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学集刊》第一辑 编后记
古典学,是一门朴素而高贵的学问。
在今日中国,“古典学”仍然是一个颇为陌生的名词。中国的大学建制,包括港、澳、台等华语地区在内,皆未设立古典学学科,当然也没有正规独立的古典学院系。在商业文明高度发达的全球环境下,即便是拥有悠久古典学术传统的西方国家,其古典学(Classical Studies)与学科也日趋式微与边缘。身处这样的时代,我们创办了专业刊物《古典学》。作为发起人与编者,有必要就我本人所理解的“古典学”的定义及本刊的缘起、宗旨与理念,向读者略作解释与交待。
何谓“古典”?典者,常也,经也,法也。盖经常大道,为天下后世之常法也。古典,即古代圣贤撰作的对于人类精神与物质生活持续不断地发生深远影响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经典。
本刊作为第一本中国古典学的专业刊物,刊名“古典学”则特指关于中国的经典及注释的学问,研究对象与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释、道二教与诸子百家等经典为辅翼。古典学,本是一门综合性学问,其内容涵盖并跨越诸多领域与学科,中国古典学亦然。遗憾的是中国古典文明与学术经过近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与“文史哲”学科的划分,支离破碎已有百余年,本刊之宗旨即重整、创建与经营中国古典学。本刊遵循求同存异的理念,愿为对中国古典文明与精神持有关怀与抱负的海内外学人,提供一个研习与考察古典、古典学、古典学史的开放平台。举凡古典与注释的研究,如版本目录、训诂校勘、名物制度、辨伪辑佚的考订考据,如微言大义、哲学思想、宗教文学、历史政治的阐发诠释,又如古典学家的学术及生平,古典学的历史及古典的域外传播、中外比较等,皆在容纳收录之列。
我早年负笈海外,雪窗萤几之余,有幸游历诸国,因知我国自清末迄今,文教衰败,风俗颓坏,信仰阙失,所谓“礼仪之邦”早已名不副实。若以文明的发达程度作为衡量辨别之标准,那么“夷”、“夏”也早已易位,今时今日的文明中心不在中国,这不能不令人痛心感伤。归国执教后,更亲身体会生存环境、学术环境之恶劣,遂一面研读古典,一面思索国家民族文明学术之未来与出路。2011年春,当我提出创办《古典学》刊物的初步构想后,陆续得到海内外众多师友与同道的响应,其中既有高山仰止敬慕已久的先生前辈,亦有素不相识初出茅庐的学子后生,案头盈尺的稿件让我深感吾道不孤,斯文在兹何曾坠!创刊号以我自身的专攻领域——儒家经学研究为主体,设立栏目有四:“诗经学专辑”收录论文十篇,“经学与经学史”栏目收文十三篇,“诸子・佛道”栏目收文三篇,“文献辑佚・札记”栏目收文四篇;作者来自中、日、港、台,时代自西周至现代,文本从传世经典到出土金文竹简,地域从中土西域到东瀛,煌煌三十篇逾六十五万言!
灰暗的雾霾和阴冷的面孔,常使人陷入烦躁不安,甚至有时会忘记自己从何处来,该往何处去。幸好有一床圣贤书相伴,令我清醒,也令我在无法获得任何出版经费资助的情况下,一次次从沮丧中振作,坚定初衷。
最后,我要感谢的是挚友黄曙辉兄,他始终如一的默默支持与超乎凡常的耐心等待,使本刊终于得以问世。
2015年4月2日记于有文斋
本微信公众号由石立善教授创办,旨在发布日本汉学与汉学史研究领域的各种学术资讯。喜欢就请关注我们吧~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