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曾经风靡伊斯兰教的“秘药”竟成了美军等诸国军队口粮标配之一!

牛小切士兵的餐桌 牛小切士兵的餐桌 2019-06-16

咖啡,现代最常见也是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许多人的生活和工作就是从一杯琥珀色的咖啡开始,当沁人心脾的香气飘入鼻中,或绵柔或甘醇的液体滑过喉头,顿时让人觉得神清气爽,心情愉悦。笔者也是咖啡的忠实拥趸,最喜欢在工作间隙冲上一杯浓郁的咖啡,在香气萦绕中慢慢品尝。

品一杯咖啡开始一天的学习与工作。


殊不知,咖啡既是世界各国人民寻常饮料,也是诸多国家军队单兵口粮的标配之一,正是因为军队口粮采用咖啡,极大的促进了咖啡的普及。

一名美军士兵正在冲调咖啡

  

咖啡的起源与发展

关于咖啡的起源众说纷纭,流传较广的一个版本是埃塞俄比亚的一位名叫卡尔迪(Kaldi)牧羊人发现了咖啡树。一天他和平常一样去牧羊,意外的发现平日安静的山羊们兴奋的活蹦乱跳,他好奇的查探了一番,原来山羊们吃了一棵树上的果实,这就是咖啡树。

发现咖啡的山羊和牧羊人。


可以确定的是,埃塞俄比亚人自古就有食用在高原地带野生的咖啡树果实种子的习惯,当地人将采摘下来的果实种子煮熟后食用。后来,咖啡传到阿拉伯半岛,一位伊斯兰教的炼金术师、化学家、医生Rhazes在其著书中,记录了他将咖啡豆晒干后捣碎用热水冲泡得出一种具有显著提神效果的饮料,称为“Bunchum”,它被视为咖啡的原型。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咖啡是阿拉伯半岛地区伊斯兰教教徒之间流行的“秘药”,教徒们常常在祈祷和修行感到困倦时喝上一杯“秘药”,以赶走倦意,提高专注力。

咖啡树结的果实,果实里的种子即是咖啡豆。

最早记录饮料咖啡的Rhazes医生。


到了16世纪,咖啡已从也门传播到波斯、土耳其等地,1554年,欧洲第一家咖啡店出现在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的旧称),从此,咖啡文化开始向欧洲曼延。荷兰人敏锐的嗅到了巨大的商机,开始在其当时的殖民地锡兰(斯里兰卡)和瓜哇(印度尼西亚)种植咖啡,并经阿姆斯特丹,将咖啡豆运往欧洲。1652年,伦敦第一家咖啡店开业。起初,伦敦市民并不接受咖啡这种新式饮料,甚至咖啡店附近的居民还控诉从店里溢出的味道是“恶魔的味道”。有意思的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伦敦的咖啡店从几百家发展到3000家,越来越多的男人们喜欢长时间泡在咖啡店里,这引起了家里妻子的不满,1674年,伦敦的家庭主妇联合发表声明,指责丈夫们流连于咖啡店,甚至主张咖啡是引起男人们性能力下降的原因。不过,18世纪中叶之后,咖啡店数量减少,茶馆和俱乐部成为新的社交场所,红茶成了英国家庭的日常饮料。

■ 描绘17世纪英国咖啡店的一副画作。

■ 伦敦主妇们控拆丈夫们的声明书。


荷兰独占咖啡市场持续一时,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列强也不甘落后,纷纷在各自的殖民地种植咖啡。17世纪中后期,咖啡传到了美国。此前,美国民众也以红茶为日常饮料,咖啡传来时尚属奢侈品。1683年左右,纽约成了咖啡豆国际交易市场,随后,咖啡店在纽约、波士顿两地陆续开业。经过波士顿倾茶事件、1812年英美战争之后,美国人对红茶的兴趣减少,转向了咖啡。美国独立后,海地、巴西、马提尼克岛的大量咖啡流入,1832年美国政府甚至还取消了咖啡的关税,使得咖啡的价格不断下降,促进了咖啡在美国的普及。虽说如此,在19世纪30年代当时,咖啡的价格还是比较昂贵,还没能成为美国一般民众的日常饮品。

           

酒精的替代品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1775年11月,第二界大陆会议拟定了一份口粮标准:规定每人每天供应1磅牛肉或3/4磅猪肉(或1磅咸鱼)、1磅面包(或面粉)、豆类蔬菜和饮料,饮料先是1品脱牛奶,后改为1夸特苹果酒(当地人喜爱的土酿烈酒)或云杉啤酒。美国建国后,每天的供应的酒类改为威士忌。俗话说酒能壮胆,美军给士兵配发酒类饮料是为了讨好士兵,让他们在战场上更勇敢的冲锋陷阵,相反的,酒也有反作用,士兵、军官酗酒闹事不断,喝酒误事的也不在少数,甚至有士兵酒精中毒身亡。对此,美军也实施过相应的对策,但收效甚微。于是,1832年,安德鲁·杰克逊总统决定做一些革命性的改变,将口粮中的酒类饮料换成咖啡。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北军配给士兵的口粮中包括了取代酒类饮料的咖啡,但并非现在市面上常见的速溶咖啡,而是生咖啡豆,每100人每周配给6磅(1磅=453克)(有些地方配给烘焙或烘焙并磨好的咖啡)。在运输途中生咖啡豆不容易受潮和发霉,但是士兵们得自己去烘焙、研磨和烹煮咖啡,虽说配有砂糖,但那味道真心不怎么样。在遇到不具备烘焙条件的情况下,士兵们只能生嚼咖啡豆,嘎嘣脆!

生咖啡豆。据说味道如嚼大麦。

烘焙过的熟豆。美国在南北战争期间的1864年开始出售这种已烘焙过的咖啡豆。视情况,有些士兵分到熟豆,有些还是只能拿到生豆。


有个比较有意思的事,在此南北战争期间,著名的夏普斯卡宾枪中,有极少部分枪支的枪托还具有研磨功能,为手动操作,据说这是专门为研磨咖啡豆所设计。不过,有人以现存的枪支进行试验,证实并不适合研磨咖啡豆,而是为了研磨玉米和小麦所设计。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生产的夏普斯卡宾枪,少量枪支的枪托具有手动研磨功能,后经证实并不用于咖啡的研磨。



速溶咖啡登场

速溶咖啡并非美国人的专利。1890年,一个名叫戴维·斯特朗(David Strang)的新西兰人发明了速溶咖啡并登记了专利,1901年,一个在芝加哥工作的日本科学家佐藤悟(音译)对此进行了改良。后来,一个与美国国父同名的美国人发明了大规模生产速溶咖啡的技术,1910年时将速溶咖啡推上了市场。一战爆发后,美军顺理成章的将乔治·华盛顿生产的速溶咖啡作为口粮的饮料提供给士兵。当时生产量有限,所以速溶咖啡的消费量也少。直至二战,速溶咖啡作为口粮标配之一正式提供给士兵。二战之后,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将速溶咖啡作为口粮标配之一提供给士兵。起初提供的速溶咖啡为粉末状,现在占主流的速溶咖啡为颗粒状,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各国将奶粉与咖啡一起搭配供应。

乔治·华盛顿公司的速溶咖啡的宣传广告。

美军提供的咖啡伴侣——奶粉。

澳大利亚为部队提供的管装浓缩炼乳,可搭配咖啡饮料,也可单独兑水饮用。


其实,制作速溶咖啡的原料主要采用咖啡因含量更高、抗虫性强、产量大进而价值也更低的罗布斯塔豆,从此看来,美军提供的咖啡并不属于高品质的咖啡,普通的美国人喝咖啡都讲求不能太贵的,军队自然也要控制支出。现在美国的咖啡消费量有减少的倾向,这与二战后年青人比起咖啡更喜欢碳酸饮料有关,这个变化对美军口粮中的饮料也产生了极大了影响,现在口粮中捆绑的饮料中,除了咖啡以外还有其他数种饮料。不过,无论如何,咖啡现在仍然是口粮中最具代表性的饮料,是诸国士兵口粮中的标准搭配之一。

19446月,获得英国市民咖啡服务的美国大兵。在二战时,美国对咖啡实行配给制,国民因咖啡豆不足只能饮用味道很淡的咖啡。


以下为几个国家军队为士兵提供的咖啡。

美军。

法军。

俄军。

瑞士。(熟悉的牌子)


PS:正如文中所说,速溶咖啡采用的为剩余的或质差、病变等被淘汰的咖啡豆,在制作过程中,咖啡豆烘焙程度不够,香味无法发挥出来,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商家会加入香精以弥补失去的香气。除了人工添加剂以外,还有一些对人体不利的物质,如反式脂肪酸,这是诱发心血管疾病和增加肥胖风险的因素,诞生于美国的速溶咖啡并不受美国人待见,从中可见一斑。所以笔者建议各位读者尽量少喝或不喝速溶咖啡,可以改喝同样便利的挂耳咖啡,至少那是不加任何添加剂的真正的咖啡。

挂耳咖啡(Drip Coffee)。


关注更多美食故事,推荐本公众号历史文章:

海军料理帖No.1 珍珠港奇袭时航母“瑞鹤”之美食便当

海军料理帖No.2 中途岛海战时战列舰“雾岛”之战斗餐

海军料理帖No.3 南太平洋海战时航母“隼鹰”之飞行员加餐

海军料理帖No.4 冲绳特攻时战列舰“大和”之最后午餐

海军炊事兵物语大合集

海军炊事兵总决算:西贡海军医院

海军炊事兵总决算:海军与陆军

海军炊事兵总决算:旧三的铁拳

海军炊事兵总决算:吊床故事

海军炊事兵总决算:相扑与手旗

海军炊事兵总决算:隔壁教班长

海军炊事兵总决算:军人之面

海军炊事兵总决算:讨饭的手

海军炊事兵总决算:海军服务生

战场至强口粮:德国黑面包Vs俄国黑色大列巴

欧罗巴美食巡礼:红夷大炮拌鳕鱼:葡萄牙美食的历史渊源

欧罗巴美食巡旅:橙艳酒美肉香浓:葡萄牙美食荟萃

幕府时代的武士们竟靠自家菜园填饱肚子?


■ 手机用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有两个办法。

一、直接打开手机微信,点击最上方的放大镜图标,搜索公众号“牛小切士兵的餐桌”,点开之后再点击“关注”。

二、请长按下面这个二维码图片,然后点击“识别二维码”,即可进入公众号“牛小切士兵的餐桌”,之后请点击“关注”。

■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牛小切士兵的餐桌”之后,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可以阅读更多历史文章。


苹果IOS系统用户或安卓系统用户如懒得点击打赏,也可以扫描或识别下方二维码打赏,谢谢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