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9客车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指南

2017-10-04 安全应急

客车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

体系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客车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的职责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山东省内客车制造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职业危害的分级与管控,其他汽车制造企业作为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626 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GB6514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喷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GB12942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GB1444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

GB14444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

GB14474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

GB20101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安全技术规定

GB/T 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 500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T 194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GBZ/T 224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AQ4214     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

AQ5208    涂装职业健康安全通用要求

AQ/T4227  汽车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技术规程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XXX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GBZ/T 224 、DB37/T 2882和DBXXX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客车制造企业 thermal power enterprises

通过制件、焊装、涂装、底盘机装、总装等生产工艺制造客车的企业。

3.2  

基础管控措施 basic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easure

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管理人员配备、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制定及执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及演练、职业卫生档案等方面对职业病危害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3.3  

现场管控措施 workplac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easure

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设施的设置、运行及维护、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及佩戴、警示标识设置等方面对职业病危害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3.4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occupational disease hazards 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list

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及其管控措施信息集合。

4 职责要求

4.1 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实施分级管控。

4.2 应加强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按照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4.3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应采用有效地职业病防护设施,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害工作场所应设置应急救援设施,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设施的设计应符合GB/T 50087、GBZ 1、GBZ/T 194、AQ 4214、AQ5208 、AQ/T4227的规定。

4.4 必须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提供符合防护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应按GB 2626和GB 11651的要求选用和配备。

4.5 应按照GBZ188的要求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实施职业健康监护。

4.6 应对工作场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4.7 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体系,加强管理,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4.7.1 应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明确职业卫生负责人。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4.7.2 应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

4.7.3 应及时并如实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并通过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公告、培训等方式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危害告知。

4.7.4 应建立职业卫生培训制度,对企业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4.7.5 对可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设备、原料及产品必须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应符合GBZ 158的要求。

4.7.6 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及其管理制度,档案内容和管理应符合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要求。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5.1 职业危害识别与分析

5.1.1 客车制造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型材、板材等原材料在制件单元经下料、冲压、骨架制作、钣金、钳工、小件制作及前处理等工序加工后,送到焊装单元进行五大片焊接、骨架合装、附件装配、车架装配、整车校验、底面检查、蒙皮张拉及装配、舱门安装、钣金件装配等工序完成车身焊装;焊装后的车身在涂装单元进行预处理、底漆电泳、腻子刮磨、中涂喷涂、面漆喷涂、图案喷绘等工序处理后送至总装单元;底盘机装单元进行车架制作、前后桥装配、发动机安装、管线路安装、轮胎安装后,将车底盘送至总装单元,与涂装后的车身进行底盘合装、内外饰装配、座椅安装、玻璃装配,调试检验后下线。生产用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生活污水经市政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客车制造工艺流程图见附录A。

5.1.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5.3.2.1 制件单元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下料、钣金制件过程中会产生噪声及其他粉尘;打磨过程中会产生砂轮磨尘;

——焊接过程中会产生电焊烟尘、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臭氧、电焊弧光、噪声、高温;

——下料、钣金制件、骨架制作、打磨等过程中会生产噪声;

——前处理过程中会产生盐酸、硫酸、磷酸、氢氧化钠等职业病危害。

——舱门粘合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其他粉尘(聚氨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等职业病危害

5.1.2.2焊装单元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焊接过程中会产生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臭氧、电焊弧光、噪声、高温等;

——骨架合装、蒙皮涨拉、舱门安装、钣金件装配、蒙皮装配、底面检查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噪声;

——结构件打磨过程中会产生砂轮磨尘和噪声。

5.1.2.3 涂装单元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预处理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氢氧化钠;

——调漆、喷漆、烘干、漆后检查等生产过程有可能产生其他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酮、丁醇等危害;

——发泡过程中有可 51 29964 51 15265 0 0 3764 0 0:00:07 0:00:04 0:00:03 3767产生其他粉尘、异氰酸酯类。

5.1.2.4底盘机装单元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底盘机装装配过程中会产生噪声;

——底盘机装制作等过程中会产生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臭氧、噪声、高温、电焊弧光等;

5.1.2.5 总装单元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车身合装及舱板装配过程中会产生电焊烟尘、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臭氧、电焊弧光、噪声、高温等;

——内饰革粘结会产生其他粉尘、甲苯、二甲苯、乙酸乙脂等危害;密封过程会产生聚氯乙烯粉尘甲苯、二甲苯、乙酸乙脂等危害;

——燃油加注过程会产生柴油危害;

——助剂加注会产生乙二醇、环己酮危害。

5.1.2.6 试交及维修保养单元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检测过程可能接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噪声等危害因素;

——漆面修补作业过程可能接触其他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酮、丁醇等危害因素;

——钣金过程中可能产生噪声。

5.1.2.7 废水处理单元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水泵、加药泵、污泥泵等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

——硫酸的贮存、输送、计量过程中会产生硫酸危害;

——其他水处理剂的加入会产生粉尘危害;

——废水处理系统清理淤泥过程中可能产生硫化氢、氨。

5.2 风险点确定

5.2.1 风险点确定原则

将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及其工作范围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设施、部位、场所或区域总和确定为职业病危害风险点。

5.2.2 风险点划分

5.2.2.1将客车制造过程划分为制件单元、焊装单元、涂装单元、底盘机装单元、总装单元、试交及维修保养和废水处理七个单元。

5.2.2.2 按照单元确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工种)及其工作内容、接害环节(工作地点或设备设施)、接害种类、接害方式和时间、可能发生的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

5.2.2.3确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及其危险源(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区域,形成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客车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参见附录B。

5.3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

5.3.1 评价方法

5.3.1.1 通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的检测,结合危害因素的危害特性和作业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按照DBXXX计算G值并进行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5.3.1.2对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指数(G)、接触人数、采取的防护措施和职业病或健康损伤的发生结果赋值,按照DBXXX计算T值并进行作业岗位进行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5.3.2 重大风险确定

将风险值(T)大于XX的作业岗位和可能接触苯及其同系物、硫化氢、氢氧化钠、盐酸、硫酸、磷酸的作业岗位及其工作范围内存在或产生上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地点或设备设施确定为重大风险。

5.4 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措施

5.4.1 风险管控措施类别

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措施分为工程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措施和管理措施。

5.4.2 风险管控措施

根据职业病危害风险形成的工程特征和作业工人的接害方式和水平,针对风险点采取相应的现场管控措施。客车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现场管控措施参见附录C;

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结果按照“4职责要求”采取相应的基础管控措施。

5.4.3 重大风险管控措施

分析重大风险的形成原因,针对性地采取现场管控措施,对有可能发生急性健康损伤的重大风险应设置应急救援设施、配备应急救援用品等应急处置措施。客车制造企业重大风险及应急处置措施参见附录D。

5.5 职业病危害风险告知

用人单位应根据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内容编制风险告知卡并进行告知,风险告知卡举例参见附录E。

6 文件管理和持续改进

6.1 文件管理

用人单位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体系建设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内容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分级报告、风险点及其管控清单。

6.2 持续改进

用人单位应结合年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



文件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若有侵权,请即联系,收到立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