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整理|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考点精编+知识点速记+复习策略全汇总,推荐收藏~
数十万中小学教师优质微平台!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中小学教师园地 助力教师成长
中考道德与法治考点精编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成长的节拍
第一课 中学时代
考核要求一: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理解)
1.中学时代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如何认识中学时代?)
(1)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2)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考核要求二:少年要有梦想。(识记)
2.少年的梦想有什么特点?
(1)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2)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3)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考核要求三:实现少年梦想的途径。(探究)
3.怎样才能实现梦想?
(1)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
(2)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第二课 学习新天地
考核要求四:正确认识学习。(理解)
1.如何正确认识学习?(打开学习之窗)
(1)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2)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
(3)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
(4)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5)学习伴随我们的成长,人生都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6)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
考核要求五:学习的意义。(综合)
2.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学习点亮生命。
(1)学习让我们能够生存,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充实的生活。
(2)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
(3)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为幸福生活奠基。
考核要求六:学会学习。(应用)
3.怎样学会学习?
(1)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第三课 发现自己
考核要求七: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分析)
1.为什么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人贵自知)
(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考核要求八:认识自己的内容和途径。(应用)
2.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认识自己?(如何认识自己?)
(1)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2)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
(3)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考核要求九:做更好的自己。(探究)
3.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1)接纳与欣赏自己。
(2)扬长避短。
(3)主动改正缺点。
(4)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5)在和他人共同生活中不断成长,更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
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
第四课 友谊与成长同行
考核要求一:友谊的力量。(理解)
1.交友的意义是什么?(友谊的力量)
(1)朋友能对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产生很大影响。
(2)真诚友善的朋友能见证我们的成长历程。
(3)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第五课 交友的智慧
考核要求二:网上交友的特点。(理解)
1.网上交往具有什么特点?
网上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
考核要求三:网上交友的利与弊。(探究)
2.网上交往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网上交友的利与弊)
(1)优点:①网络超越时空限制,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拓展交往圈。②互联网开辟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③网上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并且不必承担现实交往中那么多的压力和责任。
(2)缺点:①网络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②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
3.如何正确对待网上交往的利与弊?
(1)网上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并且不必承担现实交往中那么多的压力和责任。但是,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
(2)不管互联网生活多么精彩,我们不可能只停留在虚拟世界中。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为友谊奠定可靠的基础。
4.如何慎重结交网友?(网上交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2)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3)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
(4)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六课 师生之间
考核要求一:了解教师的职业。(识记)
1.教师职业有哪些特点?
(1)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2)在现代社会,教师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职业。
(3)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考核要求二: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应用)
2.怎样正确看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1)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2)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3)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4)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考核要求三: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理解)
4.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怎样的?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
5.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我们怎样做到亦师亦友?)
(1)彼此尊重,平等相待,相互促进。
(2)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
(3)正确看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4)学会正确处理师生之间可能发生的矛盾冲突。
第七课 亲情之爱
考核要求四:家的功能。(识记)
1.家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意义?
(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2.如何认识中国人的“家”?
(1)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2)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考核要求五:孝亲敬长。(评价)
3.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2)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4.我们怎样孝敬父母?
(1)尽孝在当下,从现在开始,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2)学会尊敬、倾听、感恩。
考核要求六:爱的冲突。(应用)
5.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
(1)我们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
(2)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
6.亲子冲突处理不好会有什么危害?
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7.什么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
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
8.和父母沟通的技巧有哪些?
(1)关注事实。清楚自己想要和父母沟通什么,沟通要达到什么效果。
(2)把握时机。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沟通容易取得成功。
(3)留意态度。有时候在沟通中采用的态度比语言的内容更重要。
(4)选择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面对面沟通或文字沟通。
(5)考虑环境。环境不同,人的心境就不同,沟通的效果也不同。
9.如何协调、化解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冲突?
(1)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
(2)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
(3)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
(4)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困境。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第八课 探问生命
考核要求一:敬畏生命。(综合)
1.生命有什么特点?
(1)生命来之不易。
(2)生命是独特的。
(3)生命是不可逆的。
(4)生命也是短暂的。
2.为什么要树立生命至上的观念?(为什么要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1)生命是脆弱的、生命是坚强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2)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珍视它。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3)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我们要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3.我们应该怎样敬畏生命?
(1)珍惜自己的生命,关怀他人的生命,与他人共同生活。
(2)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3)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自愿的选择。
5.我们为什么要珍爱他人的生命?
(1)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2)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3)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道德的生活。
6.怎样珍爱他人的生命?
(1)懂得“仁者爱人”,学会“推己及人”。
(2)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第九课 珍视生命
考核要求二:守护生命。(分析)
1.怎样守护生命?
(1)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2)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2.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
(1)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3)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考核要求三:正确对待挫折。(理解)
3.怎样正确认识挫折?
(1)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难免会遇到挫折。
(2)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3)挫折既会对人产生消极影响,也会对人产生积极影响。
4.挫折和逆境对人的影响。
(1)消极影响:挫折会使我们产生失落、焦虑、难过等负面情绪感受,如果一味沉浸其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2)积极影响:①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②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5.面对挫折,怎样发掘生命的力量?(怎样面对/战胜挫折?)
(1)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意志。
(2)坚持目标和不懈努力。
(3)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
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
考核要求四:生命的意义。(理解)
1.什么样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怎样的一生才是值得的?)
(1)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2)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3)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
2.怎样探索生命的意义?
(1)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2)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
(3)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考核要求五:活出生命的精彩。(评价)
3.人的伟大在于什么?
创造和贡献。
4.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的原因是什么?
(1)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
(2)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5.我们如何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6.怎样活出生命的精彩?(怎样实现生命的价值?)
(1)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生命得到滋养而一点点充盈起来。
(2)生命拒绝冷漠,关切他人的生命,传递温暖,共建和谐社会。
(3)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平凡也能时时创造伟大。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一课 青春的邀约
考核要求一:正确处理青春期心理的矛盾和困惑。(应用)
1.怎样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1)青春其的心理变化让我们感到新奇,也带给我们矛盾与困惑。
(2)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
2.怎样调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1)多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
(2)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
(3)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4)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3.面对青春期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变化,我们应如何做?
(1)发展独立思维;
(2)培养批判精神;
(3)开发创造潜力。
考核要求二:发展独立思维。(理解)
4.独立思维的含义是什么?
思维的独立意味着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5.发展独立思维有什么重要意义(重要性)?
(1)思想使我们强大。
(2)只有当思想日渐成熟,我们才能真正长大。
考核要求三:培养批判精神。(综合)
6.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表达不同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
7.青少年培养批判精神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1)有助于发现、提出、解决问题;
(2)有助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3)有助于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学习动机。
8.我们怎样培养批判精神?
(1)要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2)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第二课 青春的心弦
考核要求四:与异性正常交往。(理解)
1.与异性交往和相处有什么作用
(1)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
(2)与异性交往,成为好朋友,能从对方身上看到和学习某些优秀品质。
2.与异性交往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考核要求五:青春的探索需要自强。(分析)
1.自强有什么作用?
(1)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
(2)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
2.自强的内容、实现自强的途径各是什么?
(1)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强的重要内容。
(2)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持久的坚持。
第二单元 做情绪情感的主人
第四至六课
考核要求一:人的基本情绪与复杂情绪。(识记)
1.人的情绪有哪些类型?
(1)基本情绪:喜、怒、哀、惧。
(2)复杂情绪:害羞、焦虑、厌恶和内疚等。
2.影响情绪的因素有哪些?
(1)个人因素: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等。
(2)社会环境: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等。
考核要求二:情绪的作用。(理解)
3.情绪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影响)?
(1)积极作用:①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②可能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
(2)消极作用:也可能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而止步不前。
4.不同情绪感受对人分别产生什么影响?
(1)保持积极的心态,享受喜悦和快乐,让我们的青春生活更加美好。
(2)适度的负面情绪,可以帮助我们适应突发事件,但持续处于负面情绪状态,可能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考核要求三:情绪的调节。(应用)
5.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1)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调节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
(2)可以帮助同学、家人改善情绪,使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
6.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哪些?
(1)改变认知评价;
(2)转移注意;
(3)合理宣泄;
(4)放松训练等。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
第七课 共奏和谐乐章
考核要求一: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论证)
1.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关系如何?
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
2.怎样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1)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
(2)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第八课 美好集体有我在
考核要求二:共建美好集体。(探究)
1.美好集体有哪些特征?
(1)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
(2)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
(3)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
(4)美好集体是充满活力的。
2.美好集体的作用是什么?
(1)美好集体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园,引领我们成长。
(2)在美好集体中,每个人都能在其中获得丰富的精神养料,拥有充实的精神生活,感受集体的关爱和吸引,凝聚拼搏向上的力量,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
3.怎样共同建设美好集体?
(1)共同确定集体愿景和目标,民主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
(2)学会自主建设、自主管理,共同创造良好集体氛围;
(3)积极参与,主动分担,自觉承担责任,勇于担责,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4)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尽所能,发挥所长,悉心呵护集体荣誉;等等。
4.怎样才能做到与集体共成长?
(1)在共建中尽责。
(2)在担当中成长。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第九课 法律在我身边
考核要求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理解)
1.为什么说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2)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考核要求二:法律的特征。(分析)
2.法律具有哪些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方式)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考核要求三:法律的作用。(分析)
3.法律具有什么作用?
①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②保护着我们的生活;
③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考核要求四: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理解)
1.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2)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他们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3)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考核要求五:我国通过法律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理解)
2.我国特殊关爱和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
(1)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其他法律:宪法和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
3.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是什么?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4.未成年人怎样珍惜法律给予的特殊保护?
(1)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2)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考核要求六:树立法律信仰。(理解)
5.树立法律信仰有什么意义?
(1)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2)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3)当法律真正成为人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4)当法律至上成为我们的真诚信仰时,法治精神就会铭刻在我们心中。
6.树立法律信仰对我们提出什么要求?(怎样树立法律信仰?)
(1)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2)不断提高道德水平。
(3)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考核要求一: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意义。(评价)
1.亲社会行为主要包括哪些行为?
谦让、分享、助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2.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1)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2)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3)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考核要求二:养成亲社会行为。(评价)
3.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2)积极参与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
(3)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考核要求三:网络是把双刃剑。(评价)
1.如何认识网络的利与弊?(怎样理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1)好处:①网络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②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2)弊端: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②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考核要求四合理利用网络。(探究)
2.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怎样合理利用网络?)
(1)提高媒介素养。
(2)学会“信息节食”。
(3)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3.怎样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
(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考核要求一:礼及其意义。(分析)
1.什么是礼?礼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2)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2.文明有礼有什么重要意义?
(1)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考核要求二: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探究)
3.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
(1)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3)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4)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
考核要求三:诚信及其意义。(分析)
1.什么是诚信?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2.讲诚信有什么重要意义?
(1)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
(3)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
(4)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5)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3.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1)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
(2)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
(3)能够提高国家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考核要求四:做一个诚信的人。(探究)
4.怎样践行诚信?
(1)树立诚信意识。
(2)运用诚信智慧。
(3)珍惜个人诚信记录。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考核要求五:预防一般违法行为。(应用)
1.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我们应该警惕身边的哪些违法行为?
(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3.为什么法不可违?(为什么说违法无小事?)
(1)法律是最刚性的行为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4.违法行为是如何分类的?
违法行为种类 | 违法行为的性质 | 所违反的法律法规 |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
民事违法行为 | 一般违法行为 | 民事法规 | 民事责任 |
行政违法行为 | 行政法规 | 行政处罚 | |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 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 刑法 | 刑事责任(刑罚处罚) |
5.怎样预防一般违法行为?(怎样养成遵章守法的习惯?)
(1)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维护、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考核要求六:犯罪及其基本特征。(理解)
6.什么是犯罪?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7.犯罪具有哪三个基本特征?
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考核要求七:刑罚的种类。(识记)
8.刑罚可分为哪两大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两大类。
考核要求八:预防犯罪。(综合)
9.为什么要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2)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3)犯罪往往从不良行为开始。
10.怎样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
(1)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要从小事做起,加强品德修养,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第六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考核要求一:承担责任的表现及其意义。(分析)
1.青少年承担责任表现在哪些方面?
(1)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小到按时完成作业,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承诺、认真做事。
(2)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表现:学会感恩,主动关心、帮助和服务他人,在辛苦付出中体验对他人负责的快乐和幸福。
2.承担责任有什么重要意义?
(1)只有对自己负责,才能发掘潜能,承担起时代和国家赋予的使命。
(2)只有人人具有责任心,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我们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考核要求二:做负责任的人。(探究)
3.怎样做负责任的人?
(1)勇于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2)合理选择责任,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
(3)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考核要求三:中学生奉献社会的途径。(探究)
1.为什么要服务社会?
①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②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2.我们应该怎样奉献社会?(奉献社会的途径有哪些?)
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②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3.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形式有哪些?(奉献社会的具体形式有哪些?)
①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都是社会公益活动的具体形式。
②可以在社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纠正不文明行为,可以到科技馆、博物馆做志愿者。
③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立足本职工作,讲求实际效果。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考核要求一: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理解)
1.怎样理解“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怎样理解“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如何体现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考核要求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应用)
3.我国宪法为什么要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4.我国法律如何进一步保障“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宪法原则的实现?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5.国家应该怎样尊重和保障人权?
(1)行政机关应该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2)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3)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考核要求三:宪法组织国家机构。(识记)
6.我国宪法如何组织国家机构?
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考核要求四: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识记)
7.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考核要求五:规范权力运行。(应用)
8.为什么我国宪法要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为什么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
(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被滥用则贻害无穷。
(2)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9.宪法如何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怎样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
(1)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
(2)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3)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10.依法规范国家权力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什么要求?
(1)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溢用权力。
(2)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3)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考核要求六: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理解)
1.怎样理解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
(1)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3)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4)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5)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
考核要求七: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分析)
2.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1)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
(2)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4)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考核要求八:增强宪法意识。(探究)
3.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1)学习宪法。
(2)认同宪法。
(3)践行宪法。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考核要求一:公民基本权利。(理解)
1.依据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1)政治权利和自由。
(2)人身自由。
(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4)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
(5)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考核要求二:依法行使权利。(应用)
2.公民应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2)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3.公民应该怎样正确维护权益?
(1)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2)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3)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第四课 公民义务
考核要求三:公民基本义务。(理解)
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1)遵守宪法法律。
(2)维护国家利益。
(3)依法服兵役。
(4)依法纳税。
(5)劳动的义务。
(6)受教育的义务。
(7)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8)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9)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考核要求四: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理解)
2.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⑴认识: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⑵处理:④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哪些基本权利同时也是基本义务?
劳动和受教育。
考核要求五:依法履行义务。(应用)
4.为什么义务必须履行?
(1)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2)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5.怎样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1)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2)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 我国基本制度
考核要求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解)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说说我国公有制经济在我国体系中的地位。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经济成份?
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
4.说说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以及国家对国有经济的态度。
⑴含义: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经济形式。
⑵地位:在我国,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⑶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
⑷态度: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5.说说集体经济的含义、作用,以及国家对集体经济的态度。
⑴含义: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经济形式。
⑵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⑶态度: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6.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作用,以及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
⑴形式:在我国现阶段,除公有制经济外,还存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⑵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⑶态度: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7.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2)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考核要求二: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理解)
8.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3)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4)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考核要求三: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理解)
10.人大代表拥有什么职权?
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11.人大代表必须履行什么义务?
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考核要求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用)
12.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
(2)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13.怎样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2)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3)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4)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考核要求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理解)
14.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哪些?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5.什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17.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优越性)?
(1)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
(3)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4)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18.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9.说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的地位。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0.人民政协的职能是什么?
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考核要求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解)
21.我国在民族问题上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2.说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1)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23.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
(2)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
(3)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
(4)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5)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4.我们怎样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1)认真学习党的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人民和睦相处;
(2)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3)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考核要求七: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理解)
25.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国实行基层群众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6.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有哪些?
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7.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2)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六课 我国国家机构
考核要求八: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构成、职权。(理解)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是怎样的?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3.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它与其他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监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考核要求九:国家行政机关性质、构成、职权及其要求。(理解)
5.什么是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机关的性质是什么?)
行政机关是依据宪法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
6.我国行政机关是如何组成的?
我国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
7.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
8.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1)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
(2)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9.我国最高的行政机关是什么?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0.行政机关如何行使职权?
(1)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
(2)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持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3)行政机关的职权通常由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体实施。
(4)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考核要求十:人民法院的性质、构成、职权和要求。(理解)
11.我国的国家审判机关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
12.我国的国家审判机关如何组成?
我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的人民法院。
13.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哪几种?专门人民法院分为哪几种?
(1)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
(2)专门人民法院有军事法院、海事法院等。
14.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有哪些?
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是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15.人民法院如何依法行使职权?
(1)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2)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3)人民法院对公民权利提供有效救济和保障,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考核要求十一:人民检察院的性质、构成、职权和要求。(理解)
16.我国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
17.我国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如何组成?
我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的人民法院。
18.各级人民检察院分为哪几种?专门人民检察院分为哪几种?
(1)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分为基层人民检察院、中级人民检察院、高级人民检察院。
(2)专门人民法院有军事检察院、海事检察院等。
19.人民检察院的基本职权有哪些?
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监督,对刑事犯罪行为代表国家提起公诉,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的公正,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20.人民检察院如何依法行使职权?
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1.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职对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有什么要求?
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律,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考核要求十二:监察机关性质、构成、职权和要求。(理解)
22.我国的国家监察机关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监察机关。
23.我国的国家监察机关如何组成?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
(2)国家监察委员会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上级监察委员会领导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
(3)监察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主任,副主任若干人,委员若干人。
24.我国监察委员会的基本职权有哪些?
监督、调查、处置。
25.国家监察委员会如何依法行使职权?
(1)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26.国家监察委员会的“监察武器”有哪些?
留置、鉴定、勘查检查、扣押、查封、调取、搜查、冻结、询问、查询、讯问、谈话。
27.我国国家监察委员会与人民代表大会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1)国家监察委员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
(2)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
28.国家监察委员会的监察范围有多大?
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同监察全覆盖。
29.国家监察委员会谁来管?
(1)人大监督;
(2)社会监督;
(3)自我监督;
(4)失职追责。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考核要求一:自由的重要性。(理解)
1.自由有什么意义?
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考核要求二: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理解)
2.怎样理解自由是有限度的?
(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2)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3)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3.怎样理解自由的边界是法律?
(1)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2)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3)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4.怎样正确认识自由与法治之间的关系?
(1)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3)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考核要求三:平等的含义及其价值。(理解)
5.从法律意义上理解平等的含义。
(1)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2)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6.平等有什么意义?或:为什么要平等?
(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考核要求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理解)
7.怎样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任何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出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考核要求五:珍视自由。(评价)
8.我们应该怎样珍视自由?(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追求自由?)
(1)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依法行使权利。
(2)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意识。
9.我们怎样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1)要知晓自己的权利;
(2)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
(3)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考核要求六:践行平等。(评价)
10.我们应该怎样践行平等?
(1)反对特权。
(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4)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5)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考核要求七:公平的内涵及其意义。(理解)
1.什么是公平?
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2.公平包括哪些内容?
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
3.公平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
(2)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都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
(3)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4.公平的意义或作用是什么?
(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考核要求八:正义的内涵及其意义。(理解)
5.什么是正义行为?
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6.社会为什么需要正义?
(1)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2)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3)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4)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考核要求九:坚守公平。(评价)
7.个人如何维护公平?
(1)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处世。
(2)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8.如何通过制度建设维护公平?
(1)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
(2)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考核要求十:守护正义。(评价)
9.为什么正义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捍卫?
(1)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
(2)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
(3)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
10.为什么要维护公平正义?
(1)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2)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11.个人如何维护正义?
(1)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2)讲究策略,寻找有效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3)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12.司法对维护正义有什么意义?
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13.维护正义对司法机关提出什么要求?
(1)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2)司法机关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14.为实现司法正义,国家采取什么重大举措?
为了实现司法正义,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考核要求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理解)
1.怎样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2)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3)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4)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
(5)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6)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和决择。
考核要求二:进入新时代我国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3.进入新时代我国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别是什么?
序号 | 挑战 | 对策 | |
(1) | 主要矛盾 |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
(2) | 新新常态 |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 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展理念,转化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
(3) | 不协调 | 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
考核要求三:坚持人民为中心,共享发展成果。(理解)
4.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5.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是什么?
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6.党和政府采取哪些措施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2)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4)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5)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6)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考核要求四:创新的意义。(分析)
1.创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1)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2)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3)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创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3)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国家?
(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3)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4)创新使人民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考核要求五:我国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综合)
4.说说我国科技创新现状。
⑴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能力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⑵差距/挑战: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5.建设创新型国家,政府应该作出哪些努力?
(1)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完善创新制度保障;
(4)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理念。
6.创新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2)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3)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4)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7.青少年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1)树立创新意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2)敢于质疑,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培养好奇心;
(3)爱发明爱创造,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4)弘扬创新精神,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考核要求一: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识记)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考核要求二:社会主义民主可以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理解)
2.社会主义民主如何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可以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1)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社会主义民主使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4)有助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3.社会主义民主具有什么基本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什么意义?
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5.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1)发展选举民主;
(2)发展协商民主(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6.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有哪些?
序号 | 制度内容 | 地位作用 |
(1)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
(2)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3)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
(4)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
考核要求三: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应用)
7.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有哪些?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8.民主选举的原则是什么?公民应怎样参与民主选举?
(1)民主选举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2)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9.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有哪些?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
10.怎样做到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11.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有何意义?
(1)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2)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12.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1)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
(3)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13.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2)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3)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14.我们应该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1)自觉增强宪法意识,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协商的民主态度。
(3)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考核要求四: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识记)
1.法治意味着什么?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考核要求五:依法治国战略的提出和完善。(识记)
2.国家加快法治进程的两件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什么?
(1)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考核要求六: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理解)
3.实行法治有什么意义?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3)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4.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是什么?(P49-50)
(1)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考核要求七:法治政府及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应用)
5.什么是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6.什么是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7.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8.依法行政对政府提出什么要求?(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1)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2)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3)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9.政府的权力来源、宗旨和工作要求分别是什么?
(1)权利来源:人民;
(2)宗旨:为人民服务;
(3)工作要求: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10.依法行政对公民提出什么要求?
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考核要求八: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应用)
12.怎样厉行法治?
(1)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3)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4)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5)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13.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方针)是什么?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4.全面依法治国对公民提出什么要求?
(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考核要求一:中华文化的特点、价值。(理解)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有什么作用和价值?
(1)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考核要求二:传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识记)
4.传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是什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2)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
(3)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考核要求三:文化自信。(综合)
5.什么是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持久的力量。
6.文化自信的来源是什么?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
(2)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
(3)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4)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
7.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8.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1)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考核要求四: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价值。(理解)
9.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0.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什么品格?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1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1)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2)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
(3)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4)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考核要求五: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及要求。(综合)
1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2)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3)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1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要求是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1)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2)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考核要求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价值。(理解)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4.为什么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判断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考核要求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证)
15.青少年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2)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
(3)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4)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考核要求八:我国人口的现状。(识记)
1.说说我国的人口国情。
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②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③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 (这是我国人口现状的新特点)。
考核要求九: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理解)
2.说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有什么必要性?
①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②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考核要求十:我国的资源、环境面临的危机及其影响。(理解)
3.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4.我国面临非常严峻的资源形势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5.当前我国的环境形势是怎么样的?
(1)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
(2)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6.资源环境问题有什么影响(危害)?
(1)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3)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7.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的必然选择是什么?
(1)转变发展方式。
(2)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3)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考核要求十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探究)
8.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3)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4)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只有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结合国情)
9.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10.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怎么办)
(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3)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4)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5)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
11.我们青少年怎样为建设美丽家园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1)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2)自觉践行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3)积极宣传我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政策。
(4)善于同一切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5)日常生活节约用水、用电;少用、甚至不用一次性木制用品或塑料用品;等。
12.请你描绘美丽中国的美好远景。
(1)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考核要求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识记)
1.说说我国的民族国情。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考核要求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识记)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考核要求三:我国实行的民族制度。(识记)
3.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考核要求四: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识记)
4.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考核要求五: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综合)
5.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是什么?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考核要求六:“一国两制”的内涵及实践意义。(评价)
6.“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①“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
②“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
③“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7.香港、澳门的回归对“一国两制”的实施有什么重要(实践)意义?
①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保持了香港和澳门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②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③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有效途径。
④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考核要求七:推动台湾问题早日解决。(理解)
8.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9.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什么?
(1)我国宪法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2)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的最佳方式。
(4)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10.怎样理解“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3)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11.如何完成祖国统一?
(1)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2)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3)中华文化: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4)交流沟通: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
12.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有什么意义?
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3.青少年怎样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支持并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方针和立场。
(2)坚决反对“台独”,坚决同一切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3)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积极参加国防教育活动,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
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
考核要求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识记)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2.什么是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①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说说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征程。
①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③从2035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考核要求九:实现中国梦的要求。(探究)
6.如何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统筹“五位一体”,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2)必须走中国道路。
(3)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4)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7.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1)培养奋斗精神,凝心聚力、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
(2)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积极培养创新精神。
(4)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身边小事做起。
(5)做自信的中国人。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我们共同的世界
第一课 同住地球村
考核要求一:经济全球化。(分析)
1.经济全球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1)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
(2)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2.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注:其中第③点回答“经济全球化有什么利和弊?”)
(1)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
(2)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
(3)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
3.怎样正确应对经济全球化?
(1)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
(2)要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意国家经济安全;
(3)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考核要求二:文化多样性。(应用)
4.怎样正确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多样的文化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3)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4)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有值得尊重的经验和智慧。
5.怎样尊重不同文化和习俗?(怎样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1)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
(2)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考核要求三: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理解)
6.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第二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考核要求四:维护世界和平。(理解)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和平与发展。
2.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和平会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1)回顾历史,战争让人类付出了惨痛代价,给人类带来的伤痛难以忘却。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饱受战争之苦的各国人民深深感受到和平发展的可贵。
3.当今世界,人类为维护和平进行哪些探索?
(当今世界,人类为维护和平作出哪些努力?)
(1)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致力于以和平谈判代替武力解决争端。
(2)人类运用多种方式维护和平,为实现和平不断进行探索。
4.人类运用哪些具体方式维护和平?
(1)成立联合国,不断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机制;
(2)派驻维和部队;
(3)签署核不扩散条约;等等。
5.我们怎样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1)珍惜今天的和平;
(2)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
(3)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4)立足本国实际和自身实际,努力学习,为国家富强贡献力量。
6.说说当今世界的和平形势。
(1)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
(2)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恐怖主义等威胁和平的种种因素依然存在。
7.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恐怖主义等。
8.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恐怖主义。
考核要求五:推动可持续发展。(理解)
9.当今世界,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是什么?
(1)消除贫困,让人们都过上繁荣和充实的生活;
(2)平等和有尊严地在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
(3)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
10.什么是当今世界的发展问题?
(1)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2)频发的战争、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教育等诸多因素导致贫困的国家越来越贫穷。
11.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最不发达国家深受贫困以及由此带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
12.人类为消除贫困作出了哪些努力?
(1)人类社会对于消除贫困、促进发展的追求没有止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了递进式的减贫目标。
(2)各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促进整个世界的发展作出努力。
(3)面对问题,世界各国积极行动,为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考核要求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用)
13.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
(2)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
(3)没有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14.中国首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什么意义?
(1)充分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
(2)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3)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构想。
15.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2)各国要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
16.我们青少年怎样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1)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
(2)既放眼全球,关注世界的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又要心系祖国;
(3)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第二单元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第三课 与世界紧相连
考核要求一:在世界舞台上,中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理解)
1.在世界舞台上,中国承担起什么责任?
①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②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
③中国基本解决了世界上约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七亿多人口摆脱贫困。
④随着国际参与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为国际社会各种难题与危机的化解作出了巨大贡献。
⑤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⑥中国致力于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考核要求二:对待人类文明的态度。(应用)
2.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世界各国各民族所创造的文明?
(1)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2)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流,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3)对其他文明的学习,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第四课 与世界共发展
考核要求三:中国的机遇与挑战。(识记)
1.在当今时代,我国面临什么样的发展契机?
①今天的中国,百业俱兴,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为经济发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中国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①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
②几十年发展所积累的一些矛盾与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急需得到稳妥处理与解决。
③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制造”需要转型升级。
④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带来各种挑战。
考核要求四:积极谋求发展,共享发展机遇。(应用)
3.在当今时代,我国应该怎样谋求自身发展?
(1)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
(2)要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3)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的制定。
4.中国如何加强与世界各国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设一个繁荣的世界?
(1)中国充分考虑相关合作国家和地区的实际利益,互信互利,取长补短;
(2)寻求共同增长点,努力探索与建立新型发展合作机制;
(3)以中国的发展为引擎,带动区域与世界的共同发展。
第三单元 走向未来的少年
第六课 我的毕业季
考核要求一:敬业精神。(应用)
1.为什么要培养敬业精神?(培养敬业精神有什么必要性?)
(1)人的一生多数时间要在工作中度过,在工作中服务他人、服务社会。
(2)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全身心、富有激情地投入工作,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劳动创造价值,具有敬业精神,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怎样培养敬业精神?
(1)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处理好职业与兴趣的关系,在工作中培养兴趣,履行好工作职责,爱岗敬业。
(2)我们要珍惜大好青春年华,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提高各方面素养,为精彩的明天做好准备。
第七课 从这里出发
考核要求二:畅想未来,规划人生。(探究)
1.为什么要畅想未来?
(1)能够丰富自己的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延伸生命的宽度和广度。
(2)有利于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国家。
2.怎样畅想未来、规划人生?
(1)开阔视野,把自己的爱好、需求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
(2)激发兴趣,大胆尝试,积极行动,不断反思自己,全面规划。
(3)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同时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
(4)积极关切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在学习和实践中走向未来。
3.未来,我们怎样踏上新征程?
(1)做好人生规划,作出正确选择,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2)不仅要做好准备,抓住机会,还要善于创造机会,成就自己。
(3)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醒自己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4)趁现在,趁年轻,勇往直前,朝着既定的目标,去想、去做、去体验、去搏击风浪、去迎接考验。
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点速记
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绿色发展道路、新型城镇化、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2.两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
3.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5.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8.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
9.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0.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1.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
12.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13.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5.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途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16.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17.改善民生的根本途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18.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19.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20.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健康中国、创新驱动、一带一路等。21.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等。
22.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3.五个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24.“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2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6.“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7.“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①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8.本世纪头二十年的“中国梦”(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9.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①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0.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31.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2.中华民族精神特点: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33.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34.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意义:
①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③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5.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6.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7.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
38.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强国之路。
39.创新的目的: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4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
41.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42.人民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4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协商民主
44.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45.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46.四个伟大: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47.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48.依法治国的要求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49.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50.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法治
法治的要求:
①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② 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5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52.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53.我国人口的新的特点:
①增速趋缓。
②出生率低。
③老龄化加剧。
④男女性别比失衡。
⑤城乡分布不均衡。
⑥“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54.三个不改变: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55.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56.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57.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58.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
59.“九二共识”的核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60.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1.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62.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来源或根本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④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63.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4.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65.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66.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7.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的必然选择是: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68.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容:
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69.面对创新,国家实施什么战略?该战略的核心是什么?
面对创新,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该战略的核心是科技创新。
70.共同家园的特点:开放的世界、发展的世界、紧密联系的世界。
71.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① 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
② 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72.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73.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恐怖主义
74.我国贯彻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75.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76.首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家是:中国
77.新兴产业: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空间技术、人工智能等
78.我国的宪法原则: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79.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80.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8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82.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83.宪法的核心价值是: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84.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是:人身自由
85.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86.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87.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独家整理|2019年中考语文考点全透视及典型例题解析,中考复习高分必备!
英语演讲|2018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组演讲冠亚季军精选集(视频+演讲稿),值得收藏学习!
名师大礼包|初中各科名师大礼包精选(知识点梳理+优质课视频+月考试卷),人手一份!
名师优质课|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名师优质课荟萃,建议每位老师收藏学习!
限时速领|免费!重点中学中考提分资料包(中考真题/全科笔记/思维导图/写作素材/复习资料)
重磅首发|2019春季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高清版电子课本(附教材建议),速速收藏预习!
限时速领|全学科免费!2018年秋季学期初中全学科全年级全版本全套课件包,初中教师福利!(人手一份)
重磅首发|限时免费领!2019春季部编版初中语文/道法/历史9年级下册最新课件包,速速领取!
重磅首发|2019春季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高清版电子课本,速速收藏预习!
重磅首发|2019春季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高清版电子课本(附教材建议),速速收藏预习!
微课学习|全国初中道法(思品)名师微课精选(3节),熬夜整理,果断收藏!
优课学习|全国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名师优质课精选(3节),熬夜整理,果断收藏!
优课学习|全国小学数学名师优质课精选(3节),熬夜整理,果断收藏!
强烈推荐|小学至高中各科名师优质课/微课学习精选集锦,果断收藏!(人手一份)
小初高分享|小学初中高中各科超详细全册知识点归纳(打印版),教学必备值得收藏!
声明
中小学教师园地(ID:zyjsyd2017)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小学教师园地
与数十万教师一起学习成长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赞、转发是最大的鼓励
合作投稿
主编微信(新号):lucky52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