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南,大胆地往前闯

云南发布 2024-01-06


  2022年最后一天,以“奔向新起点、新希望、新时代”为主题的“瑞马”开跑。这是一场跨国马拉松,跑者们顺利完赛,通过国门回到云南瑞丽。
  奔腾的“马”驰入开放的“门”,大地执笔,一个“闯”写在了祖国西南边疆。用最热的“网梗”形容——这一刻,仿佛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马拉松比赛结束第二天,2023新年钟声敲响,如今岁末回首发现,那杆如椽大笔竟然这般精准,一个“闯”字贯穿了云南的365天。



闯出“动静”



1月28日上午,春节收假第一天,省委、省政府举行2023年一季度重大产业项目调度暨开工推进会。雷桐苏 摄


  癸卯新年首日,“千亿大单”闯入云南。一天也不耽搁,一天也不懈怠,云南举行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产业项目调度暨开工推进会,计划开工675个项目,总投资197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64亿元。
  云南为什么如此“着急”?无需讳言,那是因为欠发达的实际。物有甘苦,尝之者识。云南曾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新的任务又摆在了面前——与全国同步实现现代化,云南必须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于是,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迅速行动,马上干起来、闯起来,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要加速。
  紧接着,我们闯到了“最能闯的地方”。2月1日至2日,省委书记王宁率队到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调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谋划,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接续奋斗、实干兴滇。

在广袤的云岭大地,“西畴精神”始终焕发着光芒。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文山州西畴县曾被外国地质学家断言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99.9%的国土面积属于山区,是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但西畴人民没有放弃,不能因地制宜谋发展,那就“敢教日月换新天”!一点点凿、一锤锤敲,硬是把怪石林立的荒原变成宜业宜居的绿洲。
  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西畴精神”正是对“闯”字的绝妙诠释。正处于爬坡过坎、奋发图强的云南,更需要赓续“西畴精神”,以新时代的“西畴精神”激励实干兴滇。
治理后的西畴县兴街镇三光片区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这是明朝杨慎笔下的云南。时光之矛倏地射向万物复苏的三月。这时,“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闯入了所有人的视野。

大理与风花雪月,成为了浪漫的代名词。杨继培 摄


  “去有风的地方”尽览风花雪月,去“象”往的地方收获平安吉祥。从体验到共建共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全网阅读量超225亿次,不仅蓦地就闯入了屏幕前的双眼,更吸引“半个中国”、带动近10亿的旅游人次,把生态绿色、多姿多彩、和谐幸福、开放包容的“限定版”惊喜留在了世人的心间。所以有人说,一日长一丈,云南在天上;看今朝:一日解一忧,云南在身旁。
  或“动”如脱兔,或“静”煮时光,癸卯兔年伊始,云南“动静”着实不小。


闯出“东西”



  2023年,很多网友评价云南:有点东西。意思是云南全年就没从热搜榜上下来过,无论阳春白雪的,还是人间烟火的,热搜总会说——我是云南的。

孟连牛油果长势良好 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云南确实“有点东西”,而且有很多“东西”。比如从“洋物”变成“土特产”的孟连牛油果,连省委书记都竖起大拇指点赞,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学习孟连的思路和做法,既要发展高端高品质特色农产品,又要创新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苗木和技术入股企业占30%,土地入股的农户占30%,县属国企管理公司以及合作社、村集体占40%。这就是孟连牛油果产业的“334”利益分配机制。9月13日至15日在迪庆藏族自治州调研期间,王宁书记在德钦县云岭乡日仔村调研高原葡萄产业时,再一次地提到了“334”,强调要学习借鉴孟连县牛油果“334”利益分配模式,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农民收益保障机制,鼓励采用农户和村集体入股分红等方式,提高农民在全产业链发展中的增值收益,更好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发展。10月16日至17日,在楚雄彝族自治州调研时,武定县以永银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探索农户与合作社、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双绑双带”利益联结,再次吸引了省委书记的目光……
  实际上,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正是云南2023年始终关注的重点。农业是富民产业,而“大国小农”却是基本国情和农情。通过企业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提高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实现“小、散、弱”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关键环节。因此,如何建立稳定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惠及更多农民群众,这是一道绕不过的必答题,而且必须要答好。
资料图 在独龙江乡巴坡村,村医孟文新给独龙族老人马桂英测量血压。
  与此同时,云南正大力建设的“家门口的好学校”“家门口的好医院”,则尽可能地不让人民群众为了上学和看病“东奔西跑”。
  2023年中,云南相继召开两场大会,全省教育大会、全省卫生健康大会。一场抓教育——点亮万千梦想;一场抓卫生——托举幸福安康。
  “抓今天云南的教育,就是抓云南未来的发展。”
  “抓卫生健康事业,就是抓广大人民群众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
  随着两场会议的召开,《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云南省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两个重磅文件相继落地,既明确了未来三年云南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诸多政策“干货”还直接回应了人民对教育健康的美好期盼。
孩子们在校园里快乐地成长 陈飞 摄
  同时,这还是对“五道思考题”的答题者们最直接的检验。学习了什么?调研了什么?谋划了什么?实施了什么?干成了什么?一个地区的发展快慢,关系到一方群众的民生福祉,关系到一支干部队伍的作风效能。
  诚如网友所言,2023年的云南“有点东西”;为了民生福祉,2023年的云南“无问西东”。


闯出“魄力”



  不难发现,2023年的云南敢想敢干,闯出了“动静”,闯出了“东西”,更闯出了“魄力”。这是一种时不我待的魄力,一种胆大心细的魄力,一种后来居上的魄力,更是一种不破不立的魄力。
  “魄力”即“破立”。
  2021年底,全国工商联曾在31个省(区、市)200余个城市开展2021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问卷调查。在此次调查评价中,云南得分69.47分,低于全国平均分7.65分,排全国第21名,在西南6省(区、市)中排第4名。作为对营商环境变化感知最为敏锐的民营经济,过去十多年,其占GDP的比重长期徘徊在46%左右。
河口口岸 黄翘楚 摄
  不破不立。云南大抓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把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作为抓产业的重要方法和路径,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推动产业融入大循环双循环,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2022年,民营经济占GDP比重首次过半,今年又达到了53%,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撑起了“半壁江山”。
今年是南博会举办的第10个年头,南博十年,云南与南亚国家贸易总额增长了2.5倍,数字经济等新贸易业态发展向好。杨峥 雷桐苏 陈飞 黄兴能 胡妤雅 顾彬 摄
  在激荡的2023年里,云南大抓招商引资,先后举办南博会、全球华商聚云南、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等。10月,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明确开展“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政企共同找问题,查找并解决110多项行政审批堵点难点……
  终于,在全国工商联2021年底的那次调查评价两年过后,2023年12月26日至28日,全国工商联十三届二次执委会议暨民企助推云南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昆明召开,全国各地的民营企业家给予了云南营商环境非常高的评价。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云南、投资云南,愿意携手打造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共拓商机、共赢发展、共创未来。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山潮水潮不如人来潮。“云南效率”“云南服务”“云南诚信”营商环境新品牌逐步建立起来!
  “进入新时代以来,云南省GDP分别于2012年迈上1万亿元台阶、2018年迈上2万亿元台阶,今年预计达到3万亿元左右。”时值岁末,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云南经济破浪前行、量质齐升,有目共睹。一天后,《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其中一句话格外掷地有声:迈出了“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的坚实一步。
  当前的云南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最吃劲的阶段,这“坚实一步”殊为不易,是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担当实干的结果。大道至简,实干为要。2024年是“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的关键之年,更需要全省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保持闯的劲头,锚定目标、真抓实干、以高质量落实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今天是2023年12月31日,“上合昆明马拉松”在春城鸣枪。起点位于云南海埂会堂附近,明媚的阳光下,不远处红底白字的横幅醒目非常: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


统筹:锁华媛

撰文:李星佺

海报设计:鲍子仟

编辑:李楠 包涛






推荐阅读




云南印发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


民族服饰走向世界,就是这个范儿


事关云南省青年科技奖评选!云南四部门印发通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