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滇地宝藏】一叶载千年!原来,玄奘千辛万苦取回来的经是……

云南发布 2021-03-31


何处浓缩熠熠千年?
何物堪称滇地宝藏?

在上一期《滇地宝藏》中
小布带来的
粉彩描金大吉葫芦形壁挂
骑像人物铜像等
一批文物
不知道考倒了多少人呢?

错过的小伙伴也不要紧
点击下方图片
再次加入挑战噢!
👇


86版电视剧《西游记》
最后一集里
取回真经的师徒
在通天河“翻了车”、经书落水
唐三藏只能带着徒弟们
在大石头上晒经
 
作为“九九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
想必大家和小布一样
对此场景印象深刻

 

《西游记》师徒晒经场景

 

但其实
玄奘从西域带回大唐的佛学经典
并非纸质书籍哦
而是一种刻在贝多罗叶子上的贝叶经
 
这种贝叶经
在咱们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本期《滇地宝藏》
小布带你看看这幅
保存在云南省博物馆的
《写经图》
 
先来看局部图
↓↓↓



《写经图》描写的是
傣族僧侣在大青树下
写经、诵经的情景
画的上半部分
两个僧人在树下相对而坐
手里拿着经书正在诵读


画的下半部分
一棵大树下,一位老僧人
伏在两块大石头搭起的木案上写经
神态专一
旁边的小僧人手抱经书
和一名黑衣男子
正专心致志地看着老僧人写经
图中真实记录了
傣族僧人刻贝叶经、诵经的场景
 
完整版如下
↓↓↓

 


贝叶是一种生长于热带、亚热带的
棕榈类植物的叶片
经过加工后
人们用它来书写和记录经典文献
傣族流传下来的大量
佛经故事、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
大都记载在贝叶上
傣族利用贝叶保存和发展民族文化
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众多佛寺
保存下来的贝叶经多达几万部
这些贝叶文献
反映了傣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也为专家研究傣族的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
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今天
当地的许多寺院还沿用古老方法制作贝叶经
人们仍然可以看到刻经、诵经的场景
  
彩云之南
究竟还孕育了多少
像贝叶经一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跟随小布一起再来探索
👇
东巴画


图源:“云南公共文化云”公众号
东巴画是纳西族东巴文化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流传于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等地。其主要以木片、东巴纸及麻布等为材料,用自制的竹笔蘸松烟墨勾画轮廓,然后敷以各种自然颜料,色彩绚丽,历经数百年而不褪色。


东巴画多以纳西族民间信奉的神灵、传说中的祖先以及动植物等为主题,绘法以线条为主,色彩多用原色,构图以文字及绘画相结合,保留了浓郁的象形文字书法特征。许多画面亦字亦画,保留了浓郁的象形文字书写特征,而正因为其封存了最初的艺术样式,所以可以称得上是研究人类原始绘画艺术的“活化石”。

乌铜走银


图源:红河文旅


乌铜走银是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水填入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处理,时间久了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银纹图案,呈现出分明的装饰效果,古香古色,典雅别致。乌铜走银曾与北京景泰蓝齐名,并称“天下铜艺双绝”,然而如今却也濒临失传危机。


图源:红河文旅


“走”字是乌铜走银的精髓,白亮的银行走于乌黑的铜之上,像生命流动,动作和过程跃然眼前。乌铜走银就是以其繁杂的纯手工工序造就了其细腻入微的纯美艺术品。


乌铜走银工艺远比一般的铜银工艺复杂得多,除了独门的冶炼乌铜配方和走银技术,更需要全面掌握雕刻造型、书法绘画、微雕等技艺。2011年6月,“乌铜走银”制作技艺被正式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白族扎染


图源:“大理非遗”微信公众号


扎染主要盛行于云南大理白族地区。扎染古称“扎缬”“绞缬”,早在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染织之法。
白族姑娘染制的扎染制品、图案古朴典雅,线条飘逸洒脱,颜色朴实,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白族扎染显示出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一千多种纹样是千百年来白族历史文化的缩影,折射出白族的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与各种工艺手段一起构成富有魅力的大理白族织染文化。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南非遗

可不只有书法绘画等技艺哦

吃货看过来

↓↓↓


宣威火腿


制作技艺


云南大部分地方都有制作食用火腿的习惯,而其中颇具影响力的当数宣威市的宣威火腿。宣威市地处滇东北,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成就了宣威火腿的独特风味。


宣威火腿作为“中国三大名腿”之一,有1000多年的历史,300多年的成名史。一代代老匠人用传承的古法制火腿,2010年5月,“宣威火腿制作技艺”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东方的巧克力”

制作技艺


“巧家小碗红糖”作为巧家地道风物,有着300年古法手艺传承。早在清朝时期为皇家贡品,欧美人称它为“东方的巧克力”。如今是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巧家人一直坚持古法手工熬糖技艺,300多年来传承着小碗红糖最纯正的味道。


……


2019年12月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最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云南多家单位上榜,涉及122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包括花灯戏、傣族孔雀舞、乌铜走银制作技艺、蒙自过桥米线制作技艺等。



2020年12月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示》。其中,云南的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腾冲玉雕、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等共有23个项目入选,进入公示阶段。

云南非遗绚丽多姿

全省通过

“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民族未来”的理念

向世界展示了云南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赢得了较好声誉

文创实践

传承非遗工艺

保护文化基因

加快了云南非遗

走向世界的步伐


在2018年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璀璨云南,魅力非遗——中国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上,最具云南特色的云南民族刺绣、永胜珐琅银器、剪纸、皮雕、宜良竹编等100余件作品,让法国观众领略了云南璀璨的民族文化。



珐琅银器 图源: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站


2019“欢乐春节·中国故事”非遗展在徳国纽伦堡、柏林开启,云南省“剑川木雕”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段四兴,“剪纸”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高庆,“银器制作技艺”传承人董江山等传承人来到德国参加非遗展示活动。


傣族剪纸

彝族刺绣 图源: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站

面对这么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出台了什么样的

非遗保护举措呢?


早在2013年


云南省就制定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名称、保护内容、方针原则、保障措施、工作规范、法律责任等,做了进一步明确和规定。

 

其中,《条例》规定,开展区域性整体保护;对无法履行保护职责的项目保护责任单位进行重新认定;为丧失传承能力的代表性传承人继续保留待遇;实施旅游业收入反哺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这些条款均为全国首创。

 

2019年8月9日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省财政厅共同印发《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工作方案》。

 

其中,对深化资源调查工作、完善非遗名录体系、加强传承人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实施非遗分类保护、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实施非遗记录工程、加强非遗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行动计划、提高非遗宣传普及和传播交流水平、促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等任务做了部署安排。

 

2020年8月27日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发布了《关于公布云南省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的通知》,推出了10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详细介绍了线路所涉及的非遗资源。


这10条线路分别是
↓↓↓
“滇西·丝路云赏之旅”

巍山古城 杨峥 摄
“滇西·艺美云南之旅”

东巴舞 图源:“丽江日报”微信公众号
“滇西北·茶马古道之旅”

雨崩村 图源:“迪庆日报传媒”微信公众号


“滇中·云境探秘之旅”
元阳哈尼梯田 红河州委宣传部供图
“滇西南·逐味茶香之旅”

甩发舞 图源:“西盟云”微信公众号
“滇东·怡养休闲之旅”

云子围棋 图源:“唯美官渡”微信公众号
“滇西北·逸游秘境之旅”

独克宗古城 迪庆州委宣传部供图
“滇西南·神奇风情之旅”

无量山樱花谷 大理州委宣传部供图


“滇中·高原神韵之旅”

彝族刺绣 图源:永仁县人民政府网站


“滇东南·唱享云南之旅”


元江“云雾梯田”景观 图源:玉溪市人民政府网站


感兴趣的小伙伴
快点击下方图片
开启云南非遗之旅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载体
是先人智慧的体现
每一项非遗的背后
都饱含着非遗传承人的心血与智慧
让我们为云南的非遗代表性项目点赞
为非遗传承人点赞!
 
资料:云南省博物馆
部分内容整合自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网站、云南省文化厅网站、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站、新华网、中华网、“中国副刊”“云南画报”“国家地理中文网”“迪庆非遗”“大理非遗”微信公众号
其余参考文献:王明姣·傣族地区民众对贝叶经典籍的价值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大学,2016.
统筹:刘晓颖
策划:沐旭
制图:余思婷
编辑:普娅鑫 王希曌

推 荐 阅 读
 云南省202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告知书
● 延迟退休实施原则公布!下一步怎么改,重要信息看这里→
●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春风依旧“得意”,春雨即将“光临”
 春之伊始万木生发,所有美好都算“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