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好久不见

书院特邀作者 李砍柴 2021-03-19


本文作者 | 编辑部


“我们并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

我们只是生活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



2020年4月8日零时,“封城”76天后的武汉,正式重启!


所有关卡的执勤人员同一时间撤离,武汉千余座大楼亮灯,高楼灯幕打出了这样的字样:


“致敬援鄂医疗队”

“致敬每一个坚守的你”

“武汉你好”

“英雄之城”

“明天会更好”



城里的人相拥而泣,城外的人欢欣鼓舞。


和平繁荣的日子过久了,人们渐渐熟视无睹,开始心安理得地认为,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直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正常生活。


平日里堵车的道路如今干干净净,人挤人的地铁也空空荡荡。连平日正常的逛街聚餐都成了奢侈。


76天里,有人经历了生离死别,有人体会了“有惊无险”。


每个人的平安,背后都是无数人的努力。


这时候大家才深刻理解,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一直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多年以后,我们依然还会记得那一天,2020年1月23日。


“自1月23日10时起,武汉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恢复时间另行通告。”


一声令下,武汉封城。



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为护一国,封一座城。


在离汉通道关闭前几小时,无数人选择“逃离”武汉,“鄂A”开头的车子行驶在通往全国的路上。没有人知道,几天后,他们会让所有人避之不及。


而留下的人,选择与这座城市一同承受所有的未知。


超市里,为了不知何时结束的全民隔离期,人们忙着采买生活用品,人多得就像在过年。但唯一不同的是,大家都戴上口罩,见面只有沉默。



曾经熙熙攘攘的汉街,如今行车稀少,店铺大门紧闭,寥落的行人,行色匆匆。



往日摩肩擦踵,挤都挤不上去的地铁站,此刻空无一人。


永远都是南来北往的人流,想找个出站口都耗尽体力的火车站,大门紧闭。


本该是热闹的农历春节,而此刻就像凝固了一般,安静得可怕。



不吵,不闹,不堵车,晚上7点,像凌晨3点,魔幻的像一部恐怖大片。


曾经乱哄哄、热闹闹的武汉,此时却有一种无人打扰的悲戚。


在这一切看似寂静无声下暗波汹涌的,还有每一个个体的悲欢离合。


小区门口,开始有人24小时值守,所有进出的人,都要闯过三关,登记、消毒、测体温。


人们开始对37°这个数字,无比敏感。



从客厅到卧室,从卧室到阳台,这是所有人每天的行程。


孩子趴在窗户上,热切地望着楼下的风景,偶尔看到一个送快递的小哥,都能激动地叫起来。


朋友圈充斥着各种真假消息,不断上涨的数字,让人心惊。


听说有些好友熟人陆续住进医院,有的被隔离治疗,有的却永远留在了这个冬天。


健康与平安,是疫情下每个人,最朴素的心愿。


病毒在这座城市身上,撕下一道道裂痕,但总有一束光照亮人们前行的路。


无人的街道,清洁工依旧打扫得干干净净。



超市里摆满食材的货架,给了居家的人们最大的底气。


穿梭在空城的快递小哥,坚持接单,让空城的心脏持续跳动。



这里的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维持这座城市的正常运转。虽然城市沉睡了,爱和善意仍在黑暗中薪火相传,共克时艰。



当武汉默默在黑夜里踽踽前行时,兄弟姐妹们并没有弃它不顾。


武汉封城,这种“壮士断腕”的悲壮,引发了全国人民前所未有的团结和感同身受。


“热干面,挺住!”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在武汉人拍的抖音视频下,无数个陌生人留下一句句鼓励和暖心的陪伴。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医护人员纷纷写下请战书: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不计报酬!不论生死!”



他们告别父母,吻别爱人、孩子,背起行囊奔赴一片没有硝烟的战场。



此去未知,前途未卜,一位丈夫眼含热泪地喊道:“赵英明,你平安回来,老子包一年的家务!”



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一位父亲临行前摸着儿子的头嘱咐:“照顾好妈妈,像个男子汉。”



接到武汉医院医疗物资紧缺的消息后,许多防护服、口罩厂纷纷加班加点赶工,竭尽所能为前线供应物资。


此时,正值春节假期,许多工人都是自愿放弃假期回到工作岗位,临走前,带着家人的嘱咐——“国家现在需要咱们,一定要好好干!”


与此同时,来自四面八方的援助,也在昼夜星驰奔赴武汉。


阿里设立10亿元医疗物资供给专项基金,从全球直接采购防疫物资送往抗疫前线;



把自己定义为“公益人”的韩红,在疫情爆发后,就一直筹集资金,一批又一批地往武汉送物资;



“杭州保姆纵火案”受害者家属林生斌,向红十字会捐赠价值9万元的口罩;



一个名叫李学明的68岁环卫工人,看到武汉疫情的新闻后,捐出了自己积攒五年的10071元,只留下朴实的话语——“没有国家就没有老百姓,没有老百姓就没有国家,国家的困难也是老百姓的困难”;



武汉科技大学的在读研究生付文杰,卖掉一套公寓和几台车,用筹集到的近300万元购买医疗物资,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亲自送到武汉各大医院。



不仅是国内援助,国外的援助也纷纷直抵武汉。


莫斯科机场,中国乘客的行李箱中装满了口罩,这不仅仅是雪中送炭,更是所有中国人的拳拳爱国之心。


在内罗毕飞广州南航的飞机上,里面装的全部都是当地华人赠送的物资,一箱箱,一排排,让人看得热泪盈眶。



巴基斯坦、俄罗斯、日本、韩国也在第一时间,纷纷伸出了援手……


自古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四面八方的援助温暖了留守武汉人,也给他们带来了战胜病毒的勇气和信心。


黑寂的夜晚,某小区业主们打开窗户,对着窗外一起大喊:“武汉加油!”,铿锵有力的喊声直抵人心,带来难以言说的感动。



武汉方舱医院,为了早日战胜病魔,轻症患者们利用闲暇时间做俯卧撑、跳起广场舞。



在突然停电后,患者们反过来安慰护士:“我们不着急,不会给你们添麻烦的,真的辛苦你们了。”


一位援助江岸方舱的医生哽咽道:


“他们从来没有抱怨,特别是他们听到我们是从五湖四海来的之后,他们就感觉武汉对不起全国。


武汉人民真的很伟大很伟大,武汉这个城市,真是英雄……”




76天前,这座城市是悲壮的,每个躲在窗户后面的脸上,都是焦灼和恐惧。


“从来没有一个大城市是这样的,上千万人的大城市,没有声音,没有灯光,那都是幻想的电影里才能看到的。”


上海援鄂医疗队领队朱畴文院长,在谈到武汉时,一边落泪,一边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千万人规模的大城市,这样的封城都是不可想象的,76天,76个不眠夜,无数的悲欢离合。


76天后,人们重新站在这个城市的街道上,听着江汉关钟声再一次敲响,再坚强的人,也忍不住默默地擦拭着眼泪。



今天,有很多外地滞留武汉的外地人,赶在0点兴奋地开着车冲出高速口,他们没想到,本来是一次正常的探亲,却一下被关在这里70多天。


如今,他们终于可以健健康康光明正大地回家,当武汉两个字在身后渐行渐远,他们却对自己说,武汉我还会再回来的。



有人在高铁上,看着窗外的景色不断后退,接着驶离车站,出城。


有那么一瞬间,他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手里的车票却真切地提醒着自己,这一次,武汉真的胜利了。


有人2个多月没回家了,当重新踏上家乡的土地,看到眼前的武汉和自己离开时别无二致,眼泪唰地就下来了。回到家,厨房里的胡萝卜已经长出了半米高的芽,可这芽的每一寸,都是武汉抗争的印记。



2020年,注定是被写进历史的一年。


每一个武汉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而每一个中国人,又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


这一天,终于来了。



每一个中国人都见证了这段“抗疫”历史。



和平年代里,这场突如其来没有硝烟的“战争”,让亿万国人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


武汉解封了,并不意味着“抗疫”结束了。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阶段性成果,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家人,也保护好武汉。


愿我们每个人,都不辜负那些好心人的付出,不辜负所有医护人员的付出。不让自己涉险,也不让城市的悲剧重演。



排版:燕子
校对:华子


文章作者简介:书院编辑部,阅读和写作是一种力量,不限于表达自我,也不止于赚钱养家。

情推荐阅读文章



喜欢娱乐影视类文章的朋友欢迎关注柴叔带你看电影
再纯的爷们儿,也希望变得更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