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类似于薛宝钗的还有多少?

2018-01-17 江南一粟 天平在线

摘自/“网”议红楼


类似于薛宝钗的还有多少?


文/江南一粟


极品美少女薛宝钗,因藏愚守拙而被倒钗的红评人士大加讨阀之,说她是工于心计的表现,此观点不仅是对薛大美人的不公,且有对读者误导之嫌。


试想,藏愚守拙有何不妥?现实生活中,锋芒毕露者,总是惨遭排挤与打击;藏愚守拙者,总能得到重用与利益。锋芒毕露者往往处处表现自我价值,有强烈的个性。自恃有才,上骄下傲,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丧失人缘,给人以极不成熟的印象,不堪委以重任。最终被还算大肚的领导弃用(如是小气量的领导早就将他灭喽)。于是,便常感怀才不遇而郁郁终生。空有一腔抱负,徒有治国平天下之鸿才。藏愚守拙者往往在内敛中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所谓工于心计,此类人性格随和,有包容性。人际关系处理得当,甚有人缘,带的团队,都是团结型的,领导也觉得没甚野心而放心大胆地使用、不断地提拔。最终能大展鸿图,实现抱负。需要说明的是,藏愚守拙者的成功并非是以害人为前提。


前者让人同情,后者又有啥可遣责的?也许是类似于前者的人太多也太普遍了,又不好好地反省,只知一味地怨天怨地,而对后者之作为不屑。其实,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锋芒毕露会对实现自己的抱负产生障碍时,就应该在失败的痛苦中学会藏愚守拙。那么薛宝钗就是一个好榜样,而不是不屑!可惜,薛宝钗这么个雍容华贵,又有着高尚品质的女孩,却在红学界处于反面角色竟达半个世纪之久!更可气的是,至今仍有顽固分子,时不时的批评之、声讨之。 


谁该为薛宝钗的名誉负责?窃以为,其首罪者,当数高鹗!纵观文本前八十回,这位雍容华贵的完美少女薛宝钗,好象并没有做一件够得上让人遣责的事,之所以被倒钗人士口诛笔阀,一切缘于高鹗在后四十回中设计的黛死钗冒嫁的情节,把对林黛玉深深的同情转嫁到对薛宝钗深深的痛恨。这便是薛宝钗名誉受损之源!


曹公笔下的人物没有任何脸谱化,他从纯人性化的角度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他从不包庇自己喜爱的人物,如他最爱的林黛玉不是就有一身的毛病吗?如他最欣赏的贾探春不也有势利的一面吗?王熙凤不也是用批评的笔触来写的吗?同样曹公也从不针砭自己讨厌的人物,如令人生厌的赵姨娘、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等等,无非感叹她们是“鱼眼睛”而已。因此,曹雪芹的笔下没有大奸大恶之人!有的只是被社会现实扭曲了的灵魂。而薛宝钗的灵魂在前八十回是纯洁美好的。她灵魂的纯洁度不会在林黛玉之下!当然,不能保证她的灵魂会有被残酷的社会现实所污染而扭曲的那一天。毕竟日后的生活不是她少女时代生活在大观园这样的世外桃园。


不可否认,高鹗的后四十回,确实是众多后续中的姣姣者,原因不外乎以下四个:一是比较忠实于前八十回的伏线脉络;二是文笔风格接近曹雪芹;三是未改《红楼梦》悲情格调,以悲剧收场,一般小说都是大团圆结局;四是重新设计了一个故事情节的高潮,重点就是黛死钗冒嫁,感动了无数的读者。于是,高鹗的续本就成了唯一的通行本。其后续的故事深入人心可想而知了。由此,薛宝钗的名声怎么好得了?这是高鳄对薛宝钗后来的故事,严重歪曲的结果。害得薛宝钗成了一个处处机关算尽,夺人之爱的讨厌女孩!在人们同情弱者的心理之下,广受谴责也就在所难免了。其实,黛死钗冒嫁是不可能的。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命运应该是一样的,一个玉带林中挂,一个金钗雪里埋,她们的判词在一起且呈并列关系,怎么可能是一死一活呢?我们很难搞清楚诗的本义,但从意境上去感受,这两句应该是一致的。诚然,薛宝钗冒嫁,是附合其性格特征的,她和贾元春一样,为了家族的利益甘愿牺牲自己,况且她也是喜欢贾宝玉的。可是,倒钗人士却不这样想,他们在主观上已经认定林黛玉的死就是薛宝钗的错,于是,便先入为主地寻找薛宝钗为实现个人目的种种证据。


前八十回,饱受非议的大致有两件事:一是第二十七回,薛美人扑蝶(好美的场景),无意中在窗外听到小红对佳惠私聊自己与贾芸的情感,怕被人听见,自己却不知道,遂打开窗户。薛宝钗急中生智,假装追逐林黛玉,结果两丫头认定她们的体已话被林黛玉听了去。于是,便给薛宝钗安上了个嫁祸于人的罪名,且不说这是否就已经构成了‘祸’,就当时在那种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人出于条件反射的自我保护意识,那会考虑到那么多呢?二是第三十二回,金钏之死,王夫人良心上倍受遣责,内疚不已。薛宝钗作为晚辈,唯有温言相解,了却王夫人的内疚,作为一个外戚晚辈,她还能作什么呢?于是,便说可能是金钏在井边玩耍自个儿不小心掉下去的,或确实是自杀,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死不足惜。因此有人便扣之以冷酷。而她不避忌讳拿出自己新做的衣服给死去的金钏作寿衣,倒是没有看见倒钗人士的表扬。


这种类似的冷酷之语还被倒钗人士挖出了许多,比如哥哥薛蟠被柳湘莲痛殴,她制止母亲就此罢休,不必追究,表现她对自己亲人的冷酷。而当薛宝钗对哥哥外出买来的礼物不感兴趣,却看着薛蟠自己的泥人儿偷着乐,薛宝钗身上一股浓浓亲情,却不见倒钗人士表扬的文字。薛宝钗在出场之初说了些应读圣贤之书将来有个好功名的“混帐”话,也被上岗上线地列为年轻一代封建卫道士的代表。这顶破帽子至今还留了几片碎布在美人的头上,大煞风景!全能不看,她在以后的故事中的表现。这是对薛宝钗的一切言行进行脱离实际的凭个人好恶的妄评!试想,在这些所谓的“大家”口诛笔阀之下,薛宝钗如何做人?!于是,谁该为薛宝钗的名誉负责?又有了一个答案,就是这些倒钗的红评人士。


薛宝钗是个冷美人,骨子里是个心高气傲的少女,可是,她外冷内热,是个古道热肠的好少女,她待人直诚,口碑极佳。在贾府中上至贾母,下至丫环婆子,没有一个不称道的,大家都喜欢和她在一起玩耍。在贾府这么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能混成这样的一个好人缘,实属不易。这点仅有心计是不够的,最主要还是薛宝钗的真诚赢得了他人的信任。她处处关心、关爱他人,善解人意。史湘云起诗社,作东没有经费,得到的是薛宝钗的帮助。不知史湘云在婶家生活状况的袭人,请史湘云做点针线活,薛宝钗知道后,主动把这活儿揽了下来。对颇有敌意的林黛玉,经一番深谈后,便得到了林黛玉的信任而亲密无间,邢岫姻缺钱当绵衣时也是薛宝钗真诚的关照,一心向往大观园生活的香菱,也是在她的操作下,顺利地住进了大观园。这种成人之美的事例在文本中不胜枚举!


出身在这么个皇商大家庭,有的是银子,可薛宝钗生活很是简朴,闺房中的陈设几乎没有,实在难得。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薛宝钗藏愚守拙,为人不张扬的本性,这点是时下一些暴富者的镜子。


好在时代还给了薛宝钗一个真正的本来面目!薛宝钗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众多的粉丝为她辩护,为正她的名誉呐喊。在漫长的历史当中,类似于薛宝钗的还有多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