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2涂料生产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2017-10-02 安全应急

涂料生产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

体系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涂料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

涂料的品种花色较多,但是工艺基本一致。制漆工艺分为投料、研磨、调漆、灌装四道工序,主要原材料包括:各种树脂、颜料、助剂、填充料。本文列举了上述工序潜在的危害因素和风险控制内容,有类似工艺的生产单位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017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细则

3术语与定义

DB37/T 2882-2016、DB37/T ****-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要求

4.1成立组织机构

按DB37/T ****-2017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成立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由各部室负责人参加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的评价小组。总经理全面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车间及安全科负责所归口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企管信息部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措施的评审,实施检查与监督,负责协助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安全科负责组织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的结果和所采取的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

4.2实施全员培训

按DB37/T ****-2017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相应章节实施。

公司各部门应根据工作的进行阶段,制定出相应的培训计划。公司安全科应协助各部门制定相应的计划、课件和/或教材影像资料、考核资料等。

4.3编写体系文件

    按DB37/T ****-2017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相应章节实施。

5工作程序和内容

5.1风险点确定

划分范围、初步确定下一步要进行风险分析的风险点。企业应首先对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等风险点进行划分,再识别风险点内各类危险源。

5.1.1风险点划分原则

5.1.1.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对涂料装置风险点的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可按照设施、部位、场所、区域或生产装置、重点部位、作业场所、储存区域等功能分区进行(见附录A.0)。

涂料企业主要涉及树脂合成工艺、制漆工艺。树脂合成分备料工序、反应釜工序、过滤工序和热媒炉工序。制漆分为投料、研磨、调漆、灌装四道工序。树脂合成和制漆按照功能分区,进行初步划分,各工序中的各类设备、设施即为风险点(静态风险),各工序中的各类设备、设施详见各工序的《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A.3)

5.1.1.2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树脂合成开、停车,制漆、树脂车间检维修,动火、受限空间等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管控。

针对涂料企业主要工序内的各类作业活动即为风险点(动态风险),常规的作业活动详见各工序的《作业活动清单》(见附录A.2)。

5.1.2风险点排查

5.1.2.1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初步确定包括风险点名称、区域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等内容的风险点基本信息,并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见附录A.1),为下一步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做好准备。

5.1.2.2风险点排查确定应在初步划分的基础上,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

根据风险具有的特点,所有的动态风险也是存在于相应的静态风险中。因此,为了便于管控,把5.1.1.2中划分的动态风险,融合于5.1.1.1中的静态风险点。因而,涂料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风险点的划分主要包括树脂合成和制漆工艺。

5.2危险源辨识分析

5.2.1危险源辨识方法

按DB37/T ****-2017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相应章节实施。

5.2.2危险源辨识范围

按DB37/T ****-2017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相应章节实施。

5.2.3危险源辨识内容

按DB37/T ****-2017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相应章节实施。

5.3风险评价

5.3.1风险评价方法

按DB37/T ****-2017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相应章节实施。

涂料生产企业宜选择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本指南采用此方法,详见附录A.4、A.5)、风险矩阵分析法(LS)等方法(具体方法详见实施细则附录D、附录E)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风险等级,填写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见附录A.4)和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见附录A.5)。

5.3.2风险判定准则

按DB37/T ****-2017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相应章节实施。

5.3.3风险评价与分级

按DB37/T ****-2017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相应章节实施。

5.3.4确定重大风险

按DB37/T ****-2017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相应章节实施。

5.3.5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DB37/T ****-2017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相应章节实施。

5.4风险控制措施

5.4.1控制措施的选择

按DB37/T ****-2017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相应章节实施。

5.4.2控制措施实施

根据风险评价与分级结果,修订有关规程、预案等文件,完善管理流程,落实或改进现场管控措施。具体要求如下:

5.4.2.1企业的各级单位负责人应组织逐项落实风险点及风险点内各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达到有效控制风险的目的。针对工艺技术、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等不同措施,应有相应的单位、部门和人员负责;针对中等及以下的风险应制定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中等以上的风险应制定应急预案。

5.4.2.2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5.4.2.3从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控制措施。

5.4.2.4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制度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方面。

5.4.2.5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报警、联锁、安全阀、液位、温度、压力等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和消防、检查、检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5.4.2.6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5.4.2.7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

——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是否产生新的风险;

——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5.4.2.8需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和(或)技术改造才能控制的风险,应制定控制该类风险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制定方案。

5.4.2.9属于经常性或周期性工作中的不可接受风险,不需要通过工程技术措施,但需要制定新的文件(程序或作业文件)或修订原来的文件,文件中应明确规定对该类风险的有效控制措施,并在实践中落实这些措施。

5.4.10对于某些重大风险,可同时采取上述规定的措施。

5.5风险分级管控

5.5.1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风险分析评价和风险等级判定,应对每项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可行性、有效性。

——存在缺失、失效的状况,应制定落实改进措施,降低风险。

——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应同时负责管控,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应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合理确定风险的管控层级。

企业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按照实施细则附录A.7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实施分级管控。

5.5.2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包括全部风险点、管控措施等风险信息,见附录A.6),逐级汇总、评审、修订、审核、发布、培训、实现信息有效传递。

对重大风险应参照AQ3013的要求,进行记录,定期更新,并按优先顺序进行控制治理。

5.5.3评审与审批

逐级评审并审核、批准,形成台账或控制清单。下级要呈报上级,上级负责审核、批准,各级都要形成台账或控制清单。

5.5.4风险告知

组织全员学习、了解风险分析结果记录和管控措施,掌握本岗位的风险点、风险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信息,制作公告栏、告知牌、手册等对风险点进行公示,并对相关方的培训应包括风险点位置、名称、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等。

企业应结合实际,在风险点显著位置设置公告栏(牌),将划分为较大及以上级别的风险信息进行公告。

公告栏(牌)应设置在企业的进出大门显著位置,距离门口不宜大于15m。

告知牌应集中设置在风险点(包括办公楼、控制室)或装置区边缘的显著位置,宜贴近建构筑物设置且不妨碍人员疏散;位于装置边缘的距离厂内或装置道路不宜大于2m;风险点范围较大或装置边界大于100m的,宜在不同方位加设。手册应做到岗位员工人手一本。

6文件管理

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登记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包括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最高级别、次高级别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7分级管控的效果

按DB37/T ****-2017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相应章节实施。

8持续改进

8.1评审

按DB37/T ****-2017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相应章节实施。

8.2更新

按DB37/T ****-2017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相应章节实施。

8.3沟通

按DB37/T ****-2017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相应章节实施。

 


文件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若有侵权,请即联系,收到立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