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到于正糊成这样,我就放心了!

书院特邀作者 李砍柴 2021-03-17


本文作者 | 柳叶叨叨


2021年刚开年,娱乐圈就成了一片快乐的瓜田。

 

雷人共吐槽一色,孩子与热搜齐飞,但欢乐之余,好像还缺点什么。

 

经常看娱乐新闻的大家应该知道,作为“吃瓜圈的顶流”于正,搁往常早就蹭着热度出来蹦跶了。

  

深夜小作文,内涵某家艺人,爆料圈内黑幕,论吃瓜,于正还从没输过。


江湖上或许没有于妈的作品,但一定有“死丫头”的传说。

 

但如今,他的微博却是读书、写字,安静得不像话。

 

说起来,于正消失在公众视线,已经一个多月了。


 

那场轰轰烈烈的“倒于事件”,最终以于正道歉,宣布退出新综艺,销声匿迹结束。

 

而台下看客们都在拍手称快,果然是“于正有难,八方点赞”。

 

为什么于正会落到如今这般人人喊打的境地?

 

其实所有的爱与恨,都是有迹可循的,一切的因果,也已在多年前早早埋下了伏笔。



于正有一句特别有名的话:


我就是不理你们,我气死你,现在我觉得我写得爽就可以,我收视第一就可以了。


讲真,这句话太欠抽了,于正也真是太狂了!


但谁也想不到,“狂徒”于正小时候是个特别老实巴交的内向孩子。


因为从小生得斯文瘦小,于正总是人群中最不起眼的那个,没有什么朋友,还老被人家欺负。


久而久之,他也就不出门了,每天窝在家里看书,看戏,自得其乐。


父亲总是骂他,嫌弃他不够“爷们”。



虽然外表弱鸡,但于正骨子里是个要强的人,这一点直到长大成人,也没变过。


上学时,数学老师说他成绩不好,这辈子都注定和理科无缘。


于正偏不信邪,他咬着牙努力,一定要证明给老师看。


最终,期末考试他的数学考到了年级第一,有一种“大仇得报”的酸爽。


不料得知此事的父亲,不仅没有表扬他,反而冷冰冰地丢下一句:


心胸狭小,难成大器。


而多年后,于正也被不少人这样评价过,锱铢必较。


当然这是后话。



但偏执的人,总有偏执的好处。


和家庭格格不入,被外界排斥的于正,把大把的时间投入到写作中。


他写过不少小说,初中的时候,他就出版了一本 11 万字的言情小说,高三又写了一部探案剧本。


无疑,在他所有的小说中,他自己是唯一的男主角,被天下人追捧,有无数人喜爱。


为此,于正立志要考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1997年,复读两年的留级生于正考入了上戏。


但专业却不是他心仪的表演系,而是新闻系。


进校后,于正开始凭旁听生的身份去学表演,他认为自己是有天分的。


但让他绝望的是,再怎么努力,他也成不了男主角。


看看当年于正的同班同学吧,严屹宽、冯绍峰、佟大为……几乎全是内娱的颜值巅峰。


而个子不高,长得不帅,没有明星相的于正,在他们面前,怎么可能当得上男主?


甚至入学第一年,就有老师劝他退学,老师说,你不可能成为明星。


但于正偏要试试。



演《雷雨》的时候,于正觉得自己应该演周萍(男一号),可拿到的角色却是鲁贵。


但他也认了。


可这边刚有机会上台扛戏,灯光一开,音乐刚起,他就开始紧张发抖。


抖成筛糠,表演起来就像是上了发条的机器人,台词从牙缝里挤出来,一个劲地漏风。


台下的老师同学哄堂大笑,那一刻于正感觉自己像是个小丑。


但于正向来要强,为了克服上台胆怯的毛病,私下里花了不少苦功夫。



他觉得自己终于可以自如表演了,就学别人去“跑棚”。


这次,他接到了演路人甲的小角色。


前面的戏没台词,他演得还算顺利。


导演看他不错,又给他加了一句台词,就一句台词:


「不好了不好了,日本鬼子打进来了。」


不过是简单地过一个马路,说一句台词。


结果于正一连拍了100多条,整整淋了四个多小时的大雨,还是没过,那会他还犯着哮喘。



最后全剧组都跟着他白忙活,导演大发雷霆,扔给他200块钱,让他赶紧滚蛋。


“就这样信心就没有了。一旦你没有信心的时候,演戏这条路就卡死了。”


多年后,于正依然记得那天的大雨。


而这个故事,也在于正取得成功后,被他当作励志的起点,在不同的采访中叙述了很多遍。



虽然表演的路,已经被堵死,但于正注定是属于娱乐圈的男人。


他找到一个新营生:写剧本。


当年星空卫视有一档特别火的恋爱真人秀《爱情梦工厂》,20岁的于正负责为节目写脚本,每一集给1000块的酬劳,他一晚上就能写一集。


当别的同学还在为如何接到戏愁断肠的时候,于正这个班里的“差生”已经拿到了五万块的片酬。



就像当初证明自己数学能学好一样,于正又一次证明了自己,我可以。


但于正的野心绝不止于给节目写小脚本。


1998年,他参加了香港TVB编剧大赛,这次他居然拿到了一等奖。


这时,他人生的第一个贵人出现了。


香港TVB著名导演李惠民无意间看到了于正写的剧本,夸他“这小孩写东西还蛮聪明的”。


恰好李惠民要在上海成立个人工作室,年轻的于正成为李惠民旗下的一名小编剧,这是1999年的冬天。


“那时候他很穷啊,吃住都在我这里,我和太太结婚后,他就出去租房住了。”


回忆起于正刚进工作室的情形,导演李惠民这样说。



因为是新人,于正没有工资拿,几乎全靠自己之前赚的积蓄苦撑着。


但他在李惠民手下,却学到了很多,比如如何保证自己有源源不断的编故事能力:


“翻看导演以前的作品,把情节结构扒下来,以备翻拍。”


“导演会给一些定好的剧本结构,自己往里填内容。”


那时候,于正翻阅了大量TVB电视剧,还有他从未接触过的日本动漫、影视作品。


刚踏入职业编剧圈的于正和许多职场小白一样,面对的是无休止的工作,还有工作结束后就被隐身的委屈。


据他后来接受采访多次提到的一段往事,可见他也曾经苦过:


“我租了一间每月300元的小房子,每天花40块钱打车到李导家,最穷的时候一个面包掰成两个吃。


我住在二楼,下水管一下子爆裂了,房子全是臭泥,根本没法儿睡觉。


一大早睁开眼,脸上有些痒,一只老鼠直接从我脸上爬过。”



上海的冬天格外湿冷,南方小镇青年,脚趾生了冻疮溃烂流脓,却还要在幽暗的斗室,废寝忘食地写剧本,每天至少要完成一万八千字的任务。


而奋斗到最后的结果,却是既没有报酬,也没有署名权。


虽然母亲多次跟于正说,你别写了,咱家也不缺你那点钱。


但于正还就是这么个爱较劲儿的脾气。


这样苦逼的生活,多年后被于正讲来,就像是一个天赋奇才的少年,在出名前的一段艰苦奋斗史。


而最后让于正下决心离开李惠民的,是一个剧本《荆轲传奇》。


据于正自己说,当时为了写荆轲传奇,他每晚熬夜到凌晨两三点,后来冻到得了肺炎都舍不得住院。



最后剧本交到老板娘手上,老板娘说:“快到圣诞节了,给你封一个大红包!”


回到家,于正打开红包,只有薄薄地几张钞票,500块。


不过,关于这个报酬有好几个版本,他一会说500块,一会是5000块。


但那一刻,于正觉得自己毫无价值可言。


2003年年初,他离开了恩师李惠民,开始做独立编剧人。



离开了老师的庇护,于正很快又被TVB另一个导演赖水清赏识,邀请他一起参与电视剧《擒狐》的创作。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这部剧最终流产,但这段经历,又给于正的履历镀了一层金。


后来,于正经常对外宣传,自己和TVB两大著名导演都有过合作。


这样强大的背书,让北上京漂的于正很快接到了第一个项目,《带我飞,带我走》。



其实这部剧的原作者是作家傅星,制作人找上于正,不过是看中了他的商业头脑,让他改编剧本,使其更加商业化。


而于正却极其不厚道,改编完以后,抢先署名并出版了小说《带我飞,带我走》。


制作人贺子壮发现后,立刻找上门去质问于正,于正马上认怂。


“他也挺害怕的,就一直说对不起。当时出书钱也不多,于正愿意赔一万块钱给傅星。”


但人家傅星不同意。后来通过调解,于正答应赔偿三万块,还手写了一份检讨,保证不再犯此类错误。



但事实上傅星说,这都几十年了,于正一分钱的赔偿都没有给过他。


可以说,这部剧是于正变成“于抄抄”的起点。


虽然这算是职业上的第一个污点,但于正却能毫无芥蒂地翻了篇。


他很快又接到了活,写剧本《烟花三月》。


也是那一年,住在剧组写剧本的于正,接到了远在海宁的电话。


电话里,母亲急切地说,“你快回来,你爸爸可能有点不太好”。



在进组之前,父亲就做了食道癌手术,这次接到电话,于正二话不说,就要赶回去。


结果制片方却拦着他,不许他离开:“于正你今天不把十七集剧本交出来,别想走!”


于正不断请求,甚至说,你找别人写吧,我钱不要了,全都不要了。


结果对方一口回绝他,还说:“父亲死有什么了不起,我剧组两千多号人,你要一走他们全得死。”


最后找了两个彪形大汉,把于正架回房间,反锁房门,派人看守。



不得已,于正从二楼爬水管下来,逃回了老家海宁。


但他还是没有赶上见父亲最后一面,见到的只是布置好的花圈灵堂。


而这也成了于正一生的遗憾。


当初进入影视圈,父亲十分反对,父子俩有过冷战,甚至因此两人多年没说过话。


于正一直想向父亲证明,自己是对的。


可惜父亲临死,他还是个籍籍无名的编剧。


“他没有看到我的成功,同样他也没有看到我的失败,挺好的。”


大红大紫后,于正反而释然了这点。



这边《烟花三月》的投资人,看到于正从海宁奔丧回来,大骂,你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什么大发展!


《烟花三月》在电视台播出后,编剧的名字不是于正。


这是于正编剧生涯中,唯二没有被诟病抄袭的剧本,却被别的人抢了去。


同一年,于正参与编剧的《荆轲传奇》,播出后同样没有他的署名。


影视圈的“黑暗”教育着于正,接二连三的打击,也让于正看清了其中的门道。


“我就突然之间,从那一刻开始,我很坚定我要快乐,就是我觉得人要去做你自己喜欢的事,然后我在那一瞬间开始,别人怎么看我,对我没那么重要了。”


就像他曾在博客中写的:


娱乐圈是名利场,初进的时候以为努力就行了,其实不然,这里也是竞技场,是没有硝烟的撕杀。


不知是不是从那一刻起,他开始明白,在娱乐圈这个名利场,话语权永远掌握在强者手里。


而在这一行,出人头地是如此之难,除非有过人之处。



2006年,一部《大清后宫》让于正一夜爆红。


这部宫斗戏在上海卫视创下了超高收视率,各大卫视争相二轮播放后,同样人气爆棚,掀起古装播放狂潮。


自此,于正有了金牌编剧人的招牌,开始了事业腾飞的起点。


但同样这部剧,也是于正被指责抄袭的起点。



明眼人都看出来这部剧抄袭了2004年的TVB宫斗戏鼻祖《金枝欲孽》。


但即便是抄袭了,于正却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就像后来他自己说的:


“你说郭敬明抄袭,人家告了,他输了,但什么时候有人告于正抄袭了。


因为我没有抄袭,这只是个借鉴,我没有受到任何的惩罚。


你说我抄袭TVB,TVB还买我的戏去播呢!”



第一次明目张胆的抄袭,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让于正尝到了甜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这比自己拼死拼活写原创的剧本,轻松多了。


直接copy过来,既省力气,又很容易爆火,还不用付出代价,这条捷径,简直太好走了!


仿佛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从此于正找到了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拥有了独家成功秘笈。


此后,他每一部作品都有别人的影子。


《胭脂雪》借鉴《凤凰四重奏》

《锁清秋》借鉴《恨锁银屏》

《最后的格格》借鉴《汇通天下》

《楚留香传奇》借鉴《火舞黄沙》

《大丫鬟》借鉴《小娘惹》

《宫锁心玉》借鉴《步步惊心》



虽然,依然饱受抄袭和狗血的质疑,但收视率成了于正最大的筹码。


那些曾经指着他鼻子威胁说要把他“拉去窑洞里烧了”的投资方,跪求他给剧本;


那些曾经离他而去的合作者,现在居然回过头,重拾旧好,要拉着他一起发财。


“人生一旦有了捷径,捷径很快就成了唯一的路”,虽然外界的质疑一浪高过一浪,但尝过甜头的于正,已经选择性的失聪,在抄袭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那个曾经为了署名权和恩师大闹一场的少年,仿佛死了。


他似乎忘了,自己辛辛苦苦写的剧本,被别人夺走后那种剜心之痛。


屠龙少年走过成年人的独木桥后,终于长成了恶龙。


“现在我觉得我写得爽就可以,我收视第一就可以,我干嘛要理你们,我就是不理你们,我气死你。”


那一刻,他得意地笑了。




2014年,是于正的本命年。


这一年,琼瑶阿姨送给于正了一份大礼。


于正最新爆款剧《宫锁连城》抄袭了琼瑶的《梅花烙》,虽然这不是他第一次抄袭,却是第一次有人要和他较真打官司。


琼瑶一封信写到广电总局举报于正。



编剧李亚玲,于正曾经的合作伙伴,向外界爆料,曾要求她抄袭《梅花烙》,还说你这样自命清高,成不了大事。


同时内地139名编剧发表联署声明声援琼瑶,抵制于正。


而人民日报也以“文贼”点名于正。


最后,法院宣判于正抄袭罪名成立,被判赔偿款项共计500万元,并向琼瑶赔礼道歉。



钱赔了,但道歉是不可能道歉的。


而就在于正被坐实抄袭的同时,他的新剧《神雕侠侣》已经在湖南卫视热闹上映了。


毫无例外,又是一个收视冠军。


而那场对任何一个编剧人来说都是生死危机的风波,就像是沾在于正衣袖的灰尘。


轻轻一抖,了无痕迹。



2017年,当于正携《延禧攻略》重新杀回娱乐圈时,大众又一次集体高潮了。


“良心服化道” “于式爽文” “于妈出手,必是精品”


于正的微博,一片吹捧之声。


而于正暗戳戳地内涵:


我就是魏璎珞,希望我曾经受过的气,魏璎珞都能帮我讨回来,而那些打压我的人,都是高贵妃。


字里行间,一股复仇归来的畅快。



而去年一部《鬓边不是海棠红》,更是又一次把于正捧上了弘扬国粹的神坛。


当一个人高举起传统的正义大旗,就很难让人责难。


骂不倒的于正,赚不完的钱,愈来愈多的人成为于正信徒。


这些年来,于正依然是投资方追逐的提款机,是演员跪求合作的金牌制作人,是收视有保障的娱乐圈宠儿。


但到底是谁制造了于正?


是这个社会唯成功论的精致哲学,是唯流量至上的畸形,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选择。



参加姜思达的《仅三天可见》,于正被问:“你有过追求名利的阶段吗?”


于正回答:“我从来没追求过名,只追求过利。”


而于正微博的签名却这样写:


「一介书生,半世狂傲,心中有戏,目中无人」



商人与书生,媚俗与狂傲,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于正?


或许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大众喜欢怎样的于正,他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于正。


一个极致的利己主义者,一个深谙大众心理的商业大师,总能轻易操弄舆论,准确的捕捉风向,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正如这次抵制风波,如果不是郭敬明道歉在先,很难说于正会低下“高贵”的头颅。


虽然于正嘴巴上说回归低调和沉默,但很难说不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重出江湖。



于正说,他最喜欢金庸那句话:


人生就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这一次,于正真的甘心就此离开吗?


排版:燕子
校对:华子


文章作者简介:柳叶叨叨,砍柴书院老A ,左手搬砖,右手写文的医学系老阿姨。


情推荐阅读文章


喜欢娱乐影视类文章的朋友

欢迎关注柴叔带你看电影


再纯的爷们儿,也希望变得更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