2条款所包含的内容。(具体见附录A.1和A.2)

5.2.3 危险源辨识

5.2.3.1企业应结合实际,对全体员工分层级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等安全专题培训,各层级人员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

5.2.3.2辨识过程应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5.2.3.3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应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在作业活动划分时,应以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为主,也可以采取按地理区域划分、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5.2.3.4事故类型及后果

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型和后果,根据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5.2.3.5上报及审核

由班组开始,将辨识出的危险源填报统一表格,自下而上,对危险源辨识基础数据、风险管控措施符合性、有效性逐级提报审核。(具体见附录A.3和A.4)

5.3 风险评价

5.3.1 风险评价方法

根据黄金地下采选企业的特点,主要推荐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实行四级评定标准。按DB37/T ****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附录D执行。

 

5.3.2 风险评价准则

根据DB37/T ****-2017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5.3.2条款要求执行。

5.3.3 风险评价与分级

按DB37/T ****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5.3.3条款要求执行。

5.3.4 确定重大风险

根据DB37/T ****-2017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5.3.4条款要求执行。

 

根据黄金采选行业的特点,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

1)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且排水系统不完善,可引发透水的采区;

2)通风系统缺陷可引发中毒窒息的矿井;

3)消防系统不完善,存在着火危险的区域;

4)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节理发育存在冒顶片帮的采区;

5)存在设备缺陷、保护缺失可引发坠罐的人员提升机;

6)尾矿库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危库和险库。

5.3.5 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5.4 风险控制措施

5.4.1 控制措施的选择原则

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依据DB37/T ****-2017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第5.4条款要求综合考虑并选择和实施。

其中:

1)工程技术措施可包括:

——消除或减弱危害——消除是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消除危险源,如采用机械提升装置以清除手举或提重物这一危险行为等;替代是能过用低危害物质替代或系统能量,如较低的动力、电流、电压、温度等。

——封闭——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

——隔离——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采用隔声罩以降低噪声等;

——移开或改变方向——如危险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口。

2)管理措施可包括:

——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

——减少暴露时间(如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

——监测监控(尤其是使用高毒物料的使用);

——警报和警示信号;

——安全互助体系;

——风险转移(共担)。

3)培训教育措施可包括:

——员工入厂三级培训;

——每年再培训;

——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继续教育;

——其他方面的培训。

4)个体防护措施可包括:

——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

——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

——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

——当发生变更,但风险控制措施还没有及时到位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

5)应急措施可包括:

——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

——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

5.4.2 控制措施实施

企业应根据确定的风险点整理各危险源的控制措施,结合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汇编、操作规程汇编、应急预案策划,对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要求结合现有的程序文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工程措施、个体防护要求等进行补充、修改、优化、完善,形成管控措施清单。(见附录A3和A4)

5.5 风险分级管控

5.5.1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根据DB37/T ****-2017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第5.5.1条要求制定和实施风险控制措施,确定管控层级为四级,分别为公司(厂)级、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

5.5.2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企业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见附录B.1、B.2),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5.5.3 风险告知

企业应在确定风险点、完成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并制定管控措施后,将风险信息予以公示。对于三级、四级的风险,可综合采用安全培训等形式,进行宣贯,让员工熟知以上信息;对于一级、二级的风险,除采用上述方式外,应以安全风险提示牌或关键危险控制点提示牌等形式,将风险名称、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预防及安全管控措施、责任人等信息在风险点附近醒目位置张贴公示。

6 文件管理

按DB37/T ****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第6章规定执行。

7 分级管控的效果

按DB37/T****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第7章规定执行。

8 持续改进

8.1 评审

每年年底与安全标准化自评相结合,对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自评,对风险管控工作进行检查,提出进一步改进、完善风险管控工作机制的措施。

8.2 更新

按DB37/T ****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8.2条款规定执行。

8.3 沟通

按DB37/T ****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8.3条款规定执行。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析记录

A.1 作业活动清单

(记录受控号)单位:                                                    №:

序号

作业活动名称

作业活动内容

岗位/地点

活动频率

备注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将典型作业活动按DB37/T ****-2017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要求填写表格。)

A.2 设备设施清单

(记录受控号)单位:                                                       №:

序号

设备名称

类别

型号

位号/所在部位

是否特种设备

备注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将重要设备设施按DB37/T ****-2017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要求填写表格。)

 

A.3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记录受控号)风险点:            岗位:         作业活动:                           №:

分析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审定人:        日期:

序号

作业

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

现有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

风险分级

管控层级

建议改进(新增)措施

备注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可能性

严重性

频次

风险值

评价级别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按DB37/T ****-2017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要求填写表格。)

 

A.4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记录受控号)风险点:    岗位:        设备设施:                  №:

分析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审定人:        日期: 

检查项目

标准

不符合标准

情况及后果

现有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

风险分级

管控层级

建议改进(新增)措施

备注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可能性

严重性

频次

风险值

评价级别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按DB37/T ****-2017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要求填写表格。)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及风险点、危险源统计表

表B.1 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单位:                              

风险点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评价级别

风险分级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

管控措施

管控层级

责任单位

责任人

备注

编号

类型

名称

序号

名称

工程技术

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1

操作及作业活动


1















2















3















4















5















(按DB37/T ****-2017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要求填写表格。)

表B.2  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单位:                              

风险点

检查项目

标准

评价级别

风险分级

不符合标准情况及后果

管控措施

管控层级

责任单位

责任人

备注

编号

类型

名称

序号

名称

工程技术

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1















2















3















4















5















6















(按DB37/T ****-2017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要求填写表格。)

表B.3  风险点统计表

序号

名称

类型

区域位置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

现有风险控制

措施

管控层级

责任

单位

责任人

备注











(按DB37/T ****-2017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要求填写表格。)

 


文件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若有侵权,请即联系,收到立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