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易烊千玺,一个老气的少年

给大榜打钱 谈资 2023-07-17

编辑 | 门牙少女

易烊千玺正式以个人身份开始认认真真演唱流行歌曲,应该是2017年。那年11月,他发行两首英文单曲,我们当时给这位17岁的少年下的标题是:未来可期。一晃眼到了这未来的6年后,他发行了个人专辑,他的音乐作品就还蛮令人惊喜的。
且不忙深究《刘艳芬》是何方神圣,听完这张专辑之后,我发现我真的没有办法一句两句说出它的好。粗浅地推荐是:你随便找两首歌都好听!所以我也就真的,随便找了两首歌。一首在流行音乐榜单上正当红,一首大概率正在红的路上。松散的琴弦,松弛的嗓音,给这个并不松快的……周末。舞台灯亮,伴奏声起,歌舞城,开始营业喽!
要不是这歌里的戏份实在太足,我现在都很难把“歌舞城”这三个极具年代色彩的字,和千禧年出生的四字弟弟,放在同一个时间轴上去欣赏。时隔三年,这张《刘艳芬》顺理成章地延续了《后座剧场》的巧思和气质。只是相比“忧郁少年唱老歌”,全新的原创作品则是换了一种诉说的色调。更热闹,更灯红酒绿,也更耳目一新。
《20:55》的Intro给整张专辑下了一个时空穿梭式的剧场基调。歌舞城正式营业前的五分钟,每一秒钟都是戏剧情绪。一顿推脱和催促,音乐顺滑过度到《九里庄人才中心》。易烊千玺的出场,有一种在背过身去的人群中突然转身的既视感。
忧伤的半调,优雅又富有弹性。自哎自叹中的自怜自悯。舞池喧闹,旋律流动,光影繁华,层层递进直到微醺。一曲唱罢,催促声还在继续,刘艳芬终于从化妆间夺门而出,冷漠傲慢地开始营业——来吧。然后序幕一拉,来者报上歌名:《你好,我是___》。行云流水,轻巧回旋。Bossa Nova垫底,小调音阶攀爬、拉扯,软烂的萨克斯风尽情风流造作。易烊千玺的松弛感实在是难得,他肆意游走在各种各样的节奏和旋律之间,跟着剧情的起落或快乐或失落。那种自然而然的代入,会让人觉得,这道填空题的横线上,本该填上的不是刘艳芬,也不是易烊千玺,而是每一个正在听这首歌的人的尊姓大名。
第二首歌我选了在专辑里看起来不太起眼的《霓裳》。听前奏,觉得它像《Mojito》,第一句气势前,又想不由自主地跟唱《如果这都不算爱》。到了副歌,还想串台到《迷迭香》。熟悉和陌生混杂之后产生的化学反应还算美妙。它很像是一个小丑的自白,台上台下,吸引目光的同时,也在悄悄张望。最后褪去霓裳,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是胆怯,是彷徨,是慌,也是谎。其实刚听到这些歌的时候,我很难把它们和四字联系在一起。待到尽兴处,窥一眼歌手栏,下意识的反应是:哇,易烊千玺。
听完整张专辑之后,会忍不住拍手叫好:火星电台超棒,武勇恒超棒,易烊千玺超棒!像是看了一部从服化道到演员后制都超级融洽贴合的电影,散场后依然意犹未尽。还想听。少年歌手的路其实也不太好走。唱太多情爱会被人说与年龄不符,太过酷拽又让人感觉不好亲近。只好逼得一些人去歌唱青春,歌唱亲情。即便是在一些情歌的演绎上,都要一再撇清:“我没有体会”“我还不懂爱情”“我想的是我的妈妈”……
真的,除了会得到“声音干净”的弹幕刷屏之外,好像也再挤不出更多其他纬度的褒奖。像易烊千玺这样特立独行地杀出一条血路的少年不多,所以每每听到他这些还算不错的高分作品,我都想赞美他懂得讨巧的智慧与谋略——没有大肆渲染,也没有刻意回避。
这可比频频上音综、开个唱,并一口一个“毕业于xxx大学”“原创音乐人”“音乐是我一辈子的修行”……然后张口唱歌依然无唱功可言的少年来得实在多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