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14年,干部变农民!国土干部抗疫抗洪都冲最前面
驻村14年
把2300多位村民的情况都盘得烂熟
村两委班子换了3届
村子因城市开发而集并拆迁
老村庄现只剩45户、不足百人
但他们和已分散居住在不同小区的原村民
遇到各类事项还是找他帮忙
因为信得过他
▷ 蒋国银(左)检查闸口
54岁的武汉开发区(汉南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干部蒋国银在纱帽街通津村民心目中,就是保姆般的存在。而蒋国银自己则说,把村民全部送进城安居后,自己就要退休了。
7月21日上午,身为纱帽街通津村第一书记、村防汛总指挥。蒋国银跟平日一样,在负责防守的长江大堤武汉开发区通津村段巡堤。
行至通津低闸堤段,他感觉闸口似乎有水流声,就赶紧下堤去查看。果然看到闸口有水缓缓流向灌溉渠。他赶紧找到附近一处早已准备好的梯子,顺梯下到两米深的渠道里,仔细检查闸口,发现里面冒出来的是清水,于是松了一口气,叮嘱防汛人员加强看守闸口。若发现水变浑浊,要立即向纱帽街道防汛指挥部报告。
“这里正对面就是嘉鱼簰洲湾,1998抗洪时那边曾经破堤。这一块属于险工险段,所以我们也要格外小心。”蒋国银对防汛队员们说。
皮肤晒成古铜色、额头布满皱纹的蒋银国是湖北天门人,1983年17岁时在广东参军,3年后复员退伍安置到汉南区,1988年起调到汉南区国土局,历任监察科副科长、执法中队队长等职,现为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土地整理中心正科级干部。
2006年,蒋银国40岁时,领导安排他到武汉开发区最大的村——纱帽街通津村驻村结对帮扶,从此与通津村结下不解之缘。
“
“我本身就是农民出身,对乡村的民风民俗也有些了解,做起工作来,还比较顺手。”蒋国银自豪地说,村民很多搞不掂的事,他出面后总能摆平。
就这样,当两年结对帮扶期满,另两位同事回到局里上班时,领导提议他继续驻村,开展新一轮结对帮扶。结对帮扶之后,“三万”“精准扶贫”等活动一轮接一轮,每当国土局安排驻村人员,蒋国银成了不二人选。
2016年,蒋国银还担任了通津村第一书记,帮助该村两委开展各类工作,直到现在。
从外表看
黝黑的皮肤,粗壮的手掌
蒋国银跟村里农民没什么两样
自从7月4日上堤值守以来
他就常被前来督查防汛的各级领导
当成农民
“这是我的光荣,说明我没有丢掉本色,没有忘记初心。”蒋国银笑呵呵地说,巡查排险,他不是第一次,“1998年,我驻守汉南农场长江干堤90天,白天顶烈日暴晒,晚上被蚊虫叮咬,下堤时瘦到体重不足80斤。”
蒋国银认为,现在的防汛条件比20年前简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晒太阳、踩泥巴还是基本功。
通津村是武汉开发区最大的行政村,全村有641户,2397人。近年来逐年拆迁集并,绝大多数搬出,老村庄目前只有45户,等待最后的拆迁。
由于集中安置房还没完工,已搬走的596户、2000多村民全部临时分散居住在纱帽街各社区。“涉及纱帽街道所有小区的600多个楼栋,几乎没有任意两户在一起的。”抗疫期间,蒋国银要搜集、上报所有村民的身体信息,特别是给他们送生活物资,接送居民求医等事务,难度比一般村居大得多。
“那段时间,蒋书记真是吃了苕亏。”通津村副主任吴延虎对楚天都市报记者说,有位74岁的村民杨纯干,租住在纱帽街绿苑路社区一处老旧民房里,小区封闭后,老人突发前列腺炎,通津村安排网约车到小区接他去纱帽街兴一路的安康医院救治,但车子只能停在公路上,开不进小区。
蒋国银当时是防控执法人员,手上有通行证,他二话不说,深入小区背起杨干纯就往公路上赶,跑300多米把老人扶上网约车,陪老人做完检查,打完针后,又是网约车送到路口,他把老人背回家。如此每天来回两趟,背着老人跑了9天,直到老人完全痊愈。
为了让村民安心居家不出门,蒋国银向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领导求助,局里发动给通津村民捐款捐物,筹集了12000多斤大米,100箱食用油。蒋国银要把这些物资平均、逐一发放到分散在纱帽街上600多栋楼的每一户通津村民家里,“村里的党员干部、志愿者挑了大梁,把私家车当货车用,每家每户跑,一户都没漏。”
蒋国银得意地说,“我还有个‘私心’,按户平均分配后还多余一些物资,而村里目前还有26户贫困户,我就把多余的物资全分给了他们。”
蒋国银(左)检查闸口
由于通津村地处长江边,每逢防汛,无论是留村还是搬走的村民,都要组织起来上堤值守。近几年,蒋国银都是他们的总指挥。今年,通津村组织了70多人的防汛突击队,蒋国银千方百计改善他们的驻守条件。
他觉得油布帐篷不保险,就通过自己的战友,陆续运来6个集装箱,作为防汛人员的休息哨棚。记者采访时,第7个集装箱正在运往堤上。“能遮风挡雨,有床铺,可以住6个人,还有空调、冰箱,这比过去强多了。”蒋国银说,集装箱租3个月才2000元,一天6元钱,却改善了值守条件,防汛人员也不会像他当年那样挨蚊叮虫咬,休息得好,更利于巡查。
驻村14年,干部变农民,难道就不想回机关上班吗?面对这个问题,蒋国银坦言:“怎么不想,我也跟领导提过,领导也答应过,但是后来村民有事还是找我,我想事总要人做,我对这儿熟,大家也很抬我的桩,反正都是组织布置的工作,干就干好。”
蒋国银觉得,驻村工作也很有成就感,前期给村里通水通路,后期村里拆迁又逐户做通工作,从领导到村民,对他都很认可。记者上堤采访时,纱帽街纪委书记石峰正好也在巡查。他说从抗疫到抗洪,基层一线总能看到蒋国银的身影,而且“老蒋做事很有章法,讲究技巧。比如今年防汛,他首创了早晚点名签到的办法。这样下沉的机关干部就必须按规定上堤值守,避免空岗现象。”
“人这一辈子,能做出方方面面都满意的事,并不容易。我能得到这个评价,心满意足了。”蒋国银说。
蒋国银(左)与防汛队员巡堤
蒋国银的家在纱帽街,离通津村不到半小时车程,来去还算方便,加之村民现在大多数已经搬到了纱帽街,虽然住得分散,但毕竟也算就近工作。爱人在汉南医院上班,女儿也参加了工作,他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一门心思地为通津村民服务了。
目前,他正在筹划如何给这600多户村民分配安置房,“这又是块硬骨头,但我相信自己拿得下来。”军人气质的蒋国银,没被困难吓倒过。“等最后45户村民进城了,我就该退休啰。”蒋国银打算把驻村工作做到底。
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蒋国银14年如一日驻村,帮村民做了不少实事,他对社会的贡献很大。
车都先锋 | 才下“疫”场又上“汛”场 黑脸书记不改硬核本色
防汛老兵周学思:防汛不是非我不可 但我是非来不可
从抗疫到防汛,硬核老兵 4个战场连轴转
作者:张敏、胡卫华 编辑:JJK
审稿:姚军 邵峥嵘
执行总编:郭永才 唐东风
中共武汉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组织部
投稿邮箱:hn2179@126.com
电话 027-84730012
点个“在看”让我知道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