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2建筑陶瓷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2017-10-03 安全应急

建筑陶瓷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陶瓷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的职责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和持续改进等。本标准适用山东省内建筑陶瓷生产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职业病危害的分级与管控,其他陶瓷生产企业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626 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GB 13691 陶瓷生产防尘技术规程

GB/T 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 500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Z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T 194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GBZ/T 224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xxx《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细则》

3  术语、定义

GBZ/T 224和DBXXX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建筑陶瓷生产企业 Building ceramics enterprise

房屋、道路、给排水和庭园等各种土木建筑工程用的陶瓷制品称为建筑陶瓷。生产建筑陶瓷的企业为建筑陶瓷生产企业。

3.2基础管控措施 basic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easure

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管理人员配备、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制定及执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及演练、职业卫生档案等方面对职业病危害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3.3现场管控措施 workplac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easure

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设施的设置、运行及维护、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及佩戴、警示标识设置等方面对职业病危害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3.4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occupational disease hazards 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list

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及其管控措施信息集合。

4 职责要求

4.1 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实施分级管控。

 

4.2 应加强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按照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4.3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应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工作场所应设置应急救援设施,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设施的设计应符合GB 13691、GB/T 50087、GBZ 1、GBZ/T 194的规定。

 

4.4 应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提供符合防护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应按GB 2626和GB/T 11651的要求选用和配备。

 

4.5 应按照GBZ188的要求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实施职业健康监护。

 

4.6 应对工作场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4.7 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4.7.1 应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明确职业卫生负责人,配备专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4.7.2 应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等。

 

4.7.3 应及时并如实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通过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公告、培训等方式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危害告知。

 

4.7.4 应建立职业卫生培训制度,对企业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4.7.5 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设备、原料及产品应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应符合GBZ 158的要求。

 

4.7.6 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及其管理制度。档案内容和管理应符合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要求。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5.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5.1.1 生产工艺

原料进入料场,装载机依次把各种原料装入喂料机中,通过皮带或管道输送入球磨机进行研磨,磨好的泥浆放到泥浆池内,通过柱塞泵或泥浆泵把泥浆输送到干燥塔,干燥塔由水煤浆炉提供的热源,将雾化泥浆干燥成粉料,粉料过筛后输送到料仓。粉料从料仓经压机压制成为砖坯。砖坯通过流水线,进入干燥窑炉进行干燥(素烧),干燥后的砖坯经清扫、施釉、喷墨印花,釉坯由流水线输送到窑炉烧成。半成品经过冷却后进行刮平、抛光、磨边、打蜡。产品经分色、分级后包装入库。典型建筑陶瓷工艺流程图见附录 A。 

5.1.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5.1.2.1配料制粉系统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

a) 原料的装卸、堆取、喂料、输送、球磨、制粉等环节产生的粉尘;

b)装载机、喂料机、输送皮带、球磨机、除尘器等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

5.1.2.2釉料制备系统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

a)釉料制备工序原料配料、上料、球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b)球磨机运行产生的噪声。

5.1.2.3压制烧成系统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

a)  粉料输送、布料、压制成型、干燥、烧成等环节产生的粉尘;

b)  烧成工序成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甲烷等;

c)   窑炉产生的高温、热辐射;

d)   压制成型机、风机、除尘器等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

5.1.2.4抛光包装系统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

a)  刮平、抛光、磨边、打蜡等环节产生的粉尘;

b)  刮平机、抛光机、磨边机、打蜡机等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

5.1.2.5燃煤(天然气)及脱硫脱硝系统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

a) 堆取、输送、提升等环节产生的煤尘;炉渣清理、炉渣转运等环节产生的矽尘;石灰石接卸、贮存、输送、加料、清扫等过程中产生的石灰石粉尘(双碱法脱硫过程中产生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石膏贮存、转运、清扫等过程中产生的石膏粉尘;

 

b) 脱硝剂接卸、贮存、制备等过程中产生的氨或尿素;e)煤气发生炉、水煤浆炉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煤焦油等;

c)煤气发生炉、水煤浆炉产生的高温、热辐射;

d)装载机、输煤皮带、加压风机、工艺风机、煤浆磨、浆液循环泵、石膏脱水机、除尘器等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

5.1.2.6检维修及附属设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

a)电焊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噪声、紫外辐射、高温;

b) 打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噪声、手传振动;

c) 喷漆作业、油漆防腐作业过程中接触的苯、甲苯、二甲苯等;

d)气焊作业过程中产生的乙炔、粉尘、高温、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噪声、紫外辐射等;

d) 拆装保温作业过程中接触的粉尘、噪声、高温;

e) 检修工具运行产生的噪声、手传振动;

f) 密闭空间作业过程中接触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

g) 高低压配电巡检过程中接触工频电磁场;空压机巡检过程中接触的噪声;

h) 化验过程接触的硫酸、盐酸、氨水、硝酸银、氯化钾等。

5.2  职业病危害风险点确定

5.2.1 风险点确定原则

将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及其工作范围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设施、部位、场所或区域总和确定为职业病危害风险点。

示例1:煤气站司炉工接触煤尘和化学物(一氧化碳)。

5.2.2 风险点划分

5.2.2.1将生产过程划分为配料制粉、釉料制备、压制烧成、抛光包装、燃煤及脱硫脱硝、检维修及附属设施单元。

 

5.2.2.2 按照单元确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工种)及其工作内容、接害环节、接害种类、接害方式和时间、可能发生的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

5.2.2.3确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及其危险源(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区域,形成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 建筑陶瓷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见附录B。

 

5.3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

5.3.1 评价方法

5.3.1.1 通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的检测(测量),结合危害因素的危害特性和作业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按照DBXXX计算G值并进行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5.3.1.2对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指数(G)、接触人数、采取的防护措施和职业病或健康损伤的发生结果赋值,按照DBXXX计算T值并进行作业岗位进行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5.3.2 重大风险确定

   将风险值(T)大于32的作业岗位和可能接触一氧化碳、矽尘的作业岗位及其工作范围内存在或产生上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地点或设备设施确定为重大风险。

5.4 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措施

5.4.1 风险控制措施类别

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措施分为工程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措施和管理措施。

5.4.2 风险控制措施确定

根据职业病危害风险形成的工程特征和作业工人的接害方式和水平,针对风险点采取相应的现场管控措施。耐火材料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现场管控措施参见附录C;

根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结果按照4职责要求采取相应的基础管控措施。

5.4.3 重大风险控制措施

分析重大风险的形成原因,针对性地采取现场管控措施,对有可能发生急性健康损伤的重大风险应设置应急救援设施、配备应急救援用品等应急处置措施。建筑陶瓷生产企业重大风险及应急处置措施参见附录D。

5.5 职业病危害风险告知

应根据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内容编制风险告知卡并进行告知,风险告知卡举例参见附录E。

6  文件管理和持续改进

6.1 文件管理

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

——风险管控制度

——风险分级报告

——风险点及其管控清单

6.2 持续改进

应结合年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



文件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若有侵权,请即联系,收到立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