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假期特辑 01 | 和四季融在一起,回到日月山川里

蒙中 明珠美术馆PAM 2023-06-28

在“风景与书:明珠美术馆两周年庆典展”的展厅内,有一幅洁净雅致的长卷书画作品《勘书图》:三位当代画家拟不同古人风格,分别描绘了季节更替始终端坐室内、垂首观书的勘书者形象。在这个春夏之交难得的假期里,我们邀请到《勘书图》作者之一艺术家蒙中先生,与我们线上分享他有关“风景与书”的别致生活点滴。五日假期,我们一期一会,欢迎大家与我们分享阅后所思所感。


>《勘书图》局部,蒙中所绘秋景



>大理,图片由雷坛坛拍摄



移居大理,是2012年初自出版社辞职后动的念头,前后用了三年,将这件事变为现实。苍山洱海间古村落的陋巷深处,紧邻稻田的竹庵,于2015年底建成。是我在大理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将在此安顿生命中这段值得期待的岁月。


>大理,图片由陈灏拍摄

 

自觉性格偏于恬淡闲静,不爱热闹,也不擅交际,喜欢恬淡生活,对自然充满情感。选择不惑之年离开故乡,来这样的僻静的边陲之地卜居,应该和从小对文学、绘画的酷爱有关。自东晋陶渊明以来,中国读书人心里或多或少有个桃源梦,但现实中是不存在那样的桃花源的。互联网时代,离开大城市选择来农村,非是避世,也非隐居,也不是而今所谓的追求诗和远方,不过是喜欢这里爽洁明媚的气候,既有人文,又开阔丰润,宁静恬淡的环境,且抱着艺术与生活最终得回到内心,回到日月山川里,回归纯粹而真实的状态这样天真幼稚地想法。

竹庵的设计,留出不少空间可以种树、栽花、养鱼,各种植物盆栽,大部分是国画里常见的花木。和生活融在一起,和四季融在一起,是我们的初心。

>竹庵,图片由雷坛坛拍摄


>竹庵,图片由雷坛坛拍摄


竹庵设计是请建筑师一起完成的,具体从场地与功能实际出发,建筑整体简洁、明亮、现代,藏在古村的背后,与整个村落并无违和之感。空间关系受斯里兰卡建筑大师巴瓦私宅与中国传统园林的启发。日本著名建筑师妹岛和世,前年来竹庵参观,去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资深建筑学教授阿尔伯托·佩雷兹·戈麦兹先生夫妇拜访竹庵,他们都被空间与生活的细节给打动。从另一个角度,他们在这个家里,读到了中国的传统住宅和园林之外的某种延续和生长。


>竹庵


此地乡下是地道的农村,村村供本祖,也有祠堂。傍晚七八点钟街上便没什么行人了,路灯稀疏,偶尔有游戏的三两小孩在门前跳来跳去,使人恍惚回到几十年前,甚至更久远的年代里。春来樱花开在陌上,田里油菜花一望无际。


>田间的油菜花


这里气候比江南暖和,过年的时候狮子龙灯村村都有节目。每逢初一十五人家门前照例要烧香,到清明时节燕子飞回来,家家门前要插杨柳枝。据说是忽必烈率蒙古军打到此地,战乱里一位首领被本地媳妇救了命,大军将要屠村前,找人带信给这家媳妇,在门前插上杨柳枝,就能免祸。等到屠城大军进了村,见家家门前都插着杨柳枝,真就秋毫未犯,绕道去了其他地方。这故事有情有义让人心生慈悲。


>村落一瞥


水田地里三月下旬就有布谷鸟叫声。第一次见到真容是在中庭的清香木上,长身长尾,叫声明亮。这时候村里家家檐下燕子窝里都有嗷嗷待哺的小燕子,邻院老者们聚在梨花树下演奏各种乐器自娱自乐。等到初夏季节开秧门插水稻,村里大姐们的盛装下田,劳作中,此起彼伏的歌声就在竹庵窗外。六月二十五火把节,村村镇镇立起大火把,年轻人都要试试运气夺抢火把上的金斗与元宝。七月半中元节各个街巷村口焚香祭祖,白族人把祭祖用的纸钱纸颜色染成金色和银色,且都不打孔,我们也买来烧给家里已故的亲人。九月初一迎阿太,一迎一送前后两天,临街各门前都烧香焚纸放鞭炮,还要设供桌,果脯烧酒与插上鲜花的大馍馍。到金秋粮食丰收,坝子里稻田一望无际的金灿灿,人们便要锣鼓喧天舞龙舞狮来庆祝。每年苍山顶都有半年时间覆雪,十年一遇的大雪落到坝子上,崇圣寺的三塔远远看去更是神秘庄严。劈柴烧火烤火盆,或生壁炉取暖围炉读书,一边还烤土豆和红薯做零食。另外每年都有绕三灵、开海、三月街诸多有趣的日子。农业文明和民族风俗在此地余音绕梁、衣冠犹存,使人在自然、土地、文明、时代之间,获得更多余裕去生发、感悟、思考。




日常除去每日写字画画,洒扫卫生、看看书、跑跑步,我在院子里还种了几十种花木,浇水施肥除虫的工作量也不小。闲暇偶尔剪几枝花插插,埋碳弄弄朋友寄来的自制合香,听听音乐、晒晒太阳、喝喝茶、看看鱼、逗逗猫、遛遛狗,有时候也逛逛花市、菜市。院子里除了种花草,杏子、桃子、梅子、石榴、芭蕉、枣子六种水果年年有,便是来了这里,才清楚它们开花结果的全过程。每年农历二十四个节气,至今才知道每一个背后的意思。






第二年春节我撰写了一副春联贴在门上,算是自况: 

        

     云动五台,霞泛洱海。

翠竹窗前,展卷平添月色;
     燕回闾巷,我来天涯。

樱花陌上,流年敢问斯人。

   

有朋友颇爱这词意,嘱我写成小小书房联,于是又在两边添了段题记: 

 

余甲午春移居苍山洱海间之喜洲,赁地筑屋、植竹数百竿,名曰竹庵。喜洲昔为南诏大厘城旧地,西枕苍山之五台峰,东临洱海,可以远瞻海东鸡足山,可以濯足潺潺万花溪。溪水绕屋而过,经年不息,于芦汀沙岸间汇入洱海。春来樱花陌上,柳色如烟,新燕颉颃;夏则旦暮云霞,瑰奇绚烂,不似人间;秋日丹叶红树,碧水蓝天,麦浪如金;冬则苍山积雪,星月皓朗。居其地也,读书作画,种菜栽花,弹琴焚香,尽日静处而无倦意,陶公有辞曰《归去来》,杨恽《报孙会宗书》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先贤之言,实获我心也。今岁春首作此联语,聊以寄怀耳。(插图对联)



如此的人生选择,我觉得和世俗的成败并无关联,只觉得这样的日子虽平淡无奇,却真是有滋有味。我还有一首题画诗,写的也是这感受:

 

《卜居》

卜居何笑我,陋巷自蹉跎。

临帖闻花坠,观鱼羡伴多。

雨过云出岫,风疾鸟回窠。

野径无人扫,苍苔织薜萝。



 特别感谢:
 蒙中 
撰文与供图


蒙中 (笔名竹庵)

重庆人,七零后。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曾做过出版社编辑,编著出版有《西域绘画——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的绘画精品》等数种。出版有个人书画作品集《笔墨旧约——竹庵蒙中的书画艺术》、《归园集》、《尘外集》、《停云》、《淇澳》《竹庵里——诗词、花笺、小楷》。散文随笔集《银锭桥西的月色》、《见南山》、《竹庵读画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