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蔡澜为它痴狂,汪曾祺因它快乐,这才是中国人闭关的最大动力

书院特邀作者 李砍柴 2021-03-20


本文作者 | 沙    柳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在中国,吃是大事。


中国人最深刻的情感表达,就是从“请你吃饭”体现的。


黄永玉的求爱宣言是:“我有一百斤粮票,你要吗?”


黄霑曾经说过余铮的一件趣事:


有一个人准备自行了断,上吊之前发现肚子饿了,就蒸了一条鱼。吃过之后,这么美味,还死什么。



林夕却又写过黄霑的一件趣事:


有位女孩打电话给黄霑,说痛不欲生,准备自杀。黄霑请她出来聊聊,二人去吃了一条清蒸苏眉。两个人大快朵颐以后,那女孩也觉得人生如此美好,死了多可惜,就不自杀了。


吃到好吃的是什么感觉?满足、舒服,从心里到精神,无一处不熨帖。



从古至今,很多文人雅士,不仅是文学大家,更是大神级美食家。


经他们吃过抑或写过的美食,无一不引人入胜,读来让人垂涎三尺。


最讲究的美食家


《随园食单》,是袁枚集40年美食实践的产物,他将日常饮食上升为大雅学问。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出了吃货对吃的严苛要求:


“一碗粥,必水米融洽,柔腻如一。一盘菜,若用肉,不要超出8两,若用鸡、鱼,最多不过6两。猪有43种做法,而甲鱼只有6种;鸡分5个部分可吃,而鹿最佳者,只在尾上一道浆。做一餐饭有14个注意事项,而且绝对不能涮火锅……”


在这样的吃货面前,吃,已不再是果腹的手段,而是一种文化,一项事业。


袁枚曾公然宣称,自己平生九大爱好。好味,排第一。


有一次,他在人家家里吃了一道用芙蓉花烹制的豆腐,色如白雪,嫩若凉粉,细似凝脂 ,菊香淡淡。


袁枚,夹了一块,细细品味之后,感觉不错,径直离席,笑呵呵地去请教豆腐的做法。



豆腐店主人,看到来人是大才子袁枚,有意打趣他,故意卖关子:


“当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今天你如肯为这豆腐三折腰,我就告诉你。”


袁枚大笑起身,弯腰便拜,毕恭毕敬地向店主三鞠躬。


店主见名满天下的袁枚居然俯首施礼,果真屈尊求教,后悔自己玩笑开大了,赶忙竹筒倒豆子,把秘方全都教给了他。


一时间,袁枚为豆腐折腰的故事,传为美谈。



就这样,日积月累,袁枚搜集到了326种美食的做法,在72岁高龄时,写成了经典名篇《随园食单》,将江浙美食悉数囊括,堪比舌尖上的中国古代美食志。


最能体现“最讲究的美食家”称号的,是袁枚还将菜的做法,出自何人何家注明,可考究,能追溯,着实让人钦佩袁枚对吃的讲究与执着。


一蔬一饭,在袁枚这里,是闲情,也是雅趣。


最有动手能力的美食家


“中国第一食神”蔡澜,是一个真正爱吃又会吃的人。


他竟然把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中杜撰的一道菜——“二十四桥明月夜”,亲手做了出来。



在《射雕》第十三回,郭靖和黄蓉巧遇洪七公。


鬼灵精黄蓉,以美食引诱洪七公教郭靖武功,便以豆腐和火腿为原料,做了一道人间至味:


“那豆腐却是非同小可,先把一只火腿剖开,挖了廿四个圆孔,将豆腐削成廿四个小球分别放入孔内,扎住火腿再蒸,等到蒸熟,火腿的鲜味已全到了豆腐之中,火腿却弃之不食。


洪七公一尝,自然大为倾倒。这味蒸豆腐也有个唐诗的名目,叫做‘二十四桥明月夜’。”



再看蔡澜是怎么做出来的。


他把整只金华火腿锯开三分之一当盖,在余下的三分之二的火腿上,先用电钻挖二十四个洞,再用雪糕器舀出圆形的豆腐塞进洞里,蒸八个小时,让豆腐慢慢入味。


蒸熟以后,弃火腿,吃豆腐,唇齿间既有豆腐的嫩滑,又有火腿的清香,过瘾至极。


难怪蔡澜说:


“有美食入口,有美人入心,这就是人间乐事!”


果然!


最有烟火气的美食家


“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的书,生活气息浓厚,烟火气很重,有人说看汪曾祺写吃的,能把人馋死。



连金庸都说,读大陆的作品,满口噙香中国味的作家,当推汪曾祺和邓友梅。他是中国最懂吃的老头儿。


袁枚的吃太讲究,蔡澜的吃太高雅,而汪曾祺的吃,吃的虽都是寻常食物,却给人一种“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真实感。


黄永玉的儿子,吃了汪曾祺做的口蘑煮豆子,在日记里表扬他:


“黄豆是不好吃的东西,汪伯伯却能把它做得很好吃,汪伯伯很伟大。”



伟大之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有不同于常人的消解之道,于日常琐碎中创造生活乐趣,把寻常日子过出诗意。


有天,汪家女儿有客人来,汪老表现不好,被女儿批评不够热情。


于是,在客人第二次再来时,老头儿热情招待,亲自下厨,做出了一盘蜂蜜小萝卜。


脆生生、水嫩嫩的小萝卜削了皮,切成滚刀块,洒上蜂蜜,插上牙签,端给客人吃,还不忘自夸“蜂蜜小萝卜,这个多雅。”



“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他说自己“最大的乐趣,就是看着家人或客人吃得很高兴,盘盘见底。”



行文如为人。


这个可爱的老头儿,就是这样活着、走着、吃着、看着,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宁静恬淡的安闲心态,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永远不消沉不沮丧的美好世界。


吃,是一种生活态度


人生质量,取决于心态。


没有谁活得容易,生活的烦恼,谁都逃不过。


就像汪曾祺,38岁时被打成了右派,下放到张家口沙岭子接受劳动改造。


当时他“忍不住哭出声来”,也曾经期望自己“是个疯子,可以不感觉自己的痛苦”。


但最终,他还是“随遇而安”地接受了命运,在农村的日子里,尽管“锄地、扛麻袋、起猪圈、刨冻粪……”


又累又看不到希望,他还是能找到乐子,研究那里大量种植的土豆的N种吃法。



胃暖了,心就是暖的。心暖了,日子就是快活的。


这种精神,在中国老百姓身上,随处可见。



网上有一个问题:“疫情期间,我们在家能做什么?”


“炸酥肉啊!蘸白糖或者干吃,都好吃,怎么开心怎么吃。”


“烤面包啊!买了好久的面包机,这回可有空用它啦。”


“包饺子啊!以前爱吃饺子没空包,这把可过瘾啦。”


网友的回答五花八门,但无一例外,都将“吃”放在了生活的首位。


因为对中国人来说,吃,从来不是满足生存这么简单。它是对生活的热忱,对生命的尊重,更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自称“活明白了”的蔡澜,就直言不讳地宣称:“最好的人生就是吃饱喝足。”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该图来自《饮食男女》


“民以食为天”的中国百姓,就是这么好吃、会吃、乐吃,只要还有美食和爱,一切难关就都会过去。


过山过水,过就是了;吃饱喝足,照常上路!


所以黄霑在《笑傲江湖》中这样呐喊: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那咱们就吃好喝好,把日子过好!


排版:燕子
校对:华子


文章作者简介:沙柳,海滨城市作协会员,多平台原创写手,喜欢读书码字,治愈我,温暖您,愿与您一起共享人间美好。

情推荐阅读文章



喜欢娱乐影视类文章的朋友
欢迎关注柴叔带你看电影

再纯的爷们儿,也希望变得更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