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外被骂“中国病毒”,回国被骂“千里投毒”:留学生怎么就不配回国?

书院特邀作者 李砍柴 2021-03-19


本文作者 | 玖月
责任编辑 | 柳叶叨叨

“不要再骂我的孩子了,她现在的情绪非常不好,她就要得抑郁症了!”


这段时间,一位国外留学生的妈妈在网上的哭诉疯狂传遍了朋友圈。



关于留学生是否应该回国又引发了新一轮热议。


随着国内的疫情形势逐渐趋于稳定,国外的疫情却愈演愈烈。


很多国外留学生都面临这样的抉择:留下还是回国?


许多人之所以如此纠结,一方面是担心路途不安全,另一方面则是国内有些不友好的声音出现,很多人都激动的表示:国家建设你不在,千里投毒你自来。


对于留学生而言,回家的路道阻且长。



对于牵挂他们的家人而言,思念的心日日煎熬。


有的人即使顺利回到祖国,明明严格遵守国内的防疫规定,可还是要承担很多无端谩骂。


只因为不想被感染而回国,留学生就应该承担这些骂名么?



时间拉回到两个月前,1月22日。


和很多国人一样,在海外的华人和留学生也是从武汉宣布“封城”那天,才知道疫情的严重性。


当时,武汉很多地方防疫物资紧缺,在国外的游子们心急如焚,自发组建各种捐赠团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留学生温鞣旖便是其中之一。


温鞣旖正在新加坡莱佛士初级学院读高一,除夕夜那天,她从QQ上了解到新加坡留学生群体的募捐活动,没有多想,立刻扫码进群了。



作为武汉人,她急迫地想要做点儿什么,但又不知道能做什么。


还记得2003年SARS爆发时,父母为了保护她,就把只有一岁的她送到了乡下。


现在温鞣旖不想陷入无用的焦虑和恐慌中,她决定去做点什么。


作为一名新留学生,温鞣旖认识的人并不多,她只能凭借直觉去加了“看起来像负责人”的黄磊珂的微信。



因为可以帮助捐助团队对接到武汉本地医院的需求,温鞣旖很快被黄磊珂拉进了策划小组。


本来他们捐助团队目标至少4000元,没想到很快第一个捐赠群就满了,之后又开了第二个、第三个……


第一轮募资结束,他们收到53000元,远超预期。


唯一比较难办的是物资购买,尤其是购买符合防护标准的用品。


其实一线医生需要的要比官方给的标准更严苛一些,护目镜要选防雾的,口罩要求是不能带呼吸阀的。


为了寻找这些物资,他们不仅要熟练背诵各种物资标准,还要在新加坡当地的药店挨家奔走。


决定购买物资的那天晚上,温鞣旖他们每个人分头询问了大约80家店铺。


有些店家“狮子大开口”,但也有店家听说是捐往武汉的物资,主动降价。最终,几个人在200多家店铺里筛选出不到10个货源。


他们很快把钱垫付上,然后把口罩等第一时间运输回国内。同时,还在淘宝京东上及时锁定能够发货的物资,确保武汉的医院可以马上有用的。



中间并不是没有质疑的声音:


“我们什么都没有。如果你不相信我们,就不要捐款了,我没办法向你证明。你可以观望一段时间,等我们完成第一批购买,如果你还有疑问,可以考虑退群。”


黄磊珂用最直接最强硬的方式面对质疑。


尽管压力很大,可他们还是坚持公正透明的信息公示,这算是给捐赠者一个交代。


尽管新加坡中国留学生人数并不多,可是他们还是很快筹到了五十万。


按黄磊珂的说法“我们把新加坡留学生榨干了”。


新加坡中国留学生的行动并不是个例。


俄罗斯、美国、丹麦、日本等多地留学生也是捐钱捐物,尽心尽力的帮助祖国。



在很多人看来,他们尚且稚嫩,但却真的是在用行动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每一次祖国有难,中国留学生从没缺席过。


汶川地震的时候,一向存在感极低的在德留学生,自发参加议会大厦前的广场上烛光悼念活动,一同哀悼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的遇难者,祈祷灾区人民早日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在日的留学生们得知汶川大地震消息后,不仅积极进行捐款,还带头上街去募捐。


去年香港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而各地的中国留学生纷纷自发组织“爱国护港”运动。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很多学生自发为祖国声援。



有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在外游行的学生们把仅有的两把伞用来给国旗遮雨。


人淋湿了没关系,国旗绝对不能被玷污。


这些中国留学生们还对在现场的香港同胞喊话:“大家不要走啊,我们都是一家人,有话好好说。”



从澳洲的墨尔本、悉尼,到英国伦敦、德国的柏林、科隆,再到法国巴黎……


只要有中国留学生的地方,就会看见他们纷纷走上街头,高举国旗,高唱国歌,高喊:“One nation!One China!”


尽管身在异乡,却无人可以割裂他们的爱国心。无论何时,祖国和在外游子从来都是不可割舍的。



在Facebook上有一位留学生的动态上写着:


“出国前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愤青,出国后成了中国的脑残粉,感谢外国人教会我爱国。”



很多留学生虽然选择了出国,但是反而令他们更爱祖国。


就像很多人感慨的一样:


出国才是最好的爱国教育,那些离祖国千里之远的人们,有了远方的体会,更真正发现祖国的可爱可贵之处。



与出国热相呼应的还有这几年的回国热。


在大家认知里,都觉得留学生更多是留在国外,实际并非如此。


根据教育部统计,1978年—2018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到585.71万人,其中完成学业的432.32万人,学成归国的365.14万人,学成归国率接近85%。


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可以说,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最终选择回国。


很多人都认为留学生是为别的国家培养栋梁,实际上他们大多数都是为国家效力。


中国第一批留学生便是这样产生的。


1863年,为了能改变落后的清政府,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联名上奏朝廷,请求能批准选派一些学生出国留学。



当时,他们只想改变清政府的腐朽,没想到,这批人却足足影响了中国的一个时代,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发展轨迹。


詹天佑是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独创“竖井施工法”和“人”字线路,只用4年便使京张铁路成功通车,改变了中国铁路的历史。


还有建筑学上的梁思成、茅以升,气象学上的竺可桢,化学上的侯德榜、庄长恭……


这些留学生在中国当代科学史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甚至很多人都成为了现代中国各个科学学科的奠基人。



百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发展也离不开留学生的回报。


钟南山曾经赴英进修,张文宏也曾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以及芝加哥州立大学微生物系从事访问学者以及博士后工作。


当年,钟南山毕业后,他的导师苦苦挽留,可是他还是拒绝了,毅然决然回到祖国。


他对导师说:


“是祖国送我来的,祖国正需要我,我的事业在中国!”



现如今,归国的留学生也越来越多。


秦玥飞,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优厚的薪资,选择回到祖国农村,当上了一名村官。


每天,他行走在山村的田间地头,为村民实现安居乐业而奔走,把普通人的致富理想变为现实,在基层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千百年来,留学生们对祖国的真情实感从没改变过。


以前祖国不富裕,他们回来支援国家;现如今中国越来越富强,他们则回来把祖国建设的更好。


留学生和祖国的关系一直紧密相连,国家兴,留学生底气更强,国家弱,留学生无依无靠。



最近曝光的个别留学生的行为的确让人气愤,祖国有保护你的责任,但没有惯着你的义务!


但若是因为个体行为,上升到对整个群体的妖魔化,是不是有些极端了呢?


“巨婴留学生们”的愚蠢行为自然有法律去惩罚,有道德舆论来谴责。


对于留学生这个群体,我们应该摘下有色眼镜,用更多的包容和同理心,看待他们。



山川异域,骨肉相连。


疫情之初,留学生们倾囊相助。疫情稳定,他们渴望回归也在情理之中。


无论他们身在何方,都是我们的同胞,从来不是别人。


少一些辱骂,多一些同理心吧,我们防控的是病毒,而不是自己的兄弟姐妹。


排版:燕子
校对:华子


文章作者简介: 玖月,默默前行的无名氏。

情推荐阅读文章



喜欢娱乐影视类文章的朋友欢迎关注柴叔带你看电影
再纯的爷们儿,也希望变得更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