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你以为外卖小哥已是新加坡一道永久风景线时,更有效率的它们已悄悄上位了

联合早报 新加坡鱼尾文 2022-08-22

上个月初,送餐平台foodpanda宣布跟三家配送机器人公司合作,测试用机器人送餐。这是本地主流送餐平台首次测试配送机器人,引起不少国人关注。

三家配送机器人公司之一的新石器无人车预测,配送机器人普及化,将给人类带来全新生活方式,为消费者提供触手可及的智慧服务。

Whizz Mobility和foodpanda合作,在南大提供送餐服务。(蔡家增摄)

机器人自动把餐食、邮件、包裹等送上门,这些在科幻电影里出现的情节,或许很快会在新加坡出现。上个月初,送餐平台foodpanda宣布跟三家配送机器人(也称无人配送车)公司合作,测试用机器人送餐。这是本地主流送餐平台首次测试配送机器人,消息一出,引起不少国人关注。

这三家配送机器人公司为Whizz Mobility、宝科数码(Otsaw)和新石器无人车(Neolix),它们的测试区分别在南洋理工大学、榜鹅组屋区和国大大学城(UTown)。


宝科数码的Camello今年2月起在榜鹅组屋区里测试(受访者提供)

新石器无人车采用模块化货箱设计,能根据场景需求变化功能。(受访者提供)

协助送餐员 “最后一公里”

foodpanda高级业务和创新经理米罗巴诺维奇(Miro Banovic)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foodpanda身为一家科技公司,一直在探索如何利用各种科技,让送餐更有效率。他说:“当送餐更有效率,便可以降低每趟的送餐费,顾客因此可以省钱。这些机器人能在‘最后一公里’帮助我们的送餐员,让他们不须要配送全程,可以在同一个时间内接收更多订单。随着机器人的数量增加,我们将能达到规模效益,降低成本,顾客除了可支付更低的送餐费,甚至能更快获取食物。”

巴诺维奇认为,用机器人可降低送餐费。(受访者提供)

巴诺维奇说,上述三家公司都在初步测试中,取得不错成绩,各自有不同的营运模式和用户使用体验。foodpanda跟他们合作,希望在三个不同地点,针对三组不同顾客群测试,之后再决定哪一款配送机器人更适合。

其实,配送机器人不只能送餐,也能送包裹、邮件、药品等,使用场景非常多样化。据MarketsandMarkets市场研究咨询公司的报告,全球配送机器人的市值预料会从今年的2.12亿美元(约2.85亿新元)大幅增长到2026年的9.57亿美元(约13亿新元),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估计为35.1%。

报告指出,全球电子商务市场因疫情大幅增长,“最后一公里”配送费下降,风险投资增加等,都是推动配送机器人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新加坡政府看中无人配送机器人巨大的未来潜力,正积极推动发展。

配送机器人面对的挑战

Whizz Mobility业务发展和策略主管陈家乐认为,新加坡有四大优势。“我们人口密集度高,配送机器人在同个面积,可以服务更多人,更有效率。这里的互联网渗透率很高,大家习惯使用电商服务。新加坡人相当文明,不会随意破坏机器人。新加坡的人行道和马路建设完善,适合机器人行驶。”

陈家乐认为,本地人行道和马路建设完善,适合运行机器人。(受访者提供

然而,要配送机器人移动自如,新加坡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宝科数码行政总裁林镇明说,本地目前的一些基础设施对机器人还不太友善,“例如机器人现在只能利用残疾人士专用斜道,驶进组屋楼下的电梯大堂,可能会为残疾人士造成不便。此外,机器人也无法搭乘电梯,把物品送到各个楼层,必须提升至智能电梯,设置共同通信系统,机器人才能搭电梯。”

苏永兴是中国新石器无人车的本地、东南亚和澳大利亚、新西兰市场代表。他说,配送机器人在技术上面对一些挑战,例如多数配送机器人都使用激光雷达(LiDAR)来侦测障碍物,然而激光雷达会把雨点辨识为障碍物,因此机器人无法在雨中行驶,得装备多种感应器分辨环境。他说:“就算这样,感应器的能力还是无法跟人类相提并论,无法侦测每一种情况。”

要改善配送机器人的能力得不断测试,采集数据进行分析。据悉,宝科数码的榜鹅试验计划,将为陆路交通管理局、市区重建局、建屋局等提供参考数据,让当局在设计未来新镇时,能建设配送机器人所需的基础设施,以及了解这种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林镇明呼吁更多人在测试期间,使用配送机器人服务,“越多人使用,这项科技就会变得越好。如果大家不尝试的话,就很难改善。”

林镇明希望政府能加快测试和批准配送机器人。(受访者提供

制定一套完整框架

其实,新加坡早已为配送机器人、无人车等制定出相当全面的测试和使用条例。苏永兴说:“我觉得在无人车条例和政府支持方面,新加坡在世界排名第一。新石器希望把新加坡当成通往西方市场的跳板,如果我们的配送机器人能被新加坡批准的话,在其他国家也可以被接受。”

然而,全面条例也代表配送机器人须通过各种安全审核,批准过程缓慢。目前上述三家公司都获得P1准证,只能在人行道或公园连道上测试配送机器人。如果要在公路上测试,机器人必须有安全人员乘坐监督,这条例显然不适用于配送机器人。

新石器无人配送车在其他国家都在马路上行驶,为符合本地条例只能“改道”在人行道上行驶。苏永兴说:“有不少客户想在马路上测试我们的无人车,但碍于条例,我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希望有关当局能开放我们在公路测试。”

林镇明也透露,有不少企业已跟他洽谈,要求用机器人来配送工厂零件、医院药物、执行保安任务等。“我们即将生产多10台配送机器人,并计划在一年内生产100至200台。市场需求虽然很大,但受政府批准速度局限。”

米罗巴诺维奇说,现在需要所有相关业者和政府机构制定出一套完整框架,让机器人能安全和有效地跟行人共存。“加速批准过程代表我们能更快地让机器人规模化。我们未来几年将继续在这方面努力。”

不会导致递送员失业潮

未来大量使用配送机器人,是否会造成大批递送员失业?

陈家乐说当初成立公司时也有此想法,测试后发现机器人其实都需要有人监督。“我觉得以后递送员将升级为督工,一人能远程监督多台机器人,让配送工作变得更有效率。递送员不用再日晒雨淋,可以花同样时间舒服地赚钱。”

林镇明则认为,由于电商经济快速发展,订单量日益暴增,递送员根本供不应求,加上只有少数本地人想成为递送员,因此就算机器人加入配送队伍,也不会导致递送员失业潮。

林镇明语气坚定地说,用机器人就是为了让大家生活过得更好,“消费者可以24小时获得配送,如果你叫递送员晚上送货,肯定费用不小。遇到佳节假期,多数人不想工作,用机器人配送,让递送员休息,跟家人有多一点相处时间。”

新石器无人车大胆预测,配送机器人普及化将给人类带来全新生活方式,为消费者提供触手可及的智慧服务。苏永兴说:“在未来的智慧世界,不是人追货,而是货追人。我们不须要建立实体店,只要用配送机器人,就能到消费者附近提供快递、餐饮、金融、物流等服务。这是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在中国已开始形成,相信五年内就可看到。”

关于配送机器人公司

三家配送机器人公司的背景各不相同。

Whizz Mobility:

由几名大学生开设的初创公司,从去年6月开始在南洋理工大学测试送餐机器人FoodBot,是本地首台户外配送机器人。该公司有五台FoodBot,每趟可运载大约30公斤物品,以时速五公里,即一般行人走路的速度,按编程好的路线行走,至今已经派送超过一万份餐食。

每架FoodBot上安装五台摄像机,拥有360度视野,透过电脑视觉侦察系统,闪避路人和障碍物。运行时候会有工作人员远程监控,一旦碰到障碍物或较复杂路况,工作人员会接手遥控机器人改道而行。到达目的地后,顾客只要向机器人上的摄像机出示订餐证明,便能打开盖子取出食物。

宝科数码:

研发保安机器人的本地企业。它跟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建屋发展局、陆路交通管理局等合作,从今年2月起,在榜鹅组屋区测试两台Camello配送机器人,为期一年。每台Camello安装3D激光雷达、声呐、摄像机等感应器,通过整合技术和“同步定位与建图”导航系统(SLAM)让机器人自动行驶。

用户从超市购买物品或网购包裹,只要使用手机应用,便能用Camello将物品递送至居住的组屋底层电梯大堂。机器人抵达后会发送通知,用户领货前扫描QR码,便可打开机器人的特定隔间领取物品。

新石器无人车:

目前在中国三十多个城市,以及新加坡、德国、瑞士、阿联酋等八国落地。它最近跟京东、美团成为中国首批获得无人配送车车辆编码的企业,获准在北京示范区公开道路上行驶测试。该配送机器人采用模块化货箱设计,能根据不同场景需求变化功能,在中国提供餐饮、保安、银行等服务。

新石器从本月起计划在新加坡测试四台配送机器人,车身长2.5米,是三家公司中最大型的。在繁忙时间,新石器无人车会在国大大学城配送餐食,在非繁忙时段,它将转变为“移动便利商店”,在校园兜售零食和咖啡等。通过采集大数据,机器人可实时预测和智能调度,确保在需求高的区域提供服务。消费者能通过车身购物屏或手机完成商品选择、支付和取货。



文:黄少伟
摄影:蔡家增



如何优先看到“新加坡鱼尾文”内容?
从“订阅号消息”点击“新加坡鱼尾文”
进入我们的公众号
点击右上方按钮将“新加坡鱼尾文”设为星标
 
新加坡鱼尾文已开通视频号
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新加坡鱼尾文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
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
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