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新发布|以高质量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服务保障云南高质量发展!
7月15日下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云南海埂会堂,召开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场,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省委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小组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深改委要求,围绕健全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作为重中之重,把准改革方向,突出问题导向,加强系统集成,狠抓改革落实,在各成员单位共同努力下,先后完成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任务300余项,推动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制度效能更加凸显。
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树立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用人导向,系统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
抓好政治建设。制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工作机制,抓实党内集中教育,健全“第一议题”制度,加强干部政治忠诚教育和政治训练,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做深做实政治素质考察。及时修订政治素质考察办法,分领域、按单位细化制定政治素质考察清单,采取一线蹲点调研方式,对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全覆盖开展政治素质考察。
调优领导班子结构和功能。出台加强州市、省直、高校、国企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政策,实施党政“一把手”选优配强计划,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机制,开展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双百计划”。
深化干部教育培训。健全理论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制定全省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省属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分级分类实施“一把手”、年轻干部、中层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4个政治训练计划。
完善监督激励机制。完善从严管理干部制度体系,修订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建立重点领域政商“旋转门”“逃逸式辞职”问题常态化排查和会商机制,规范领导干部兼职审批流程,常态化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出台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关心关爱条件艰苦高海拔地区党员干部等政策,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
科学编制人才发展规划,持续优化“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不断提升人才集聚力、平台吸附力、创新驱动力、生态影响力。
围绕急需紧缺抓引进。编制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开展“滇籍在外人才暖心回流工程”,创新开展“一事一议”引才、“以才引才”、柔性引才,深化博士招引三年行动,每年引进1000名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
围绕素质提升抓培养。推进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编制滇中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方案,推进西南联合研究生院实体化运行,建成全国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科创平台38个。
围绕服务发展抓使用。实施专家人才服务在建重大产业项目和重点产业龙头企业三年行动,持续选聘省科技副总和产业导师,启动“金融特派员”试点。扩大用人自主权试点范围,持续开展领军企业自主认定高层次人才试点。
围绕开放合作求突破。建立毗邻地区协同发展机制,推动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人才协作,发挥好腾冲科学家论坛作用,支持中老铁路沿线州(市)打造人才走廊,稳步推进国际人才通道建设。
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边三好”重要指示精神,实施建强边疆党建长廊三年行动,启动“百企联村”行动,扎实推进“四位一体”项目建设,开展“国门党建”联建和“双强口岸”争创。
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制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培养和后备力量储备三年行动,出台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提质增效措施,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就业促进模式。
着力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年行动,开展试点工作,下发乡镇行政职权“两个目录”,指导各地编制基层权责清单,精简村(社区)外部挂牌3.5万余块,全面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体系,招聘1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担任基层治理专干。
提升新兴领域党建质效。制定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工作措施,全覆盖在街道成立两新党委、在城市社区设立两新党建工作站,开展党建引领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试点。
完善党员从严管理机制。实施发展党员培源提质行动,建立党员应急动员机制,出台加强县级党校办学能力建设的措施,提升党员培训质量。
推进分类改革。深入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定职级公务员管理办法,稳步推开审计机关专业技术类和部分领域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制度实施工作,统筹推进政法领域分类改革。全面推开参照管理单位规范设置,探索建立参照管理单位动态管理工作机制。
破解基层“留人难”问题。推动职级晋升、表彰奖励、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等向基层公务员倾斜。加强对乡村振兴等任务较重乡镇编制资源保障。认真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县乡机关公务员录用倾斜政策,新录用公务员优先补充到县乡机关。出台规范借调规定,常态化开展借调基层工作人员清理。
基层公务员队伍是党和国家政策落实到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云南紧盯基层“留人难”、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建立公务员到基层磨炼、在基层成长、从基层选拔的培养链条,形成良性循环,积极营造一线建功大环境。主要的做法有三个方面。
坚持资源向基层倾斜。出台职级晋升、职级职数统筹、职级公务员管理等办法,探索建立县以上机关公务员向下流动、优先晋升工作机制;加强对乡村振兴等任务较重乡镇编制资源保障;连续5年开设“基层公务员能力提升云课堂”,每月开展1次线上直播培训,累计超100万人次参训。
坚持力量向基层下沉。每年超过80%的新录用公务员补充到县乡机关,不少于10%的招录计划用于定向招录服务基层项目人员等;严格落实乡镇新录用公务员5年服务期的要求,出台规范借调规定,严控从基层借调工作人员。
坚持关爱向基层凝聚。明确乡镇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比例可提高至25%,艰苦边远乡镇提高至30%;历次“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评选表彰中基层占比超70%;认真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乡镇工作补贴等政策。
在体制机制上,健全完善各级党委对深化改革、依法治省、国家安全、网络信息、审计、外事、教育、农业农村等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加强相关领域工作的总体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在此次机构改革中,组建中共云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成立中共云南省委金融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全省金融工作,督促指导地方金融系统党的工作;组建省委科技委员会,统筹推进全省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对科技发展重大规划、重大政策的研究。
在职能配置上,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强化省市县各级党委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部门的职能职责,加强对机构编制、公务员、新闻出版等工作的归口协调职能,更好地统筹本系统本领域的工作。积极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聚焦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等主要职能,调整完善乡镇(街道)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
在机构设置上,省市县主要机构设置同中央保持基本对应,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工作体系,确保有效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统筹设置党政机构,将依法治省、财经、审计、外事、教育、农业农村等党委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设在相关政府部门,理顺职责关系,优化组织结构。在此次机构改革中,省市县还新组建了党委社会工作部,把人民信访、基层治理、“两企三新”党建、社工和志愿服务等工作统筹起来,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下一步,将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工作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续调整优化重点领域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机构编制服务保障。
“一”就是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边三好”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一条主线”。
“二”就是建强乡镇干部和农村党员“两支队伍”。提高乡镇编制使用效率,每年提拔一批优秀乡镇党政正职,逐步提升乡镇干部收入;加大边境地区党员发展力度,新发展党员数量不断增加。
“三”就是提升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三种能力”。一是扩大覆盖,提升组织力。三年来,25个边境县(市)新成立党支部1500多个,抵边村民小组党员“空白”全面清零。二是减负增效,提升统筹力。聚焦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完善乡镇(街道)权责清单,规范村(社区)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三是强化保障,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抵边村、社区工作经费,确保有钱办事、服务群众。
“四”就是用活“四个抓手”建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一是人才返乡“建村”。二是集体经济“强村”,累计在边境县(市)投入7.85亿元,扶持1086个集体经济项目,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24万元。三是百企联村“富村”,推动国企、民企与抵边村结对共建。四是四位一体“美村”,整合资金6.15亿元,实施一批建强基层组织、发展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治理水平“四位一体”建设项目。
“五”就是统筹好党政军警民“五方力量”守土固边。在边境乡镇全覆盖成立联合指挥中心,共同抓好组织建设、巡逻巡防、应急处突等工作。
扩大编制管理自主权,人才调配更高效。支持“试点单位”在年度用编计划内实行编制使用备案制,并将备案办理流程、备案受理要素、不予备案情形等事项以清单形式一次性告知,有效提高编制使用效率。同时,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使用效益,用于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
扩大人事管理自主权,选人用人更灵活。支持“试点单位”在核定的编制总数、岗位总量内,自行制定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标准条件和工作方案。支持“试点单位”在规定的岗位结构比内,根据需要适当增加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自主开展岗位聘任。目前,各试点单位先后全职引进博士1500余人。
扩大收入分配自主权,成果转化更积极。简化绩效工资总量审批程序,支持“试点单位”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完善科研教学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出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具体管理办法,足额兑现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
扩大经费管理自主权,经费使用更有效。支持“试点单位”根据不同类型科研项目的研发进度、资金需求等,合理制定经费拨付计划,探索实行科研经费差别化预算执行考核。在省基础研究计划、科技人才和平台计划项目中推行经费包干制。
扩大人才引进自主权,人才评价更精准。依托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支持“试点单位”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引进符合条件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首批遴选产生顶尖团队2个、云岭学者2人。支持“试点单位”从全职引进人才中自主认定“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产业创新人才30名、首席技师5名、青年人才8名。
近年来,云南选树了一大批公务员先进典型,社会各方面反响较好。为更好地发挥这些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请问采取了哪些措施? 一直以来,省委高度重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这几年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加大先进典型事迹学习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微信等载体,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把先进典型纳入公务员培训师资库,安排先进典型谈体会、作交流,努力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
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近年来,云南在以人才驱动新质生产力、支撑重点产业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近年来,省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人才是创新之核、发展之要、强滇之基”,在以人才驱动新质生产力,支撑重点产业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工作举措。
强化产业人才政策支持。出台《关于人才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和领军企业自主认定高层次人才试点、“科技副总”“产业导师”选派等30余项措施,从产业人才引、育、用、留等全过程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支持有力的人才服务重点产业发展政策体系。
加强产业人才自主培养。加大省级人才计划对产业人才的支持力度,2023年度入选“兴滇英才支持计划”的重点产业领域人才占比达61%。布局建设12所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建设21个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新建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产业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不断增强,重点产业人才总量持续增长、达到174.58万人,占全省人才资源总量(670.57万人)的26%。
提升人才服务产业效能。组织省内外193名院士专家组建20个专家人才产业服务团,为我省在建重大产业项目和重点产业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从北京大学等选聘110名人才到省内企业任科技副总、从省内企业选聘58名人才到高校任产业导师。以产才融合为重点,组织实施人才工作示范项目建设。试点选派金融特派员,组建金融人才政策服务团,加速推进产才深度融合。
优化产业人才发展生态。出台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容错免责办法,将省属国有企业纳入用人单位人才自主权改革试点,在云投集团等5户企业试点开展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加大人才住房保障力度,发放“兴滇惠才卡”4500余张,为高层次人才提供12个方面26项的人才礼遇,常态化开展人才政策上门讲、意见上门听、服务上门办,人才宜居宜业生态持续向优向好。
全面系统强基层,堡垒在一线筑牢。出台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5年行动计划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一是大力锻造头雁队伍。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连续6年开展学历、能力水平“双提升”行动,组织4.5万名村干部参加本专科学历教育,村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学历占48.6%。二是充分激发党员活力。连续5年组织“万名党员进党校”,完成对105万农村党员每人两轮以上培训;从12.3万名返乡创业人才中发展党员1.1万余名。三是加强基层基础保障。探索实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提高村干部待遇报酬。
作用发挥在基层,成效在一线显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全力以赴守底线、聚人心、固边疆,让各族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安康。一是“补短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5年累计投入省级财政资金15.1亿元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二是“筑同心”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广泛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深化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三是“促善治”夯实稳边固边基础。推行“十户联防”网格治理模式,选树“云岭先锋强边固防示范村”,以党建强引领边境地区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省委倡导和树立“十种鲜明导向”,着力解决“十种典型问题”,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得到激发,请介绍一下近年来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方面的工作情况。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省委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大力倡导和树立“十种鲜明导向”,着力解决“十种典型问题”,推动全省党员干部的政治执行力更加坚定、带头作用更加明显、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解决问题能力更加过硬、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重点抓了以下工作:推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解决好乱作为问题。树立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用人导向,把正确政绩观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完善和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评价办法,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整改整治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同时,加强监测预警,对政绩观偏差问题早发现、早处置。
加强激励保护,解决好不敢为问题。健全完善关心关爱、正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制度体系,通报表扬在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中表现突出的10名优秀县委书记;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受处分干部关爱教育和评估任用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
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解决好不善为问题。聚焦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战略、重大项目、重点任务,每年举办100期左右培训班;深入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双百计划”,3年来共选派300余名厅处级干部挂职锻炼、66名干部驻企驻园服务,1500余名干部人才到27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组团式”帮扶,全面提高能力本领。
下一步,省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四重”用人导向,坚持“谁干事就支持谁,谁干成事就重用谁”,持续健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制度机制,以干部之干带领全省人民拼搏奋斗。
看发布会实录
整合自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编辑:孙浩 马正麟
推荐阅读
云新发布|擦亮民生幸福底色!云南大力推进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
云新发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看云南→
云新发布|推动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云南社会体制改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