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什么我都愿意,就是不甘于平凡丨女神节特刊

2018-03-08 刘钰鑫 律事通



拜各位电商的聪明才智所赐,“三八妇女节”这个土得掉渣的名字已经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摇身一变成了听起来十分高大上的“女神节”。从曾经左手喂鸡右手抱娃的劳动妇女,到今日脚踩恨天高、在各个专业领域都不输男性的职业女性,妇女节也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新的内涵。

作者▷刘钰鑫

来源▷律事通

妇女节的由来

妇女节的诞生具有十分强烈的法律色彩,不仅仅是在男女平等问题上跨出的一大步,更是在劳动法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里程碑。1909年3月8日,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的女工和全美纺织、服装业的工人举行规模巨大的罢工和示威游行,要求增加工资、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获得选举权。女性在长期的历史压迫中第一次做出反抗,也象征着女性平等意识的觉醒。

 

1910年8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国际社会主义者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17个国家的代表,会议讨论讨论了保护妇女儿童的权利,争取8小时工作制和妇女选举权问题。就是在这次会议中,克拉拉•蔡特金倡议以每年的3月8日作为全世界妇女的斗争日,1911年的3月8日因此成为了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从此以后,三月八日就成为了世界妇女争取权利、争取解放的纪念。


“弱者保护”真的在维护妇女权益吗?

“女性生来就是弱者”的成见伴随着多数女性的一生,而这种论断更是将对女性的歧视合理化。女性的地位低下、没有话语权等现象被冠冕堂皇地挂上了“女性不适合政治”、“女性的人生属于厨房”的标签;一旦女性权利被剥夺就会被人美其名曰解释为保护妇女,将妇女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可这样的强制性保护,和那些中学里堵人到墙角收保护费的小混混又有什么区别?


女性在中国的保护似乎还停留在“弱者保护”阶段,而保护女性并非强制把妇女的就职范围缩小,一厢情愿地为女性排除掉“脏活累活”,这是以“保护”为名剥夺女性的选择权。


去年,昵称“马户”的25岁女子应聘快递公司快递员遭拒,起诉用人单位性别歧视得到了社会关注。她说:“我要发出声音,有声音才能有关注,有关注才能有改善。”多想用简爱的声音来回复那些想要代替女性做出“为我们好”的选择的人:“你以为我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


这是一个女性觉醒的时代

▲从 “we can do it”到 “we did it”

(后图为《经济学人》杂志封面)

 

当今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女性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时代周刊》2017年有五名女性作为打破沉默者出现在年度封面上。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最大规模的社会文化变革之一反性侵#Metoo#运动从社交网络上开始蔓延开来。性侵是丑恶阴暗的,但社会对勇敢说出这些人的鼓励却是美好向阳的,正如狄更斯著名的描述: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女性地位的提升也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1998年《欲望都市》第一季取得巨大成功,以女主凯莉•布雷萧的视角描述了她及另外三位不同性格、不同职业的女性的生活,向全世界观众传递了一种多元化的女性价值观,而最主要的是,这样的视角恰恰让很多对女性带有偏见的人意识到了女性也是具有的独立意识的个体。

 

2017年末的一部《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让独立女性的话题再一次被广泛讨论,虽然这部美剧被有些人称为美国版的《我的前半生》,但这两部剧情相似的电视剧对于“女性价值”的意义却有天壤之别。相比而言,中国版的故事中却仍然没有放弃“依靠男性”这一潜台词,就意识而言还有很大差距。



但不得不说,即便在中国,女性独立、平等的意识也在逐渐觉醒。当寻求存在感的妇女节演变为寻求价值认同的女神节时,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其实也在变化。艾薇儿有句歌词:“I'd rather be anything but ordinary please(什么我都愿意,就是不甘于平凡)”愿各位女性朋友勇敢逐梦,找到自己!节日快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