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物奇妙说④ | 来一场上亿年的“时空之旅”

云南发布 2021-10-08

开栏的话

今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将在云南昆明举行,“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本次大会的主题,充满对人类未来美好的寄望。


9月7日起,“云南发布”联合云南网推出“生物奇妙说”栏目,用通俗的语言、诙谐有趣的生物知识、丰富的新媒体表现手法,讲述云南生物多样性的奇妙故事。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这些都是令人向往的奇妙问题

本期
跟着小布
来一场上亿年的“时空之旅”
带你感受地球生命宏大的演化故事
探索生命的奥秘


5.18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
这里曾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海洋
在这片海洋中
我们发现了现今90%以上的
动物门类祖先
这是生物进化史上的一次奇观



对比地球46亿年的历史
大部分动物祖先
在其不到1%的瞬间中创生
这一现象
被人们冠以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但是这里并非乐园
当海洋风暴
卷起海底的泥沙滚滚而来时
许多动物瞬间被埋葬
尸体还来不及腐败
便转变成了栩栩如生的
软躯体构造化石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供图


留给古生物学家
一处千载难逢的宝藏
……

1984年
在玉溪澄江发现的
大量寒武纪动物化石
为国际科学界揭开地球生命演化的
“寒武纪大爆发”之谜打开了一扇窗户


澄江动物群
化石丰富、保存精美

完整再现了约5.18亿年前

多姿多彩的海洋世界


2012年
澄江化石地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这也是中国首个、亚洲唯一的
化石类世界遗产

澄江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来这里,与寒武纪面对面

2020年8月10日
玉溪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正式对公众开放
在这里
你能与寒武纪“面对面”
近距离观赏化石、了解化石

云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刘贵能 摄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是建在化石类世界遗产上
唯一的博物馆

视频拍摄:白迪云


澄江化石的保护范围有18平方公里,涉及世界遗产、国家地质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3块牌子。


建在化石类世界遗产上唯一的博物馆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答案当然是:拥有大量珍贵的化石。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巨大的“化石墙”。这是馆内最大的一个展品,也是目前国内博物馆中最大的化石墙。远看时,“化石墙”就像一幅背景画,不仅震撼且极具观赏性;近看时,还能发现墙内藏着的彩蛋——只要用心寻找,就能在岩壁中寻到化石的身影。



除了化石墙,馆内还有许多全球罕见的化石珍品。


例如镇馆之宝——人类远祖凤姣昆明鱼。一只小小的“鱼化石”为什么能够镇馆?这就要从它的价值说起。



在昆明鱼的身上,有三个第一:第一头脑、第一心脏、第一脊椎。这“三个第一”标志着脊椎动物大家族首次完成了基础器官系统的全面构成,迈出了向智慧人类演化的第一步。



除了“昆明鱼”,馆内还有完整程度非常罕见的奇虾、龙王鲸、巨犀、沧龙、巨猪头等珍贵珍稀的化石。


馆内打造的一个场景。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于2019年12月26日


在漫长的地质时间长河里
化石以自身的形态和特征
记录下了地球的演变和生物进化的各种真相
如果你想探索生命的奥秘
就来这里打卡吧!


长江中游金沙江畔

七彩云南地理中心

有一个古老、神奇、美丽的地方



在这里发现的

恐龙化石可以堆成“山”




这里是世界恐龙之乡——楚雄

1亿8千万年前的禄丰恐龙

曾在这片土地上傲视群雄

800万年前的腊玛古猿

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发展

至今在楚雄的红土地层中

还清晰地透露着

它们曾经存在的气息



楚雄境内发现的恐龙化石

其生存年代距今1.35-1.95亿年

时间持续6000万年

纵跨三叠纪、侏罗纪时代




在楚雄发现的恐龙化石

集中展示了

草食性恐龙、肉食性恐龙

脊椎动物化石和无脊椎动物化石

共埋一地的稀世奇观

这些记录着无数秘密的遗骸

等待着专家逐一破译



这里
还有着中国第一个
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和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恐龙遗址馆
同时也是云南省
彝文化、古生物、古人类、古文明的
“一彝三古”重要展示基地


如果大家有机会到楚雄的话
不要忘记打卡
中国禄丰恐龙谷遗址馆



楚雄除了是恐龙的故乡

还是东方人类之乡

在这里出土的

“牙齿”是中国最早



170万年前

元谋人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1965年

在楚雄州元谋县发现了元谋人化石

并发现了打制石器和用火的痕迹

证明元谋人

不但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还掌握了用火的技能



    元谋人,因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定名为“元谋直立人”,俗称“元谋人”。而“元谋”一词,出自傣语,意为“骏马”。


同时

“元谋人”

也作为中国人类历史的开篇

被写入中国历史教科书首页


教科书上的元谋人化石 |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除此之外

云岭大地上还生存着这些

“活化石”


植物界的“活化石”


郁云江 摄
>>桫椤<<


桫椤,又被称为树蕨,这种在恐龙时代就曾经繁盛一时的植物,虽然历经几亿年的演变,却依然保持着自身的本色顽强地生存在地球上,生长在崇山峻岭之间,它们被科学家形象地叫做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


在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境内的李仙江畔,这一珍稀物种的分布较为集中。为了保护这一物种及其生境,云南省人民政府于2005年批准成立了墨江西岐桫椤省级自然保护区。经过近20年的保护,保护区内中华桫椤种群分布及数量均得到大幅提升,最多的地方每公顷达到150余株。


>>水青树<<


在保山市昌宁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天堂片区分布着一个堪称“植物活化石”的古老物种——水青树。目前,已知数量在一万株以上。


工作人员在查看水青树的生长情况。昌宁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介绍,在被子植物中,水青树是单种属植物,与其他植物相比,具有木材无导管的特性,靠管胞和液泡进行水分输送。水青树属于落叶乔木,是第三纪古老孑遗珍稀植物,是裸子植物向被子植物演化的过渡类型,因此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


当地林业工作者表示,该树种对研究中国古代植物区系的演化、被子植物系统和起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价值,下一步还将采取更有效的保护措施,为水青树的繁衍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甲虫界的“活化石”


2021年5月,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云南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项目”团队对外宣布,发现采自苍山的甲虫“活化石”大卫两栖甲



两栖甲属于鞘翅目、肉食亚目甲虫,全世界已知仅1属5种,分布于东亚和北美。我国仅记录2种,即大卫两栖甲和中华两栖甲。


大卫两栖甲最初由发现大熊猫的大卫神父于1870年在四川宝兴采集到,后由法国昆虫学家卢卡斯于1882年描述和命名。


两栖甲体长1厘米有余,生活于高山溪流边,肉食性,数量稀少,分布极为狭窄。两栖甲起源于三叠纪,演化历史悠久,是一个孑遗类群,堪称甲虫的“活化石”。分布于我国东北的中华两栖甲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分布于四川西部的大卫两栖甲被列为“三有动物”。


王吉甲 摄


世界的奇妙等你不断探索
每周锁定“云南发布”生物奇妙说栏目
带你探究
云南那些奇妙的生物


往期阅读


难以置信,它们如此之……


它们能力非凡,超乎你的想象


千万别点开!我怕下一秒你会爱上它

统筹:刘红
策划:曹璐 包涛
部分内容撰文 摄影:李喜翠 李秋明
资料:玉溪市委宣传部、楚雄州委宣传部、普洱市委宣传部、大理州委宣传部

海报设计:姚振

编辑:杨静


推 荐 阅 读


● 中秋出行必看!
● 稳定和扩大就业!云南再出台14条措施
● 学校乱收费,家长可投诉!云南开展教育收费专项抽查

● 45名个人、5个集体拟获奖励!致敬英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