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四明大地,一群从苦海里泡大的小人物,勇立潮头,锐意进取,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将自己的梦想融汇于这个时代,在磨砺中勇毅前行。
他们和他们的企业,共同构筑了70年的现实轨迹和情感记忆,如此珍贵的节点,也因此焕出细微又宏大的完整。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和东南商报今起推出“家国情·奋斗者”系列报道,谨以此致敬并祝福祖国,致敬并祝福这个伟大的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每一位奋斗者——
他们都是泡过苦海的人。
周辞美1942年出生在象山西周。他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积贫积弱的种种艰难困苦。
“改革开放前的象山西周非常穷,一天的工资才几角钱,一个月十几块钱,碰上一场台风淹了水稻,农民就什么都没有了。”
从苦海中泡大的周辞美深知农民的贫苦,更有农民从骨子里对摆脱贫困的渴望与倔强!
同样的苦难,也发生在李如成的记忆里——
那时,上山下乡的李如成每天往返于田间劳作,这一度让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有一年端午节,女儿因想吃粽子而哭闹,但他身无分文,只得借钱买粽子过节。他为女儿取名“李寒穷”,寓意“寒冷已经穷尽,就要苦尽甘来”。
不得不说,困境在普通人眼里,是望不见底的深渊,而在擅于把握命运的强者面前,黑暗又蕴藏着无比清醒的力量,从黄泥土地里翻飞而起。
当这种力量撞上了1978年,一切都带上了“英雄主义”色彩。
那一年,李如成所在的村办小厂青春服装厂已濒临破产。很多像他这样的回城知青都撑不下去,纷纷托关系另谋出路。
李如成偶然从一位在沈阳工作的老乡口中得知,辽源经编厂有大批卖不出去的库存面料,想在南方找个加工点,制成成衣销售出去。
他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立即赶到沈阳,豁出命来2天喝了5顿大酒后,带着12吨面料加工的大单回到了宁波。一个单子便挣了20万元,李如成由此便成为青春服装厂的领头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当时在四明大地,一批热血沸腾的年轻人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接下破败多年的厂子,全力以赴,心无旁鹜,带领身边的人闯出一条生路——
36岁的周辞美果断承包了宁波邮电器材厂,天南地北找订单,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
26岁的谢识才被委以重任,担任一家乡镇企业的厂长,他一开始便瞄上了“高档产品”,给上海凤凰自行车供应生产辐条的铜材;
25岁的郑坚江毛遂自荐,承包了钟表零件厂。这个厂子最开始只有7个员工,负债20万元,为了获得2000元的银行贷款,他一次又一次地守在信用社主任家门前。
……
在宁波,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且时刻发生着,尽管开始磕磕绊绊,但最后大多轰轰烈烈。
1994年,《经济日报》称“乡镇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增长板块”,当年农村社会总产值的75%、全国社会总产值的38%、全国工业总产值的50%、国家税收的1/4、外贸出口交货值的一半均来自乡镇企业。
也正是这个时期孕育的一大批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成为宁波迅速崛起的磅礴力量。宁波也因此成为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他们都是尝过孤独的人。
1980年,励行根闯入了密封件行业,并选择了难度最高的核密封技术。为了获得宝贵的实验参数,他几乎天天吃住在实验室,一项项的实验反复试,一个个数据反复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他说,这是他最孤独的时候。
因为没有测试设备,他经常要跑到其他城市去借别人的设备做实验,来来回回,有时为了一个数据甚至要花五六年时间。
就这样,他带领团队用了整整三十年,终于攻克了核电站密封技术,造出了核电站设备专用C型密封环,打破了国外在这一领域长达半个世纪的垄断。
2012年,已是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励行根上央视《对话》栏目时,评委给了他六个字的评价:坚韧、坚毅、坚守。
3年后,另一位宁波企业家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也出现在同一个栏目里。
“中国什么时候能造出外国一样的好笔?”那一年,“总理之问”引起全社会关注,也戳中了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软肋——
要知道,当时我国逾3000家制笔企业,年产400多亿支笔,占全球八成市场份额。然而,仅以圆珠笔为例,九成笔尖球珠需进口,八成墨水从日韩进口,笔尖球座体的生产设备更是全部从瑞士、日本进口。而且常常花高价都卖不到。
作为中国制笔行业的龙头企业,邱智铭如芒在背。
在这次节目中,邱智铭与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立下“誓约”:一年之内,一定能造出中国好笔!
一年后,邱智铭不负众望,在杭州G20峰会上发布了由贝发自主研发的中国好笔“元首笔”,赢得一片喝彩。
事实上,邱智铭之前的遭遇,也是整个中国制造业的“通病”——
贝发和大多数企业一样,靠贸易起家,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但是,当这些企业走向国际舞台与巨头们正面较量的时候,技术落后的窘迫明明白白地被摆到了台面上。
要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企业必须拥有核心技术,必须自主创新。党的十八大吹响了中国经济转频换轨、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号角。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宁波制造业从来不缺革故鼎新的勇气。宁波企业家知耻而后勇,无一例外地,都做出了适时又正确的选择……
宁波制造从量变到质变,时间的厚度让钻研的孤独渐渐泛出了甜味——
如今,宁波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8家,数量居全国城市之首,其中57.1%的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92.9%的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同时,宁波还拥有9个全国唯一的产业基地称号,更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和新材料产业基地。
他们都是担过重任的人。
时光倒回25年前。这一时期,改革开放之初创立的第一代企业,经过10多年的“野蛮生长”,开始面临新的瓶颈。摆在许多企业家面前的问题是:除了根植于泥土那厚重、磅礴的原始拼劲之外,他们还需要什么?
1994年,我国首部《公司法》正式颁布,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开始步入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规范化管理时期,迎来第二次发展的春天。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企业注入新鲜活力,成为许多企业的选择。
那一年,方太的前身“飞翔集团”就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年近六旬的茅理翔将引领公司发展的使命交到了年仅26岁、刚刚硕士毕业的儿子茅忠群身上。
“方太要么不做,要做就做中国人自己的第一个高端厨电品牌。”血气方刚的茅忠群毅然挑起重任,并带领方太步入了中国厨电行业的春天。
同样的使命,华茂的徐立勋担下了,建新的赵肇丰也担下了。
1997年,浙大百年校庆。曹光彪先生委托浙大帮忙寻找一位专业且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年轻人,帮助他管理他在家乡投资的宁波光学仪器厂,即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导师将毛磊送到宁波,看着破败的工厂连连摇头,生怕耽误了他,临走前不忘嘱咐:“你要是真的干不好,就回浙大来。”
毛磊这一干便是22年,而且乐此不疲。
“做企业,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他说,正是凭着这份执着与坚持,他带领永新光学不断向“高精尖”领域开疆拓土,让一个又一个“梦想”落地、开花、结果。
有梦想就有目标,有希冀才会奋斗!
“东海之滨,长江之翼;江东子弟,慷慨四千。倚四明之巍巍兮,踏三江而从容;唱九州之大风兮,筑百年之伟业。开拓稳健,张弛有度;一针一线,丝毫不苟。集欧美之精髓,融华夏之文明;枕复兴之宏图,报桑梓予父老,传承创新坚韧任性,仰四海之群贤兮,上九天而揽月,乘万里之长风兮,当响彻于寰宇。”
以赋言志,李如成在2016年年底提出“五年再造一个雅戈尔”。
百年未有之变局,是机遇,更是挑战。李如成的“雅戈尔梦”也道出了宁波企业家在新时代的共同心声:要在爬坡过坎中实现关键一跃,既要谋划长远,也要干在当下。
潮起海天阔,扬帆奋进时。
巍巍四明,每一滴水珠,都蕴藏着奔腾的力量,涌动着创新的激情。
//////////
万涓成流,终将奏成澎湃的歌!
不论是泡过苦海的,尝过孤独的,又或者是担过重任的“英雄”,他们其实并不陌生,凡此种种,都是缩影。
因为,这样的关于个体命运的故事,时时刻刻流转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与宁波这片土地同频共振。
历史终将证明,更多更精彩的“宁波故事”将在未来尽情铺展!
END
文字:王心怡 编辑:诸新民 美编/剪辑:周驰
拍摄:周驰 朱一诺 周子豪 周思聪 苗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