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贵州白兰地
6月3日,好酒地理局关注到一则消息——贵州省铜仁市下溪乡瓦田村第一桶白兰地出酒了。
在贵州这样一个以酱香型白酒闻名于世的地方,为什么一个小村落里,会有人尝试酿造白兰地?这引发了我们极大的好奇。
寻路瓦田村
6月4日上午10点,我们从仁怀出发,经遵义高铁站转车后,前往距离瓦田村最近的朱砂古镇高铁站。
到达时已是晚上6点半。由于刚刚下过一场雨,原本也没几个乘客的车站更显冷清。
从朱砂古镇到瓦田村还有37公里,眼看着天色渐晚,却迟迟不见客运车辆前来。我们只好与友人联系,由她和父亲开车过来,先把我们接到瓦田村相邻的敖寨侗族乡。
行车途中,友人的父亲杨先生告诉我们,朱砂古镇曾是中国最大的汞矿产地(原万山汞矿),汞储量及产量曾居全国第一。
据说建国初期为了偿还前苏联外债,这里曾靠挖矿给国家贡献了十多个亿,被称作“爱国汞”。但在2002年,由于资源枯竭,这座矿山被全面关闭。周边村落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乡镇活力大不如前。
正聊着,一辆大货车贴着我们的车子呼啸而过。杨先生说,虽然汞矿资源枯竭,但在下溪乡瓦田村已经勘测出丰富的锰矿。万山本地的盆架山锰业公司早在2006年就入驻开采,路过的大货车装的正是锰矿石。
谈及瓦田村的葡萄种植和白兰地酿造,杨先生表示,当地确实存在葡萄种植产业,而且规模不小。但是对于瓦田村酿造白兰地一事,他并不了解,周边乡镇也几乎没有酒厂,甚至连小作坊都不曾听闻。
赶到敖寨乡时,夜幕已经降临,沿街却遍寻不到一家旅馆。正如杨先生所说,本地因为外出务工者较多,人口流失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不仅旅馆少,往来周边的客车也不多见。
▲敖寨乡
我们便在杨家借宿一晚,次日一早又赶往与吴长银约好的地点。
在吴长银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瓦田村新厂。从外观看,酒厂规模不大,铁门也已生锈,门前满是被雨水打落的树叶,倒是挺幽静。若只看大门,多半不会有人将其与酿酒厂房联系起来。
吴长银说,前一天下了大雨,但仍有两批政府部门的相关领导过来视察。
虽说是新厂,却并非新建。为了节约成本,这座新厂其实是花了20多万,在村粮站的基础上改建而来。
走进厂房,8个银光闪闪的发酵罐格外引人注目。
干净整洁的发酵车间与厂房外部形成鲜明对比,旁边紧挨着的是蒸馏车间。与发酵罐一样,能看得出来蒸馏设备也是刚采购不久。
此外还有十多个陶罐。这里面,就是我们此行要寻找的目标——贵州产白兰地。
酿白兰地,曾是被逼无奈
其实在生产白兰地之前,村里先尝试的是葡萄酒。
2014年,吴长银有了将葡萄酿成酒的想法,为此他还特意去了解了国内葡萄酒的价格和市场情况,又先后去山东的青岛、烟台等地考察学习。
那时候,不管走到哪儿吴长银都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密密麻麻地记了好几大本。
2017年,瓦田村历史上的第一家葡萄酒厂进入筹备阶段,然而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
“当时我们联系的技术人员,提出指导费用最低也要10万起。作为一个还在筹备阶段的山垰垰里的小酒厂,我们哪里能拿出这笔钱?”瓦田村党支委副书记吴长生说。
面对昂贵的指导费用,吴长银选择了另一条路——自学。他开始上网看葡萄酒制作视频,在家里则用木桶等简易工具一遍遍尝试。
2018年,技术勉强成熟的吴长银等人开始建酒厂,并向当地政府申请扶贫项目资金,购买了十几万的简易设备开始酿酒,同时请有关部门进行食品安全检验。
正当吴长银以为一切都步入正轨时,检验结果却给了他当头一棒——葡萄酒甲醛超标。
为了解决甲醛超标的问题,他们重新进行工艺改进。多次尝试后,虽然甲醛超标得到解决,葡萄酒的口感却始终不如意。
“怎么办?总不能放弃吧,我们花费了这么多扶贫资金,要是就这样放弃了,怎么对得起瓦田村1000多名村民?”吴长生说。
一次偶然的机会,吴长银在网上研究葡萄酒酿造技术时,发现了白兰地的特殊工艺。于是尝试着在原来葡萄酒工艺的基础上,用灶火、甑子、大铁锅和导流管,增加一道蒸馏环节。
“第一次试验的时候,我们都没有信心的。设备有些简陋,技术也是根据自己感觉来的,很多细节不够完善。”
幸运的是,吴长银等人第一次尝试便蒸馏出了白兰地。香味浓郁,口感也比葡萄酒好很多。但是吸取前面失败的经验,众人并没有急于购买设备,而是用简易的蒸馏装置先多次进行试验。
随着白兰地酿造技术逐渐成熟,吴长银和村里干部商量后决定,不酿葡萄酒了,转而投入生产白兰地。
2020年,酒厂得到苏州对口帮扶资金50万元、区级扶贫资金26万元、村集体出资44多万元,共计12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建成了集脱梗、发酵、酿制、检测、装瓶为一体的完善生产线。
今年5月23日,也正是文章开头我们得知的消息,瓦田村的第一桶白兰地出酒了,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一次性过关,相关指标完全正常。
在酿酒方面,贵州似乎格外受大自然的眷顾。这里酿造的白兰地,风味与品质同样令人称奇。
虽然是新蒸馏出来尚未经过储存,酒体还是无色透明,但果香扑鼻,甘甜爽口。很难想象是在一个偏远的村落,由一群原本毫无技术基础的人自学研制而成。
大山里的出路
在我们品尝白兰地时,吴长银似乎对我们的评价十分在意,甚至表现得有些急切。
目前瓦田村的白兰地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也有人闻名前来购买原酒,价格能达到50元/斤。不过,购买者基本是本地的一些高度酒爱好者,人数不多,酒体因为还没进行勾调储存和包装,还没法在市场上正常销售。
野葡萄里的乡土中国
在探寻了瓦田村的白兰地后,我们仍然有一个疑问:在这样一个相对偏僻的侗族村寨,为什么会有葡萄酒或白兰地诞生的土壤?
▲刺葡萄,因葡萄枝条上有许多短刺而得名
一次偶然的机会,吴长银与一位湖南朋友聊起当地的刺葡萄产业,“当时我们就在想,既然湖南能种,我们这儿离得这么近,应该也可以种?”
正是这次交谈,促成了瓦田村的葡萄产业发展。对于以荒山居多的瓦田村而言,发展刺葡萄产业也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对山区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都很有帮助。
事实上,中国本土的野生葡萄不只有刺葡萄。尽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葡萄酒是一个外来酒种,但中国其实是葡萄的原始起源中心之一。
目前中国野生葡萄主要包括刺葡萄、山葡萄、毛葡萄三大类。其中,山葡萄在东北被用作酿酒原料的历史已有百年左右,毛葡萄在广西、湖南、陕西、西藏等地,也被用来生产颇具特色的野生葡萄酒。
由于中国野生葡萄本土适应性强,尽管在葡萄酒领域,没有被作为主流的酿酒葡萄品种推广,但在中国繁星般的传统村落中,始终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其栽培利用一直延续至今。
针对瓦田村用刺葡萄酿造白兰地的可行性,我们询问了北京农学院的李德美教授,他回复说“湖南可以,贵州应该也行”。
▲张欣珂
张博士告诉我们,由于刺葡萄糖低酸高,酿造的干红葡萄酒酸感突出,单宁较弱,因此适口性不强。然而,刺葡萄却拥有与酿造白兰地的品种,如白玉霓、鸽笼白相似的特点。按照白兰地的工艺可以挖掘刺葡萄本身的特点,去除不利的风味,酿造出的刺葡萄白兰地品质优异。
他还表示,目前刺葡萄白兰地已经被认为是刺葡萄优质的酿酒产品,只是产品开发和市场上的销售时间较短,其潜力还需要随着工艺的实践和研发的进步,不断被挖掘出来。
《中国野生葡萄资源在生产和育种中利用的概况》刘崇怀 姜建福 樊秀彩 张颖
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创作品,均受法律保护。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篡改、删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