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4燃气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2017-10-05 安全应急

燃气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

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燃气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燃气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017  燃气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2-2016、DB37/T ****-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要求

4.1 成立组织机构

4.1.1 成立组织

  燃气企业应成立风险源辨识工作领导小组,燃气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为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置于安全管理部门,成员应由工程施工、场站输配、管网运行、客户管理等安全运行管理负责人及一线技术骨干力量人员构成,实施全员培训。

4.1.2 主要负责人职责

    燃气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授权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具体组织实施,其主要职能应包括:

    a)确保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所需要的资源。如人力资源和专门技能、方法、监测工具或仪器、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资源;

    b)确定各系统、各部门、各岗位职责与责任,授予权限以促进有效的风险管理;

c)确保体系变更时,维持体系完整性;

d)定期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e)确保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4.1.3 安全生产副总经理职责

燃气企业安全生产副总经理是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过程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工作的监督管理。

a)负责调配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所需要的资源;

b)确定体系建设流程、进度、控制及各确定各部门、各岗位职责与责任;

c)组织辨识结果的评审及确保体系变更时,维持体系完整性;

d)定期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e)确保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4.1.4 安全管理部门职责

燃气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体系文件,协调和调度各专业工作组分工开展情况;负责本指南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对全公司风险结果评审;负责对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评估;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4.1.5 生产运营部门职责

燃气企业工程建设、场站输配、管网运行、客户管理等生产运行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管控。

4.2 实施全员培训

 燃气企业人力资源部及安全管理部门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并纳入员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公司级(公司对部门经理、主任及主要骨干人员培训)、部门级(部门对班组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培训记录包括:培训计划、签到表、课件和/或教材影像资料、考核等资料。

4.3 编写体系文件

燃气企业应根据《燃气行业燃气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或作业指导书、风险点统计表(参见附录A.1)、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A.2)、设备设施清单(参见附录A.3)、工作危害分析(JHA+LEC)评价记录表(参见附录A.4)、安全检查表分析(SCL+LS)评价记录表(参见附录A.5)、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A.6)和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A.7)。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5.1 风险点确定

5.1.1  风险点划分

  DB37/T XXXX-2017(风险分级管控细则)第5.1.1适用于本章节。

5.1.2  风险点排查

DB37/T XXXX-2017(风险分级管控细则)第5.1.2适用于本章节。

5.2 危险源辨识

5.2.1 辨识方法

燃气企业可按照《细则》推荐的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在辨识过程中,要考虑三种状态:

 a)正常(例如:在正常的运行或操作过程存在的危险危害);

 b)异常(例如:设备维修、检修、燃气泄漏);

 c)紧急(例如:发生火灾、爆炸、坍塌等破坏性大的事故时的情况)。

  还要考虑三种时态:

a)过去(例如:是指某个危险源“过去”发生过伤害事故);

b)现在(例如:是指某个危险因素“现在”一直就危害着人体,如高温、噪声);

c)将来(例如:是指某个危险源存在“将来”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可能)。

5.2.2 辨识范围

危险源辨识范围应包括:

——规划、设计、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场所、部位、设备、设施及作业活动,包括但不仅限于风险点覆盖的范围,对风险点覆盖范围内的危险源应重点关注。危险源辨识应充分考虑四种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作业环境因素及管理因素。为确保辨识过程中不发生遗漏,可对每个风险点列出所有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

——例如:燃气工程建设过程中,包括沟槽开挖、管道敷设、管道焊接等;场站日常维修维护、操作、巡查测漏等;管网维修维护、巡检测漏、施工监护、紧急抢维修等;客户安检、维修及宣传、应急抢险等;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设备设施及管线拆除与处置;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除与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相关的管理类危险源外,燃气企业还应按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对燃气企业内存在的其它管理类危险源进行单独辨识。

燃气企业还应对近三年内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对存在的不符合安全标准、规程及规范的现象再次确认。

5.2.3 危险源辨识

DB37/T XXXX-2017(风险分级管控细则)第5.2.4适用于本章节。

5.3 风险评价

5.3.1 风险评价方法

DB37/T XXXX-2017(风险分级管控细则)第5.3.1适用于本章节。

 

5.3.2 风险评价准则

DB37/T XXXX-2017(风险分级管控细则)第5.3.2适用于本章节。

5.3.3 风险评价与分级       

将识别的风险按照风险矩阵分析法(LS)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进行评价分级,识别出的风险分为一、二、三、四级风险;

5.3.4 确定重大风险

DB37/T XXXX-2017(风险分级管控细则)第5.3.4适用于本章节。

5.3.5 风险点级别确定

DB37/T XXXX-2017(风险分级管控细则)第5.3.5适用于本章节。

5.4 风险控制措施

5.4.1 控制措施的选择原则

    燃气企业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按如下顺序选择控制措施: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

  a)被评价为四级的风险中,如属于可忽略的风险,宜通过一般性告知而不予采取专门的控制措施。

燃气企业针对风险评价的结果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b)凡需通过工程技术措施或其他措施能控制的三级及以下的风险,燃气企业应在符合成本、安全有效性原则的情况下,制定控制措施。

5.4.2 控制措施实施

a)工程控制包括:消除或减弱危害——消除是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消除危险源,如采用机械提升装置以清除手举或提重物这一危险行为等;封闭——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隔离——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采用隔声罩以降低噪声等;移开或改变方向——如可燃气体的放散口。

b)管理控制包括: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减少暴露时间;监测监控(SCADA)等系统;检漏声光警报系统和警示信号;安全标识;培训;风险转移(燃气企业保险、第三方安全协议等)。

    c)个体防护包括: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阻燃、防静电工作服、防冻工作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面罩、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

d)应急控制包括: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

5.5 风险分级管控

5.5.1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对于高空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带气作业、抢险抢修等高风险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燃气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集团)级、分公司、部门级、班组级及岗位级等四级进行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如:一级、二级风险可由公司(集团)管控;三级可由分公司或部门管控;四级可由班组或岗位管控或因风险较小可直接忽略。

5.5.2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及完善风险点统计表

DB37/T XXXX-2017(风险分级管控细则)第5.5.3适用于本章节。

5.5.3 风险告知

DB37/T XXXX-2017(风险分级管控细则)第6章适用于本章节。

6 文件管理

DB37/T XXXX-2017(风险分级管控细则)第8章适用于本章节。

7 分级管控的效果

DB37/T XXXX-2017(风险分级管控细则)第7.2适用于本章节。

8 持续改进

DB37/T XXXX-2017(风险分级管控细则)第9章适用于本章节。

 


文件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若有侵权,请即联系,收到立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