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徐小喵:撰稿只是一种爱好 | #industry

Junjie Wang FASHIONOMY时尚界 2021-03-26

#industry 01

关注时装产业,发掘人物背后的故事


微博@喵娘叫做徐小喵


2月初,春节假期才刚开始,徐小喵还是没能闲下来。她接到了一个品牌的主动合作邀约,在这之前,她已经与品牌 Gucci 展开了长期的内容合作。


徐小喵最初以「时装撰稿人」这样一个身份被大众所熟知,在国内知名的时装杂志期刊上都有着她的笔迹。成为时装撰稿人,源于她对写作、视觉和时装历史文化的热爱,而这样一个身份并没有成为框住她的围墙。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徐小喵尝试过许多创意创作,形式不限于文字,还包括设计、视频影像等有趣的策划。


徐小喵以 Gucci 2019 春夏大秀举办地 Le Palace 为创作出发点,制作了一系列动态解析影像。原文:Le Palace 舞厅不眠夜


「热爱」,是她能够一直坚持的最直接原因。徐小喵喜欢写字,这是从小就有的爱好。在社交媒体还未开始兴盛之前,她把自己的想法写在博客上。


作为「撰稿人」这样一个身份的延展,还得追溯至2014年。当时她的朋友办了一个叫做 hellovintage.cn 的网站,便邀请了她创作了一系列以「icon」为主题的内容。不久后,因缘际会下,她的朋友将她推荐给了当时《新视线》杂志的编辑。


徐小喵坦言,她确实有好运气的眷顾。在时尚媒体最后发光发亮的短暂时间内,她结识了如今已经是中国时尚媒体行业内中坚力量的一批媒体人。这其中就包括现在居住于伦敦就职于 Condé Nast International 的编辑 Queennie Yang ,还有目前在《T Magazine》中国版担任副主编的唐卓伟,以及现担任栩栩华生集团时装策展项目负责人的 Pooky Lee,这些优秀的编辑是促使她成长的一个因素。


但时至今日,「撰稿人」这一身份对她而言,是兴趣的延展,而不是职业的使然。她的成功,还离不开对于这样一个兴趣爱好的主动培养和不断探索。


作为内容创作者,如何去平衡商业与创意之间的关系是徐小喵比较关心的部分。事实上,她对此一直有自己的原则。进行内容创作时,倘若只是在对方的材料上加以堆砌和加工,那就违背了徐小喵的创作初衷。


于是,她往往会和合作方主动沟通,甚至以采访的形式来呈现内容。这样,一方面,将商业和文化创意有机结合,另一方面,通过和有趣的人进行交流,听见对方的观点和想法,这本身就是一件有趣且有意义的事。


诚然,在这样一个社交媒体时代,流量为主导的内容环境下,纸媒们要么苟延残喘,要么绝地求生。而内容创作者们作为这一体系内的一环,同样受其影响。


至于时装产业这样一个以商业为主导的领域,哪怕是曾经高高在上的奢侈品牌们也开始和流量明星、KOL 网红们进行合作,以博得关注;但时装产业又是一个以创意为驱动的行业,如若只剩下商业价值,而失去了文化内涵,那最终只是一堆干枯的数字,所以在追求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品牌们也开始寻求新的呈现。擅长文化解析,同时又不断通过新颖的视觉形式来呈现内容的徐小喵就成为了品牌们乐于合作的一员。


为了将内容以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徐小喵和朋友们会不断地分享各自新发现的技术。


2017年3月,她在成都和时装博主 Fashion_bangz 进行了第一次会面,在吃饭的间隙中,Fashion_bangz 向她分享了一个有趣发现,即通过将视频转换成 Live Photo 的形式,再导入音乐制作成一张声情并茂的动图。


两人一拍即合,随后于3月26日,两个人的合作发布在了微博上,他们以 Gucci 2017 秋冬系列为创作蓝本,在九张 Live Photo 当中,昆虫的声音萦绕于特别设计的秀场图解照当中。

有了这样一次有趣的创作尝试,徐小喵开始明白,其实科技的发展和媒体形式的更迭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如何利用好这样一个媒介工具,将内容通过新颖有趣且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才应该是创作者们考虑的事情,而不是一味抱怨传统媒体的衰落这一既定事实。


但当然,凡事都有多面性。徐小喵认为,社交媒体一方面带来了便捷的发声渠道,人人兼是「意见领袖」;但另一方面,正因为获得机会的轻而易举,诱惑也随之增加。正因如此,尊崇自己的内心所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最重要。



Q&A

对话撰稿人:徐小喵


M:最早什么时候开始从事时装撰稿呢?


X:最开始接触时装撰稿是2014年,当时帮忙给朋友的网站写。然后因缘际会下,朋友将我推荐给了当时《新视线》的编辑。其中一位就是 Queennie ,如今在英国康泰纳仕国际总部工作。其实我并没有将这个视为一种职业,只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我刚开始出来的时候,确实运气特别好。像是在《新视线》负责我稿件的两位编辑,他们本身就是文化底蕴非常丰厚的人。我之后开始和《周末画报》合作,而《周末画报》他们的内容角度本身就是非常多元化和广泛的,当时有一位编辑叫唐卓伟,他会经常提点我,比方说告诉我如何完善一篇文章,他对我的影响很大。


老实说,从最初到现在,这些编辑都给了我很多启迪。想起来,Pooky 是我在《周末画报》的第一位编辑,当时候写了一个「日本和风设计」的专题。


M:相比之前,如今的媒体环境有所改变,对于想进入这个行业和想成为撰稿作者的人有什么建议?


X:我有个疑惑,就是为什么现在会有那么多人想要挤进这个圈子里来。如果怀着太功利的想法,或者抱有出名的目的,是很难去支撑你走下去的。


除非你是真的喜欢这一行,喜欢它的美学和创意,而不是单纯地对这个「行业」抱有幻想。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没有去到一个固定的媒体担任编辑的原因,我还是希望我能够有更多自己创作的自由。


文字这个行业其实门槛不高,入行也很简单,只要你能够静得下心来,去写字,去接触身边同样兴趣爱好的人,这都是有帮助的事。


我倒是觉得,不如做好自己手头上的事,多写,多读,先撇开能不能被人看到,至少你要乐在其中地去做这件事。如果你只是想进入到这个行业,那么你可以去尝试做博主或者其他的职业,唯独写作这件事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的。


至于我自己,我现在也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学习国外优秀撰稿人的写作,还有国内一些博主的视角。总之,你要有兴趣,也要有耐心,勤加练习,才会慢慢有一个自己的体系。


同时,也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不断去学习。比如说我之前对于视频剪辑和设计这方面的知识也有所欠缺,我也是慢慢学习起来的。所以,其实很多有趣的事情,我都想尝试看看,比如策展等等。我之后选择去跳芭蕾,也有这样一个原因。



M: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进行创作,会遇到什么困难吗?


X:其实还好,但可能会遇到一种情况是和品牌相关的内容,和品牌相关的这部分也分为两种,一种是编辑性文字,一种是软文广告。


那无非就是在进行软文撰稿的时候,如何去「中和」一个干货和品牌植入的问题。我写文章的时候有一个原则,我会给到一个选题的角度,但我不会以非常硬广告的视角去切题,我很欢迎品牌来找我合作,但是我在选题的选择和内容的执行上,我会希望以我自己个人的角度来进行创作。


比如和 Gucci 合作的插画艺术家 Ignasi Monreal ,也是之后同 OPPO 合作的那位。第一次采访他,是当时我主动发邮件给他,结果他直接将我的邮件转给了 Gucci 的公关,最后给了我一个独家的采访机会。


艺术家  Ignasi Monreal 


之后 OPPO 也找了我来策划和他相关的内容,我就提议如果合作的话能不能按照我的方式和视角来进行,而不是单纯地材料加工。我就以「再访」的形式和那位艺术家聊了聊中国传统文化。


可能对我来说,难处就在于如何平衡好个人角度与品牌需求,如何让内容呈现更加有趣。


M:在进行创作上,你会有意识地形成自己的文章风格吗?


X:如果一个人形成了某种风格,那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他可能也被框在了某个地方。


就好像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其实他的个人风格和毕加索一样,是非常多变的。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说过:「为什么我们要局限在一种风格里面,而不去多尝试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呢?」这句话我还蛮印象深刻的。


大卫·霍克尼的作品《艺术家肖像(有两个人的泳池)》903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26亿元)拍卖成交价刷新在世艺术家记录


与其去思考别人如何看我是什么样的风格,倒不如多去尝试一些有趣好玩又新鲜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内容。


M:在庞大的信息资源当中,你是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并加以利用的呢?


X:我看书会用不同颜色的笔,拿一种做记号和写笔记,另外一种笔用来将自己的想法写在便利贴上,最后看完整本书之后再进行一个总结。我之所以有了更多的多元创意角度,也是因为我和一群朋友经常会一起思考,有很多企划都是大家一起想出来的。


M:第一位采访的设计师是谁呢?对于采访有什么样的建议?


X:第一位采访的设计师是 Kris Van Assche,他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挺有意思。 Kim Jones 比较偏向严谨的人,一个典型的英国人。采访设计师和采访艺术家都是非常有趣的事,尤其是我前阵子采访了帮 Louis Vuitton 策划「飞行、航行、旅行」展览的艺术总监 Robert Carsen,我们就聊了很多文化和哲学角度的内容。而和这些人做采访,就很容易打通一些思维上的点。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做采访的原因,会收获到很多东西。


设计师 Kris Van Assche,采访原文:Kris Van Assche:十年之际


当然,有时候做采访我们会给对方先设定一些框架,而这样先入为主会造成一些误解,所以在做采访的时候,我们要还原他本人的经历和想法。


M:你喜欢的设计师有谁?


X:山本耀司是我的初心,这个肯定不会变。因为我觉得他是一个时代性特征很强的人物,本身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


同样我还很喜欢 Raf Simons ,我觉得他是一个文化脉络十分清晰的人。还有一个是 Kris Van Assche,他很有意思。


还有 Alessandro Michele, 他的创意和才华,我真的十分佩服。他能够将商业和创意结合得非常完美,他算是开辟了一个品牌营销的新方式,是一个时代标杆性的人物,从美学的角度,也给了我很多的灵感。可以说,他是我近两年来,对我启发非常大的人物。

徐小喵公众号@iwalkslowly

采访、编辑:Junjie Wan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