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期刊—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期刊快览
影响因子:IF=5.147,JCR1区官方主页:sfam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4622920杂志主编:十余人综合评价:口碑很好、评分5分个人评价
提到EM,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日本比嘉照夫教授研制的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s)菌剂,而在SCI期刊中,EM同样赫赫有名。
EM即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是正儿八经的题目中含有"环境"和"微生物"这两个词的期刊,我所知道的这种期刊只有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Reports和Microbes and Environments。
EM见刊于1999年,IF在2010年升到5分,2012-2013超过6分,如今回到5分左右,并无大起大落,IF2019预计~4.8;年文章数目约400篇,2019年至今已发文570篇,国人文章约100余篇,比例不低,主要发文单位是中科院系统、南京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浙江大学等;月刊,每年12期,审稿效率不清楚,从接受的文章来看速度相对一般,稿件状态只有拒稿、拒稿可重投、小修和接受,因此重投相当于大修。EM翻译成中文是环境微生物,那什么是环境微生物学呢?广义上来说,环境可以是原生态自然环境,也可以是环境科学中的污染环境,微生物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种群和群落。因此,我觉得可以简单的将环境微生物学分为基于单个菌株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研究,以及基于混菌/群落的微生物生态研究,其目的在于更好的理解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使用微生物来保护环境(狭义的环境微生物学)。
很显然,EM并不是上述所讲的"狭义的环境微生物学"期刊,与之相反的是,EM目前甚至不太喜欢环境污染物的研究,上面发表的此类文章甚至比EST还少,与AEM文章类型差别很大。如今的EM有点像一个微生物生态类期刊,这一点可以从编辑以及编委们的研究方向上看得出来,编辑成员主要包括:
编委会成员同样豪华,共214名,主要来自欧美,其中在国内工作的科学家有:
但浏览一下EM文章的题目,能够发现EM也发表很多关于特定基因功能、信号通路与调控、病原菌与毒力、真菌生理生化的非生态研究。总体上,EM并不像MM那样墨守常规,例如比较前沿的COVID-19、基因编辑、抗性基因、深海热泉以及肠道微生物等研究热点,EM也都雨露均沾。这一方面表明了EM是个比较综合的环境微生物期刊,让大家觉得都可以尝试一下,另一方面也暗示其特色不是非常明显,毕竟在微生物生态方面,EM并非科研人员的首选期刊,ISME J的影响力以及难度已经超过EM,而mBio也是强有力竞争对手,EM的生存状态并不十分乐观。
EM Reports是EM的官方姊妹刊,EM发表full-length文章,而EMR发表Brief Report文章,EMR的确像个小妹,文章重要性以及期刊影响力都逊色不少。值得一提的是,EM和生物技术期刊Microbial Biotechnology(MB, 开源)虽然方向不同,但有几个编辑相同,且同属sfam协会,不是姊妹刊,胜似姊妹刊,今年EM和MB都弄了一个针对中国研究人员的专刊。
总之,EM的很多文章能看得懂,不像MM那么生涩,口碑也一直很好,但总感觉,上面有别人压着,不太得劲儿。
对于EM个人评分如下:影响因子5分,影响力5分,文章质量5分,审稿过程4.5分,总分评分5分。
EM和EMR发表实验性和理论性文章,以促进我们对环境中微生物生命活动、微生物群落、微生物互作以及微生物驱动环境过程的理解。期刊论文的标准是文章原创性和重要性达到领域前10%。
EM是月刊,EMR双月刊,两者接受范围、投稿网站、编辑组及审稿流程全部相同,文章接受但不限于以下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关系及群体行为 微生物互作、微生物与植物、动物、非生物因子的互作 病原体生态和环境流行病学 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环境基因组和宏基因组、生信和比较基因组 对环境信号和压力的响应 初级和次级产物 元素循环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微生物生理、代谢和结构多样性 极端微生物 污染微生物学 微生物影响的全球变化 生长和生存 生物膜及生物污染 种群生物学和结构 微生物群落遗传及进化 建模与理论 微生物生态学的新技术,特别是微生物群落及非培养微生物的研究
限于水平有限,必有不对之处,欢迎指正。公众号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