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日三省难啊

 

相似的状况、相似的言行、相似的后果,倘若发生在他人身上时容易“怒从心头起”,倘若是自己所为便可能下不为例、不了了之。什么原因呢?尺子,我们在衡量别人和衡量自己常常用的是两把不同的尺子。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唐代林逋《省心录》),意思是“以要求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么过错就会很少;以宽容自己的心态来宽容别人,那么朋友就会很多。”

 

北宋名臣、大文学家范仲淹的第二个儿子范忠宣公范纯仁曾经告诫他的子弟说: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他这里是说:哪怕是再愚蠢的人,对别人提出批评和要求时却很在行;哪怕是再精明的人,宽恕自己的过错时却显得很糊涂。你们只要经常以要求别人的心思来要求自己,以宽恕自己的心思来宽恕别人,就不用担心达不到圣贤的境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替别人谋划的事是否做到了忠心?与朋友交往是否做到守信?传授学业是否做到时常温习?人若知爱,则应慎护自己。有心者应于三时之一,严以自我反省(《法句经》)。曾子每天用三件事情来考察自己:第一,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忠实?(为人谋而不忠乎)。古代所谓的“忠”是指对事对人无不尽心的态度,对任何一件事要尽心尽力地去做。第二,与朋友相交是不是言而有信,讲了的话是不是兑现了(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第三,老师教我们如何去做人、做事,有没有真正去实践没有(传不习乎)?曾子这三句话,表面上看很简单,但一个人真正做到这三点,恐怕很难。曾这三句话不仅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名参,字子舆,比孔子小46岁)。儒者的自我反省到不了佛教忏悔和基督教日课的程度,也没有佛或主的神秘色彩。它既不为死后升进天堂,也不为赎人类与生俱来的原罪而反省,而是为现世的自我完善而进行人格解剖。因此,是一种现实的自我认识,具有鲜明的理性批判精神。

 

孔子回到鲁国讲学传道的时候,主要任务是培养年轻的一代,他生怕自己死了以后,这个命脉就失传了。所以他拼命对于年轻学生讲授,以作好最后的交代。

 

曾子是孔子学生中一个比较“鲁”的学生之一,其实他并不是笨,只是比较老实,不太说话而宜。谁也没有想到后来他成了谪传孔门道统的一个学生。他著的《大学》,连孔子的孙子子思后来所著的《中庸》也是跟他学的。这两部宏著,都代表了孔子思想的一部分,反映了孔子思想的演变。

 

孟子是孔子孙子子思的学生,已到战国时代了。孟子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有很大出入,孔子温文儒雅、修养极高,孟子侠气十足,究其原因这和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有关,代表了那个时代和文化思想的演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