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书育人 | 董卫萍:二十六载育才激情不减,坚持创新成就“金课”课堂

大学生媒体中心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2022-06-05

编者按:为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应用,推动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学院全面开展“互联网+教学”课程建设与应用,推动教师加强“互联网+”教学设计,实施混合式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近期,学院召开首批“互联网+教学”课程认定工作会议。其中,董卫萍老师的《C++程序设计》、劳越明老师的《女装结构设计Ⅱ》被认定为A,授予“元培金课” 称号。本次【教书育人】专栏聚焦我院“互联网+教学”的亮点和成效,关注“金课”背后的教师故事,肯定教学改革的成果,推动我院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课程名片】

《C++程序设计》是一门信息与机电工程分院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课程。该课程带领同学们对数据结构、STL、设计模式等各个专题进行深入学习,致力于帮助同学熟练运用C++程序语言。董卫萍老师在重构C++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加了经典数据结构与算法,拓展STL标准模板库的深入讲解,提升了课程的深度,增加了课程的挑战性。2020年9月,《C++程序设计》建设课程被授予“元培金课” 称号。



【人物名片】

董卫萍,信息与机电工程分院教师,作为计算机专任教师,从教26年,主讲C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等专业课程。任教期间,董卫萍主持多项校级及省级教改项目,积极参与课程革新与教学实践探索工作。多次荣获优秀教师称号,荣获教学优秀奖双师双能型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走上讲台:“初来南方,绍兴的树上开着花”

=========


1985年,刚刚考入大学的董卫萍最初是想要成为一名医生,却误打误撞和计算机结了缘。“当时服从了调剂,接触到了那时候的新兴专业:计算机。”董卫萍回忆道。虽然这并不符合她对于专业最初的期望,但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她也渐渐发掘到了学习计算机的快乐,并带着激情与热爱完成了学业。


毕业后,董卫萍进入了青海省统计局工作,成为了一名公务员,然而她并没有满足于这份安逸舒适的工作。1995年,董卫萍爱人的父母相继退休,准备回到南方养老,恰巧当时绍兴市委市政府正在筹建绍兴文理学院,急需高层次的计算机人才。专业对口,董卫萍毅然辞去了统计局的工作,和丈夫一路南下,来到了南方,走上了三尺讲台。



“南方和北方很不一样,树上都开着花。刚到绍兴,我就被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吸引了,我知道这是我想要长住的地方。”董卫萍说。今年已经是董卫萍来到绍兴的第二十六年,也是她走上讲台的第二十六个年头,教授的语言在变化,机房里的设备一代比一代好,学生从95级教到了20级,她的心境也发生了改变,“我最初把这当成一份工作,没想到我能干那么久。”董卫萍表示,“但我发现我是真的喜欢教书。我的学生现在是第一位的,比什么都重要。”



“教”“学”马拉松:“学不厌,教不倦,

把课越教越有味道。”

=========


顺利通过了面试和试讲,董卫萍成为了绍兴文理学院的第一批计算机老师。然而正赶上计算机程序以指数规律发展的时代,如何在算法更新方面保持知识更新都是问题。初登讲台的董卫萍面临的是一场教与学的马拉松竞赛。“我大学学的还是BASIC,很快市场主流语言就是JAVA了。”董卫萍回忆道。90年代的校园急缺计算机老师,对于新生的语言,她不仅要学得快,更要消化得快;对于如编译原理等理论课,她不仅要懂得透,更要教得好。为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教学质量,1996年春,董卫萍前往了浙江大学,开始自己为期半年的研究生进修课程。“我觉得这个机会很珍贵,就什么课都去上。以前学过没学过,都去听了一遍;要上的不要上的课,我都去看他们怎么个形式,怎么个方法。”在浙大学习的一个学期里,董卫萍不仅是好学生,也是好老师。硬生生啃下了英文原版的教材,旁听各种各样的课堂是她丰富自身教学方式的秘密武器。


董卫萍参加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交流学习


这段进修之旅大大拓宽了董卫萍的知识领域,“学”得多了,“教”得更好,等到2000年开始执教《C++程序设计》这门课的时候,董卫萍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但评价起自己当时的教学能力,她还是保持着高追求、严标准。“我现在回想起来,真替当时的自己捏一把汗,教学方面只能给自己打一个‘合格’。”董卫萍说,“但老话说得好,学不厌,教不倦,一边教书我也一边学习,这么多年我的确探索出了一条合适的路,把课越教越有味道了。”



“金课”之旅:“新平台、新侧重、新目标”

=========


“我很幸运,专家组应该是看重我的课程里创新的部分,给了我这个‘A’。”董卫萍熟练地通过官网登陆了一个外链的教学平台,开始向记者介绍这门课程。据了解,虽然此次被授予金课称号的《C++程序语言设计》考察开始于今年2月份,这门课却早已有了改革基础,雏形可以追随到六年前。


早在2014年,正当北京大学在Coursera平台向全球推出了C++程序设计慕课之时,董卫萍就申报过我院“自主合作学习”C++的课改项目,带领同学们在Peking Online Judge上挑战过北大的C++语言学习结构。一年后,她经同事推荐,开始使用操作更加自由的浙江大学新平台,一直沿用到了今天的《C++程序设计》课堂中。利用该平台老师可以自由出题的特点,董卫萍在平台上布置了综合不同知识点的分层题集,重构了教学内容,增加经典数据结构与算法学习,拓展STL标准模板库的深入讲解,在C++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了新的侧重点,在提升课程深度,增加课程挑战性的情况下,引导不同水平、不同学习程度的同学学到知识。


2020年9月10日下午,在学院庆祝第36个教师节大会上,董卫萍(图中)等5位教师荣获学院第九届教学优秀奖一等奖。


“我希望他们学到的是一种能力,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董卫萍说。在本课程中,她也引入了考研及IT企业入职面试、笔试题等多样的题型,其中有不少题目不仅仅是与C++相关,也讲数据结构、不同类型的语言。“这样的题目是很锻炼能力的。”她解释道,“这是我们教学的新目标,用一种PBL(问题驱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学会融会贯通,清晰的认识框架与内容的关系。”



潜心育人:“我们培养他们,他们创造未来。”

=========


都说学理工科的人是理性的,沉默的,董卫萍却是一个特别活泼、浪漫的理工人,她喜欢音乐,也常会读诗,而计算机程序语言于她,也是如诗般的存在。“你看这个算法多简练,C++就是这样好。”从题库里圈出几行代码,董卫萍总是一面分析一面不自觉地发出感叹。



“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利用现代技术提升教学水平是我的本职工作。我从来没有想过拿A,我只想着不要拿C,对得起我的学生,对得起我自己。”如今的董卫萍,还担任着三节大课的主讲老师,人数最多的一个班有218人。评上“金课”没多久,董卫萍就又给自己的《数据结构》报了名,期待着“互联网+教学”能带给这门课程全新的活力,能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我们培养他们,他们创造未来。”董卫萍笑着说。


推荐阅读

我院代表队在校第二十六届运动会上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秋日街拍 | 和秋天来一场慢倍速的约会吧

第四届大学生媒体中心 |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END

来源 | 党委组织宣传部

文字 | 莫伊阳 俞昕恬

图片 | 胡旖旎

编辑 | 江桂艳

责编 | 陈纯怡

终审 | 齐陈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