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先上床,后恋爱,可以吗?

疗心君 深夜疗心 2020-02-05



夜明珠们,晚上好,

我是疗心君。


今天和大家聊一个“两性话题”:

“发生性关系,是越早越好,还是越晚越好?”


有人说越早越好,有人说越晚越好,还有人说无所谓,你觉得呢?

惯例,留言区等你~





两性关系就像一个谜。


让人着迷,又让人疑虑重重。


对于“何时”发生“性关系”这个问题,众说纷纭。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是一个越来越开放的社会,何时发生性关系,主要取决于自己是不是足够“开放”;


也有的人认为:情之所至,有冲动了,火候儿到了,自然就发生了。


甚至还有人觉得:如果先发生性关系,似乎我们之间的关系就能被更早固定下来,会促使我们更快发展出恋人关系。


真的是这样吗?


是否存在一个和对方上床的“最佳时机”?


更早发生性关系,会是一段关系的“催化剂”吗?


发生性关系,是越早越好,还是越晚越好?





先看一个真实的例子:


A和B,高知,正经人。


通过一次校友聚会偶然认识后,互相心生好感,于是约着吃了两次饭,看了两场电影。


两周后,A约B来家里,在家里一起做饭、吃饭、喝茶、聊天。然后,两人发生了性关系。


发生性关系后,他们的关系莫名其妙地戛然而止。



鉴于A和B都是我的朋友,他们分别都找过我倾诉。他们的困惑在于:事后,他们都想去建立一段感情,但是,就是建立不起来。


同时,经过沟通,可以剔除的因素包括:


1、态度问题:有一个人想玩玩而已,不认真。


2、感觉问题:俩人之间还是有一定好感的,两个人的相处,本来就是以建立恋爱关系为目标的。


那么情况就是这样:两个之间有好感、并且本来就打算尝试去建立恋爱关系的人,在发生了一次性关系之后,两人亲密关系的建立,发生了严重退行。





为什么会严重退行?


这就要说到亲密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


在性心理发展过程中,两个人之间亲密关系的节奏应该是:先建立一元融合的关系,再发展二人之间的人际互动模式,第三步是匹配社会因素,最后,发生性关系。


这可能和我们头脑中想象的不太一样。


之所以最后发展性关系,是因为:“性”,是一种最深的关系。


在我们头脑的想象中,什么时候发生性关系,完全取决于“自己够不够开放”。


但是,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发生性关系的时机,对于建立长久的两性亲密关系,有着重要影响。





到底有什么影响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从两性心理角度,亲密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先进入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元融合状态。


这是一种电光石火的状态,一见钟情可能在这个状态下发生,生理上表现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加速分泌。


美国著名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这样描述这种状态:


热恋期,是两个人自我边界的迅速的、彻底的消失。我们彻底融化的自我边界,让我们得以与另一个人完全融合到一起。……这无异于一种短暂的“精神失常”。


这种深深的一元融合状态能带给人巨大的满足,很多人会停留在这个状态中,不愿出来。尤其是“自我”比较弱的人。



第二个阶段:建立并发展两个人之间的人际互动模式。


当我们离开一元的融合状态后,我们开始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以及对方的存在:你和对方,是两个独立的人,不再是高度融合的一个人。


表现为,所谓“热恋期”后,两个人开始回归理性。


比如:不再像连体婴一样出双入对,周末开始有各自的安排,原本被炙热恋情挤到后面去的工作开始重新变得重要起来,思考问题趋于理性。


我们看到彼此的存在,开始试图尊重自己并了解对方,并且尝试去构建一种在两人之间可以理解、可以相处的模式。



第三个阶段:匹配社会因素。


年龄、职业、收入、家庭等等,都是社会因素。


每一个时代的社会因素不同。比如,过去人比较重视的“门当户对”就是当时的社会因素,现在可能并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或者你们不认为任何“世俗、社会化”的因素可以影响你们,那么也是可以的。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你们开始看到并且把社会因素统筹考虑进来。至于结果,并不重要,社会因素,你可以遵循,也可以不遵循。



最后一个阶段:发生性关系——两性关系中最深入的一步。


这是性心理角度解释亲密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并且,是有先后顺序的四个阶段。





有一部分人,会在两个人接触的早期就发生性关系,我们常常以为是我们“足够开放”,其实,这很可能是我们心理发展不完备的体现。


很多人自我发展薄弱,但是,他们又很渴望能够固化一段关系,以获取社会化、符号化的意义。


这会促使他们,在刚刚认识不久,就急于发生性关系。因为,除了发生性关系,他们不具备其他可以固化这段关系的能力。


正常来说,如果,我们能够让自己走到第四个阶段,我们需要经历这个过程:离开一元融合状态,尝试建立独立自我以及二人之间的人际交往模式,并且考虑到社会化现实因素。


但是,对于一个“自我”发展薄弱的人来说,离开一元关系,意味着分离,分离需要巨大的活力和能量。


他们没有力气从一元的融合状态走出来,更不用说去建立二人关系以及统筹现实因素。


这时,如果想要获取一种符号化的意义,不如直接穿越中间所有阶段,直接发生性关系。





过早发生性关系,会不利于一段亲密关系的建立。


因为,在“两人关系连接”不足够的情况下,也就是两人关系“不够结实”的情况下,过早发生性关系,会让我们有一种“空乏感”。


这正是前面例子中,A和B发生性关系之后的感觉,也是让他们关系戛然而止的原因。



这种空乏感会带来巨大的无意义感,使得一段关系失去活力和目标。


基于缺乏“足够连接”的二人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性关系,带来的空乏感,会让人失去回过头来探索两人关系的动力;


也是因为关系中的两个人本身或者一方,本身就缺乏走出一元关系、建立人际连接的能力,从而导致会过早发生性关系,并且产生无意义感,这几乎是一种必然。


这两者,从一定层面来说,是互为因果的。这都导致,一段关系,无法深入和继续。





最后补充一点,经过“四个阶段”去建立关系,这听起来似乎需要很长的时间。其实,这个过程跟时间没有必然关系。


有的人在一两周的功夫,就可以迅速做判断;有的人“识人有术”,一顿饭的功夫就都了然于心。都是可以的。但是,我们的心理,需要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


所以,如果你真心喜欢一个人,就不要轻易和对方发生性关系。


一定是要在双方的感情到了一定的程度,你们两个人之间籍由各种经历、分享各自的价值观、了解彼此的性格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足够夯实的二人关系后,再发生性关系,才是最好的时机。


因为,你们的落脚点是“关系”,而不是单纯的只是想解决生理问题而已。


解决生理问题,没有最好时机;


想要建立关系,就存在一个发生性关系最佳的“窗口期”。







各位夜明珠们

我们不见不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