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省委书记点名表扬的5位医生,个个都不简单!

云南发布 2023-09-01

8月18日,全省卫生健康大会在昆明召开。会上,省委书记王宁点名表扬了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好医生”李桂科,“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光雪峰,全国“最美医生”张之道,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医生”、“索道医生”邓前堆,全国“敬业奉献好人”、“背篓医生”管延萍等一批英模典型,他们是推动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8月18日,全省卫生健康大会在昆明召开。雷桐苏 摄


云南
作为一个医疗卫生基础比较薄弱的省份
通过一代人接一代人的奋斗
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步
我们要学习好、传承好、弘扬好英模精神
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云南而不懈奋斗

今天小布带你
一起了解省委书记点赞的5位医生
↓↓↓

李桂科:践信守诺40年,麻风院成了幸福村



人物档案

李桂科,1957年4月生,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名誉主任、副主任医师,40多年如一日,倾尽心力为麻风患者做治疗、康复,在全县开展麻风生理、心理、经济、社会康复工作,不仅治愈了麻风院所有的病人,更是麻风康复者心中的“好医生”。



李桂科从1981年起在山石屏村扎根,从事麻风防治工作。他为身体出现溃烂的患者清创,与他们细心攀谈。为了病人,他“啃”下一本又一本的医学专著,还学习了打针、缝合伤口等手法,倾尽心力帮麻风患者治病、治心。对麻风康复者还承担起了代儿女尽孝、替父母尽责的分外之责。经过多年的努力,1990年,山石屏麻风院的病人全部治愈。2014年,山石屏麻风院更名为山石屏村,彻底脱掉了“麻风”的帽子。


在这之后,李桂科仍然在村子里忙来忙去,一边张罗为麻风康复者养老,一边为他们的后代谋出路。李桂科带着村里的年轻人修路、架桥、接水、修房、搞绿化……现在的山石屏村正逐步建设成康养之地。


光雪峰:40年不变的“医者父母心”



人物档案

光雪峰,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二级教授。从事心血管内科、介入心脏病学临床工作近30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白求恩”奖章,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云岭名医”称号。


1982年,从昆明医科大学毕业后,光雪峰一直从事心血管病内科、介入心脏病学临床工作。以前,云南在心血管疾病治疗、研究方面还处于滞后的境地,老百姓看病不方便,甚至因此耽误了病情。当时的光雪峰就想,一定要将云南的心血管治疗事业发展起来,让更多云南的老百姓受益。多年来,光雪峰和他的团队在手术室里度过了无数个夜晚,每台手术共同探讨、共同求教。在光雪峰的带领下,昆明市延安医院心内科得到迅速发展,团队的进步也使得云南心血管治疗水平不断向前迈进。


从医40多年,他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每一位病人,都能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每一天,不管工作多忙多累,光雪峰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

连续工作20个小时是光雪峰的常态,有紧急情况发生时,不管白天黑夜光雪峰都会立即赶到,因为在他的眼里,病人的病情不分白天黑夜。 一丝不苟、耐心细致、精益求精,这就是光雪峰,患者最信任的 “护心人”。


张之道:踏千山 尝百草 兴彝药



人物档案

张之道,云南省著名彝族医药专家,参与我国第一部彝药专著《彝药志》和《中国彝族药学》编写及“中国彝族药物标本库建设”等工作,被评为楚雄州敬业奉献模范、“感动彝州”十大人物、“云南省荣誉名中医”、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全国最美医生”等。



60多年前,在禄丰县小窝村的张之道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便萌生了学医的想法,希望用自己的努力,为彝区农民群众解除病痛。自此,张之道艰难地走上了自学成才的道路,向民间医生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

他跑遍云南山山水水,采集药材标本、拜访民间医生,穷尽一生心血致力于彝医药的挖掘、整理和传承,在实践当中不断创新,经过不懈努力使彝药有所发展。


张之道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总是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始终坚持常年为周围人民群众看病并很少收取费用,对困难群众实现免费医治。如今,已经快90岁高龄的他仍然在门诊坐诊,参与疑难病例的会诊。

张之道不求闻达,在彝医药事业发展的重大节点建言献策,尽所能积极弘扬推广民族医药,惠及千家万户。

2022年,他获得楚雄州首届“兴楚人才特别贡献奖”,所得的50万奖金全部捐献给了楚雄州中医医院,用于支持中彝医药人才培养和科研能力提升。


邓前堆:坚守初心终不凡

人物档案

邓前堆,1964年出生,云南福贡人,1983年至今担任拉马底村乡村医生,被群众称为“索道医生”。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卫生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全国职业职工道德建设标兵个人”、第八届中国医师学会“医师奖”、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医生”、卫生部“白求恩”奖等荣誉。



在怒江流域的拉马底村,山高谷深、地势陡峭,6个村民小组被湍急的怒江一分为二,曾经一条100多米长的索道就是来往两地的桥梁。1983年,年仅19岁的邓前堆,取得从医资格后,回到拉马底村当上了一名乡村医生。

曾经,为了给群众看病,他每天冒着生命危险,仅靠一套滑轮,一根绳子,在没有其他任何保护的情况下通过距江面30米高100多米长的索道,不辞辛劳坚持为百姓送医送药。不管本村外村,无论白天黑夜,不管山高路远,只要乡亲们病了,他都随叫随到,经常深夜出诊救治急重病人。而且邓前堆从来不收出诊费,尽可能为患者节省医疗开支。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邓前堆行医三十多年,全年无休,天地间随处是他的“诊疗室”,人们亲切地称他为“索道医生”。
如今村里架起了桥,修好了路,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邓前堆的白色面包车成了他的出诊车,也成了村民的“救护车”。
2022年9月,邓前堆有了一个新身份——“家庭医生”,针对那些不方便到村卫生室就诊的婴幼儿、妇女和老年人展开定期的家庭随访,尽心尽力地守护着村民们的健康。
管延萍:用大爱为村民走出健康之路



人物档案

管延萍,中共党员,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卫生院副院长,荣获“全国最美支边人”“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好护士”“中国好医生”“中国好人”“广东好医生”“云南省第七届道德模范”“2020年珠海市先进工作者”等17个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



2017年3月中旬,管延萍前往金湾区对口帮扶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开展医疗帮扶工作。到了贡山,大山里的少数民族同胞有些听不懂普通话,管延萍靠翻译、靠身体语言,不断跨越障碍,耐心细心为村民看病治疗。当时,还有很多村落未通公路,出入全都依靠在悬崖峭壁上凿出来的羊肠小道。管延萍用背篓将心电图机、B超机等医疗器械背进大山,为村民们提供医疗服务。久而久之,“背篓医生”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



为了帮助更多大峡谷群众,她主动将扶贫支医时间从半年延长至3年。除了起早贪黑地给人看病,她还带领同事上山下乡免费给村民健康体检,为全镇5143人建档立卡,使贫困人口享受10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延萍计划在做好公共卫生工作的同时,针对当地易患疾病,积累大量素材做研究报告,为当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提供决策依据和启发。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每一位医护人员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

践行服务初心

勇担责任使命


今天恰好是中国医师节

让我们

向所有健康守护者致敬

向广大医务工作者道一声

节日快乐!


来源:云报客户端

编辑:张晓橙 普娅鑫 李楠







推荐阅读


●第4届中国—南亚合作论坛在昆开幕 共建更加紧密伙伴关系 推动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王予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孙海燕致辞

●第十届大理国际影会即将举办!十大特色亮点抢先看→

●最高104万元!昆明二孩、三孩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最新调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