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三尺讲台 一片丹心

云南发布 2023-09-19

  教师,是“园丁”,是“蜡烛”,是我们人生的引路者,更是这个时代的筑梦人。


  他们坚守三尺讲台,用浸润着汗水的粉笔,描绘着学子们绚丽多彩的梦想,滋养着学子们开满鲜花的心田。他们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爱岗敬业、默默耕耘,呕心沥血、倾情付出,用无私奉献诠释教育的真谛,用坚守践行园丁的使命。


李青霖:提灯引路 育梦成光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年年月月,点亮星辰;陪伴懵懂的孩童成长,写就教育人生。”这是曲靖市第二小学校长李青霖的人生格言。
李青霖

  1991年,李青霖从曲靖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曲靖市第二小学任教。30余年深耕基础教育,书写了一个个动人的教育故事。
  身在三尺讲台,李青霖心中牵挂着千千万万个孩子的成长。
  刚做班主任时,为了让班里一个单亲家庭的女孩和其他孩子一样快乐成长,李青霖用微薄的工资给女孩添置衣物,在自己狭小的单身宿舍给女孩辅导功课,直至毕业。以爱育人、以心待人。那些年,她手写了上百本教案,钻研了许多教学方法,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法,她执教的第一届毕业班获得了众多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她始终沉潜在语文的世界里,满怀一颗诚挚的心,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语文不是象牙塔,要接地气,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她的语文课清新自然、富有韵味,潇洒的粉笔字、妙趣横生的课堂氛围、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让孩子们学会了观察和欣赏、想象与思考。
  2019年,李青霖提出“全员思政”教改模式。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李青霖坚持把“特色思政”贯穿始终,拓展课程资源,主编了《对党的朴素情感》《阳光路上》等校本教材。开办红领巾电视台,组织红色主题少先队班队会,布置红色作业,在孩子们的心中植入红色基因,传承民族精神,引导孩子爱党、爱国、爱家、爱人民。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帮助更多的青年教师成长起来,才能提升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作为学校校长,李青霖把教师培训作为工作重点,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她的教学名师工作室培育了2名“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和数十名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如今,她立足课堂,带领老师们开设经典诵读、古筝、版画、舞龙等40余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课程,让学生在个性与创造共生的课程文化中自由生长。
  今年8月,李青霖入选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我的工作很平凡,只是尽力做好每件普通的事情。”她认为,只有脚踏实地干教育,春风化雨育人才,才能育得“鲜花”朵朵开。


于黎:立德树人 科研报国


  不久前,云南大学省部共建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于黎和四川大学刘建全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上联合发表论文,揭秘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黔金丝猴的身世。

于黎(右二)
  “破解我国小熊猫身份之谜”“探寻怒江境内中国金丝猴新种群”“揭秘金丝猴属物种适应高原环境的秘密”……自2004年扎根边疆以来,这位青年女科学家立足西南地区丰富的动物资源,聚焦生物多样性演变机制及资源生物持续利用的分子基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科研成果,为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是科技建功的“女英豪”,于黎还是传道授业的好老师。从普通教师到全国优秀教师,她常学常新、因材施教,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立德树人,科研育人。”在于黎看来,将国际前沿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让教学贴近学科前沿,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以科研反哺教学的目的。为此,她不断探索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各自学科特色的专业课程,采用系列讲座开设《生命科学前沿进展》《进化基因组学》和《专业原著选读》。课程由她和国内前沿生物学家作为主讲,专题涉及生物学各学科专业领域,并鼓励跨学科交叉专题。在教学方法上,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参与实验和科研活动,指导完成《科研实训研究》和《毕业论文设计》以及《暑假科研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通过研究性、探究式、互动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深化学生对专业领域的认识,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既教书更育人,她指导1名研究生成长为党支部副书记、13人获得博士学位、32人获得硕士学位。她先后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全国优秀教师、中国动物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动物学会“长隆奖”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
  “作为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要将求真求实的科研精神传承下去,牢记立德树人初心,不忘科技报国使命。”于黎说。


马琼郭:扎根山村 心育桃李


  教师节前夕,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博南镇坡脚村完小教师马琼郭正在组织排练教师节庆祝活动。
  从教二十三载,繁重的工作任务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让马琼郭的身体多处亮起了“红灯”,无奈只能辞去教导主任职务。然而,她依然充满激情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与学校的其他工作中。
马琼郭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马琼郭的座右铭。幼时的马琼郭惊叹小学老师的博学多才,上能当“法官”、下能修课桌,也深感老师的用心用情,让她萌发了成为一名教师的人生理想。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后,马琼郭像园丁一样,用心呵护着每一朵“花朵”,更是倾注了满腔热情去帮助那些待放的“花蕾”。班里最孤僻的孩子在她的关怀下重拾信心;原来不懂得尊敬他人、厌学的孩子在她的教育下明确表达了学习、做人目标……帮助每一个孩子成为快乐的学习者,是她作为教师最大的成就,这也是鼓舞她一直向前的不竭动力。
  马琼郭潜心教学研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始终如一抓好阅读、写字和作文教学,切实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翻开学生的课本,在文章空白处闪耀着孩子们内心最真切的独白,记录着他们自主学习的智慧结晶,一批批校级“小书法家”在课堂中孕育而生,发现生活与作文的联系让孩子们有话可说……只要有利于学生能力提升的方法,她都坚持践行。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课后的马琼郭也没有停下脚步,总是与同事们一起研讨学科教学问题,分享教学心得,积极指导年轻教师探索实践教育教学新思路,10余位优秀的徒弟就是她胸前闪亮的勋章。针对山区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她组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活动,主持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做到研究有课题、有活动、有实效、有成果、有推广,助推了学校的教学教研发展。
  “继续做好孩子的引路人,静候桃李满园。”对于马琼郭而言,先后23次被授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称号是荣耀,更是肩上的责任和担当。


谢蓉殳:潜心教学 润物无声


  “虽已从教30多年,但从不随意走上讲台,事情再多也要把备课放在第一位。”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年新教师岗前集中培训会上,语文教师谢蓉殳分享了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扎根教学一线34年,潜心教书育人,谢蓉殳一直对三尺讲台保持着敬畏。在她看来,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怀揣着理想信念走上讲台,向孩子们授业解惑的时候,便有了光彩。1989年,谢蓉殳开启了她的教学生涯,为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常常学习到深夜。“小到一个字的读音、一句古诗词的含义,大到一本小说的多面立体人物形象,若发现有争议的主题,我都要弄懂之后才敢弛然而卧。”她说。
谢蓉殳
  在学生们眼中,谢蓉殳是个学识渊博、雷厉风行的可爱老师,经常和他们分享文史故事,讲课时激情四射,双手也会跟着舞动。“教育必须触动心灵,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倦。”这是谢蓉殳的教育理念。她认为,语文教学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要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不能只停留在工具或手段上,语言应该是为文化服务的。”她积极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沉入文字深处,品味和咀嚼语言的丰富内涵,采用的“目标教学法”取得了显著成绩。努力让学生现在想读书,将来会读书,一生都乐于读书,是她追求的终极目标。
  担任西双版纳州“学科带头人”后,谢蓉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学校语文教研组为载体,科研课题为依托,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立足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开展语文教研活动,编订了谢蓉殳学科室成果集——《桐山听取清凤声》,主持州级课题《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和策略研究》。她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共同学习、提高的平台,影响和带动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养了一大批业务能手。
  “从教34年,最欣慰的就是自己从来没有懈怠过,对工作永远葆有一份激情。”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谢蓉殳潜心教学,用青春年华铺就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之路,用热爱和坚守点亮梦想,在平凡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教育人生。


姜国庆:深耕职教 坚守匠心


  从生产一线到三尺讲台,从转炉炼钢工到人民教师。扎根职业教育十五载,变化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姜国庆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情怀。
  刚入职时,姜国庆只是昆钢三炼钢厂的一名普通炉外精炼工,他坚持每天写工作日记,将每炉钢的数据都记录下来,追求精益求精,遇到问题就向老师傅请教,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正是在生产一线的日积月累,让他拥有了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为之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姜国庆(右一)
  从炼钢厂调入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后,姜国庆开始钻研教学理论和方法,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升自身业务素质与能力。具有13年丰富教学经验的他承担着冶金技术及相关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他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把理论教学与技能传授相结合,除了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解专业知识和技术要点之外,还在实际操作中“手把手”把自己所积累的技术经验和心得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同时,他还承担学院学生下厂实习实训、毕业论文指导、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指导等工作。
  学校招录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山区、农村,很多学生对专业选择、职业规划都不明确。为此,姜国庆利用课堂开展思政教育,鼓励学生珍惜求学时光、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及早做好就业规划。他以昆钢、宝武钢铁生产一线的技能大师为例开展教育教学,引导学生在岗位上绽放自己的光芒。2022年,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级)—金属冶炼与设备检修项目,荣获“团体一等奖”,个人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将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姜国庆培养的30多名大赛获奖优秀毕业生,大部分成为了昆钢的技术骨干。
  除了日常教学工作,姜国庆还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积极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2022年至2023年,共完成4个班233人次的转炉炼钢工职业资格取证培训及考评工作;积极推进并完成企业职工职业技能线上教学视频的录制与课件制作;主动参与企业职工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申报材料—职业标准、教学大纲、试题库、理论与实作试卷、考评标准等资料的编写,为昆钢一线职工提高冶金专业技术水平给予指导和帮助。


撰文:陈怡希 崔语珊 荣悦辰来源:云南日报编辑:王艳






推荐阅读




●全省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要求:坚持好运用好第一批主题教育经验做法 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取得高质量好效果
●一封来自省委、省政府的慰问信!●每5年评选一次!云南省名中医评选办法来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