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30



币圈之外,有名有钱有经验的人无数,太多人渴望进圈,上位夺权,攫取财富。




文|张雨忻    编辑 | 杨轩

本文首发于36氪微信头条



币圈急需补充新韭菜。

在经历了今年1月“千币齐跌”后,ICO市场原本丧失理性的疯狂劲正在变凉。“韭菜都后继无力了。” 一个在去年成功ICO的项目创始人说,“现在老韭菜都不怎么去梭哈新币了,因为他们的ETH都套在空气币里拿不出来,又没有钱去买更多ETH,这是个死循环。”

从2018年的上币就涨,到如今是频频破发。据coinmarketcap的数据,2018年后新增币数量为187个,上交易所后至今仍处于破发状态的156个,占比高达83.4%。

“整个数字货币就是个流量生意”,在币圈早早发迹的宝二爷郭宏才曾总结说。其中深意在于,币圈的流量,等同于携资金而入的韭菜,等同于让韭菜的钱指哪打哪。

币圈需要造势,需要名人和媒体站台,需要新的韭菜和钱进场。

但矛盾的是,老币圈无人出头。哪怕到了2017年,在ICO里“梭哈”致富的人也都籍籍无名。一位币圈人总结说:数字货币是场革命,参加革命的人都是一帮一无所有的人。

币圈里的实力玩家们——比如悄无声息的掌握了全网50%以上算力的比特大陆,在“割韭菜”游戏里牢牢占据着中心位置的各大交易所,背后都站着集财富和话语权于一身的币圈“大庄”。只不过,他们几乎从来都不想张扬。

但凡有一点名气,就能在币圈引起波涛。早期的币圈大V、畅销书作家和前新东方名师李笑来,就有给什么站台什么火的功效。薛蛮子也是如此,徐小平号召大家拥抱区块链的微信截图,更是掀起了关注区块链的注意力高潮。

币圈之外,有名有钱有经验的人无数,太多人渴望通过币圈攫取财富,想在疯狂的泡沫中捞一把。他们渴望着在币圈降维打击、上位夺权。

上位的第一步,是夺取币圈话语权、注意力和流量。

话语权

“乱世出英雄,对于失意的互联网人来说这是一次绝好的重塑阶级的机会,他们可以得到自己在古典互联网圈子里从没得到过的权力。” 

一位投资人感慨。在他看来,“只要在韭菜心里站稳了币圈一哥的位置,投什么项目无所谓,项目能不能做成无所谓,大不了随时换方向换团队就是了,因为韭菜会跟着他走。”

原本在古典互联网世界里风头已逝,快的打车的创始人陈伟星,靠着在“3点钟”微信群谈论区块链,竟成“民间第一经济学家”、“拜币神教教主”,甚至有人称他为“币圈沈南鹏”。

“3点钟”群里上演的古典互联网人上位大戏,带着点偶然但也必然的味道。

今年2月14日深夜,CWV创始人王小彬突然被拉进了一个三人小群。群里的人是玉红、Sky和Forest,他们原本都是“古典互联网”世界里的创业者,Forest做游戏、Sky做智能硬件,玉红曾是360的副总裁。这天晚上,让他们聚在酒吧谈论区块链,迟迟舍不得散场。

“夜里快3点的时候,玉红突然提议,干脆再拉一些币圈链圈和互联网的大佬进来,组个大群大家一起学习区块链,然后帅初、Roy Li、陈伟星就被陆续拉进来了。” 王小彬告诉36氪。而一个资深炒币者的感受是:“三点钟群是一群互联网人把币圈人架起来给自己讲解区块链的布道场。”

可即便是互联网人搭台,币圈人唱戏,最终达到“数日封神”成就的布道者却并不是币圈人,而是互联网人。

“当天深夜就拉了几百个人,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居然500人全满了。” 王小彬自己也吃了一惊。之后,就是大家再开分群,每晚谈话再被传播到各种新“3点钟”群,再被各种媒体引用传播出去的故事了。

陈伟星从货币主义到科斯定理信手拈来,经济学功底让他从一众拘泥于“分布式记账、智能合约、共识机制”的技术讨论中脱颖而出,迅速捕获了一大批乌托邦式的区块链信仰者。陈伟星与朱啸虎二人的论战、最终决裂,带来的结果是将整个创投圈的注意力都吸进了区块链这个黑洞。

“我原本对区块链根本没兴趣,但挺爱看陈伟星和朱啸虎互怼的。” 一名BAT员工告诉36氪,“后来自己也会看点区块链的文章,还买了三种代币,陈伟星算是领我上道了。”

媒体是掌控话语权最好的工具。但对于如今信息流动速度激增的币圈,媒体的概念已经泛化,它可以是一个问答栏目、甚至一组群聊,传播起来轻巧灵活。

在3点钟微信群里把“十问”推成知名访谈IP的,是蓝港互动的CEO王峰。而在王峰全身心投身火星财经之时,蓝港互动的股价早已一蹶不振很多年,业务没了声势,王峰这个上市公司老板可以称得上是落寞的昔日英雄。

但随着他在2月高调推出“火星财经”,并与李笑来、陈伟星、薛蛮子、朱啸虎等人对话十问、谈笑风生,王峰一瞬间回到了舆论场的中心地带,俨然成为意见领袖。

在各种草根区块链媒体杀成血海的这个时间点,王峰以其江湖地位和人脉资源杀入,成立不到一个月就拿到融资,估值直奔1.5亿人民币。但可以预料的是,媒体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撬动流量的杠杆。

“王峰想通过做十问跟大佬绑定,先在区块链行业里占据话语权,圈粉。”一位熟悉王峰的创业者告诉36氪,而这已经是古典互联网世界里的老套路了。“做媒体不仅试错成本低,而且可以先把项目资源和韭菜笼络过来,然后再去做基金、做FA都水到渠成,或者直接把蓝港嫁接到区块链上去也有可能。” 

在各种媒体报道、群聊截图里频繁曝光的人,也收获了自己的行业地位和大批追随者。这是互联网人和币圈人之间一场皆大欢喜的配合。

看起来,这些大佬们不谈具体ICO项目,谈的是理念和区块链信仰,但在整个ICO市场“拉盘拉不动,一潭死水”的时候,横空出世的三点钟群,一众创投圈人熟悉的名字和他们昼夜不停息的布道,重新激活了这潭死水,卷入了更多人。而对现在的币圈来说,新鲜的韭菜格外珍贵。

最近忙于给一个区块链项目做FA的陈放得意地说:“我这个项目的韭菜不在币圈。”

就这样,新的舆论阵地重新集结,币圈的权利结构也随之悄然更迭。

募资力

在洪水猛兽般的财富面前,已经半个脑袋探进币圈的投资人尤其坐不住。

“我春节那会特别焦虑。我一直催我的合伙人,我跟他说你看看三点钟群里这帮人,不吃不睡的搞区块链,咱们也得赶紧啊。”刘冲对36氪道出了他的苦恼,他是一位笃信“区块链就是未来”的VC投资总监,“币圈现在玩的这么野,如果我们还按传统VC的套路去募资、投资,很可能就要被甩到后面了。

一名VC机构内部人士说,现在创始合伙人80%的精力都放在区块链上,经常念叨自己曾经错失了瑞波币这个币圈大项目,“错失一千亿”。

2017年底,币圈媒体和交易所曾联合统计过国内一线基金近期投资的区块链项目数量,传统VC中只有真格基金一家深度参与,其他机构都介入不深。更早的时候,原硬币资本创始合伙人易理华告诉36氪:“李笑来曾经找徐小平一起投资区块链项目,徐小平还挺犹豫的,传统VC反射弧还是太长了。”

可现在,“所有主流VC都募了自己的token fund,包括最顶级的那几家。” 一位投资人如是说。

一些新成立的基金干脆只募token。他们直接用数字货币代替法币,投资区块链项目。而熟稔“从0到1”的互联网大佬也或明或暗的参与到更多上链、发币的项目当中去,暗暗操盘,收割韭菜。

如果说区块链改变了生产关系,那么token fund几乎改变了VC几十年来的固有套路。

在基石或私募阶段,token fund用自己手上的数字货币购买项目方的代币份额,一旦代币上了交易所,流通起来,理论上VC其实就可以退出一部分了。一旦押中,便是一笔可快速收回的高回报投资。

一位资深炒币者告诉36氪,一个项目的基石份额价格通常是ICO时价格的一折至三折,能在这个阶段进入的通常是项目方非常看重的人,比如有资源的VC投资人、有号召力的大佬等。基石份额分完后便进入私募环节,私募的价格通常是ICO的五折至八折,这个阶段会纳入更多投资者。“代投大哥”通常也是在这个环节开始介入,帮项目方吸引更多散户。

仅仅在几个月前,不少传统VC,尤其是位列头部的那些,原本瞧不上币圈,更搞不清币圈的玩法。

“去年10月,我们一家做私有云的portfolio上链、发币了,给了我们一些基石份额,结果基金里没人知道该怎么操盘这样的项目,几个合伙人连钱包都没有,最后干脆没要。” 一家准一线基金的投资人告诉36氪,“后来代币上了交易所涨的不错,我们想再去要点币,被婉拒了。”

与去年ICO狂潮失之交臂的VC们,难免感到落寞,落寞最近又发展成为了焦虑和恐惧。

ICO的出现确实给传统VC的商业模式已经造成了威胁:VC的钱不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甚至不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因为发币周期短、退出快、回报高。

好在,传统VC去做token fund的募资几乎没什么难度。“就是在自己的portfolio群里吆喝一声的事儿。搁年前大家可能还犹豫一下,年后二话不说,要多少以太坊立马打给你。” 刘冲告诉36氪。

更多的钱涌入了区块链世界。毕竟,互联网世界里从来不缺手握大把资金的人。

一个刚刚把公司卖掉套现了大几千万的创业者春节前说:“币圈太封闭了,我到处找人都接不上头。” 而春节后再一问,他已经成为了一家token fund的LP之一。因为他身边的互联网人和VC几乎都“入圈”了,并且他们都在募资。

钱,成了让传统互联网人站上权利游戏高点的另一把利器。

VC能募到的数字货币的规模,是大量币圈的草根玩家难以企及的。尤其随着破发潮的到来,空气币被迫被清理出局,资金将更加快速的流向有项目、有资源、有品牌的头部机构和人。对于他们来说,“一期募到价值数亿人民币的数字货币不成问题”,刘冲说。

正忙着给区块链项目做FA的陈放算了一笔账:前阵子以太坊大概5000人民币一个,现在一个项目的基石+私募份额也就小几万个以太坊,等于说,一两亿人民币就可以把一个项目的所有份额拿下。

这对于传统VC或长期做天使投资的互联网大佬来说,这跟股权投资一个互联网项目的金额没有太大差别。充足的数字货币储备,让他们能更好的做分散投资,如果看好某个项目,也能更容易的成为“大庄”。

如此一来,币圈里原本的小基金或者有钱的个人投资者,就沦为了“大号韭菜”,对项目本来有的掌控力也将随之失去。

一手找钱,另一手圈人。如果想创造一个生机勃勃的投资市场,少不了大规模的项目和投资客充斥其中,而互联网大佬圈人的本事也不在话下。

 

操盘

找钱、圈人只是“基本动作”,一整套ICO流程涉及项目孵化、造声势、上交易所、做市值管理等环节,环环相扣。

区块链项目孵化是VC的强项,他们本就手握大把有一定知名度的互联网项目。尤其是随着ICO破发潮到来,创投圈里这些拿过几轮融资、在一定程度上被验证过的项目变得格外可贵。

最直接的方式是,看准portfolio中那些进入瓶颈期或是后续融资困难的项目,找到在模式上能够进行改造的、能够跟区块链嫁接的项目,从而走上发币、ICO的康庄大道。基金基本都会参与token的分配机制设计,这是利益分配的关键一步。

有些项目方本身也想通过发币来融资,度过眼前的困境。36氪曾向一位币圈资深FA询问ofo发币传闻,他说:“陈伟星在帮ofo做顾问,如果这事真能成,募个上百亿我觉得不成问题,毕竟跟那些什么场景都没有的垃圾币相比,ofo靠谱多了。” 但ofo官方目前对发币一事表示否认。

“如果项目本身不行,还可以直接项目团队拉出来,直接另起炉灶做一个区块链项目,殊途同归。” 一位投资人说。

区块链项目有了,还需要为项目造声势。

去年,胆大的投资人不仅亲自为项目站台,甚至还直接在各个群里以实名身份传销。一些在互联网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将其视为千载难逢的一次自我价值变现。

有的基金玩法简单直接。一个老牌美元基金曾表示愿意投资一家准备发币的区块链公司,但明确提出,“4000万的股权投资是借给你的,半年后加上5%的利息还给我,作为站台背书的费用。”

项目ICO前找人背书站台是惯例,但这样的玩法对于有点名气的互联网大佬来说成功率很高,因为他们更容易令不明真相的散户信任。陈放说,“更多的是收代币,出面站台一次至少要5%的代币,项目方忍痛也要给。”

不过,看着被破发的空气币拖垮信誉的同行越来越多,如今的互联网大佬也学聪明了,不再直接站到台前。“打配合的操作方式变多了。” 陈放说,“先放出有指向性却又没有实锤的消息让韭菜觉得自己跟某个项目有关联,待收割完成后再彻底撇清关系,就像蔡文胜用BEC割韭菜的玩法一样。

2月23日,BEC上线OKEx进行交易,“美图发行代币”的消息同时不胫而走。不出所料,BEC开盘就就暴涨40多倍。但很快,蔡文胜就发朋友圈称:这是合作伙伴美链(BeautyChain)所为,美图旗下应用BeautyPlus与其在海外有推广合作,但美图没有发布任何代币。虽极力否认,但美图今年年初就宣称要发力区块链,不仅发布区块链白皮书,还上线了Bec钱包,这些都成了助推BEC暴涨的原因。

一家A股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也想复制这个玩法。据称,CEO让公司里做区块链项目的团队假离职,并放出消息。如果ICO顺利,就分拆,独立成立新公司,做不成就否认传闻,然后再默默把团队召回。

待一切都铺垫好后,便是砸钱上交易所和后续的市值管理,这里免不了要跟食物链顶端的交易所以及能拉拢和煽动投资客情绪的媒体打交道。

比起币圈里草根的操盘团队,一些VC或天使投资人的优势在这个环节就更明显了,他们当中有些人几年前就陆续投资了“三大交易所”,拥有比较强的话语权。

这是一个复杂的利益链条,若想掌控全局,操盘者及其背后的资本本身就要成为有能力“坐庄”,至少,能够整合链条上的各个环节,与利益相关方心照不宣的打配合。在互联网的话语体系里,这叫“生态布局”。

最近站上区块链名利场中心的陈伟星,在过往几年里已经在区块链世界里布下了自己的网——他不仅是币安的天使投资人,也投资了火币并于近期增持了股份;在媒体端,他投资了巴比特和火星财经:在项目上,他投资了小蚁、量子链等。

如果是互联网项目上链,项目方往往缺乏操盘经验,基金里会有操盘手帮他们“打点交易所”,或者至少找个专业的外包团队。

“火币的一个重要投资方过去4年都没去过一次公司,偏偏基金创始人在今年1月出现在火币办公室,而且(创始人)李林当时也没在。” 一位接近火币的人说,“这个时间点刚好是这家基金操盘的一个区块链项目ICO的关键时刻,你说他是干嘛去了?”

有意思的是,一位接近王峰的人士说,王峰和CSDN创始人蒋涛联合创办的极客帮创投曾投资OKCion,占股1%,但在3亿美元的估值下退出了。“要是没退出,这1%的股份怎么也够王峰推十来个项目上OK割韭菜了吧。”

一位FA透露,交易所最看重的不是项目的好坏,而是上了之后会不会有人“护盘”。对于交易所来说,收一笔“上币费”做一锤子买卖只是基本操作。他们更喜欢能给自己的平台带来新用户、并且后期能持续收割韭菜的项目,他们会与项目方达成“战略合作”。

“一般交易所不会参与项目方的市值管理行为,默许他们自己玩,可一旦这个项目优质,有比较好的用户基础、有大佬背书、本身逻辑也还算清晰,交易所也会以战略合作的形式配合做市,这样可以参与后期的长线收割。” 陈放告诉36氪。

市值管理是个专业活儿。“K线都是提前设计好的。” 参与过几次ICO的陈放有经验。因为在用户提币之前,交易所平台上发生的一切交易都是虚拟数字,买卖手完全可以通过机器人程序完成。“比如出现一个10块钱的卖单,机器人程序可以立马生成一个9.9块的卖单把他顶掉,这样可以控制每天的交易量和价格浮动区间。”

市值管理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媒体的配合,就如同在股票市场中释放消息拉盘砸盘一样。所以,信息的发布节点和K线设计的关键节点需要保持一致,这便需要一个能够“掌控全局”的操盘手。

巧的是,传统VC在媒体和自媒体资源上也有优势。在36氪接触的几位区块链自媒体创业者当中,都表示近期有大量VC与他们接触,并且出于品牌的考虑,他们也更愿意拿传统VC的钱,而不是老币圈人的钱。

毕竟,现在操盘明显没有几个月前那么容易了。

“去年下半年一直是牛市,12月更是一个上币高潮。” 陈放说,“上了交易所就都能涨,大家都跟捡钱一样。” 那时候,币值一天翻数倍乃至数十倍的不在少数。只要完成了ICO,上线交易就被庄家和散户一起爆拉。

可转过年来,风向变了。新币上了立马破发。

随着交易所平台上流动的散户越来越多,庄家的“掌控能力”在稀释。尤其,当大家都开始明白ICO的套路之后,一个代币一上交易所就被大量抛售,遭受大规模砸盘,想拉回来就需要庄家投入更多的钱,或者笼络更多的人。

所以,不少区块链从业者的判断是,像杜均这样在币圈里土生土长的大佬,会逐渐从权利中心滑落,而代表“精英阶层”的互联网投资人、企业家会取而代之。因为他们拥有更完善的行业认知,能调动更多资金、资源,也能靠自身影响力拉动更大量级的散户流量。

不过,也有人认为,带着新资金进场的VC,其实是老币圈人的韭菜。

面对数字货币这个巨大的财富收割机,不少基金内部也分裂了,尤其是一二线的主流基金,不同合伙人对token fund的态度出现分歧。

一部分投资人认为token fund也是投资的一种形态,而投资就是结果导向的事情,拿收益说话,割韭菜只是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

但另一部分人坚持“古典世界”的玩法,他们的做人原则让他们不想参与这场“充分暴露人性”的收割游戏。

这里面,渴望财富的人首先需要得到攫取财富的权利。刘冲说:“最近不少投资人朋友都跟我聊怎么在基金里上位,成为基金新募的token fund的操盘人。” 在他们看来,这个角色意味着可以主导基金里portfolio的发币和ICO,话语权很大。

短短半年,区块链撕裂了整个互联网。表面上看是古典互联网和现代区块链的割裂,其实更是草莽英雄与精英阶层的暗暗较劲。

有人看到了较劲背后的利好。这些“精英玩家”的进入净化了鱼龙混杂的币圈,空气币、传销币会被快速清出,圈内人也普遍觉得,近期VC投的项目质量比之前币圈草台班子攒的项目要强得多。

但也有可能,被币圈的暴富故事冲击着财富观和认知底线的新“夺权者”,只不过是带着更多钱、招呼着更多韭菜而来的另一群“庄家杜均”。毕竟,在这样一场考验人性的游戏面前,很难有人可以做到独善其身。

(文中陈放、刘冲均为化名)



本文首发于36氪,可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