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交涨价啦!地铁巴士车资12月26日调高2.9%,民众怎么看?

联合早报 新加坡鱼尾文 2023-02-15



由于能源成本飙升,新加坡地铁和公共巴士车资将连续第二年上调,不过考虑到通货膨胀压力已持续推高生活费,公共交通理事会只允许整体车资调高2.9%,并把大部分的涨幅留待以后车资检讨时考虑,以减轻对乘客的影响。

从12月26日起,以车资卡或银行卡付费的成人车资每趟车程上调4分至5分,视车程距离而定。年长者、学生、低收入员工,以及残障者的优惠车资每趟涨幅限制在1分,这意味有约200万名乘客或半数国人的车资将小幅上调1分。

优惠月票价格、成人月票,以及以现金付费的巴士车资维持不变。

公交理事会10月12日召开记者会宣布已完成车资检讨工作。根据车资方程式,今年车资可允许调整的顶限为13.5%,是历来最高,即成人和优惠车资最高可上调1角6分。

不过考虑到通胀压力加剧,理事会决定批准整体车资调高2.9%,剩余的10.6%留待以后车资检讨时考虑。这是公交车资连续第二年上调,去年底调高了2.2%。

冠病疫情影响了公交乘客量,截至今年9月,乘客量恢复到疫情前约80%的水平。

今年计算调整顶限同样排除公交网容量因素

因此与去年一样,理事会在计算车资调整顶限时,决定把方程式里的公交网容量因素(Network Capacity Factor,简称NCF)排除在外。NCF把公交承载量及乘客使用量考虑在内,若前者高于后者,就会推高可允许调整的车资顶限。

理事会指出,去年公交营运成本显著攀升,全球能源供应紧缩导致能源价格飙涨117%,加上人力成本增加和通胀,推高了车资调整顶限。

为避免车资大幅上调,同时确保公交系统可持续营运,政府将在2023年提供额外约2亿元的补贴。

政府也将再次发放60万张、各值30元的公交补助券,缓解车资调整对中低收入家庭的影响。

公交理事会主席、官委议员洪月霞受访时解释,理事会之所以批准2.9%的涨幅,是要让它保持在接近通胀的水平,以及略低于预期工资增长。

她说:“在前所未有的成本上涨和经济波动下,理事会意识到须确保公交服务维持可靠、便捷和负担得起的重要。我们将确保公交继续是乘客负担得起的,不过我们也寻求乘客的谅解,车资还是得上调一点,以应付不断上涨的能源成本,确保我们可以继续为约2万名公交员工提供良好的工资和培训。”

车资整体调高2.9%,意味车资收入每年将增加约5030万元。其中,陆路交通管理局收取的巴士车资收入及地铁汤申—东海岸线的车资收入将增加2750万元,可用于减低营运津贴;SMRT地铁和新捷运常年车资收入则增加1540万元和740万元。

不过,理事会也规定SMRT和新捷运,分别贡献307万元和37万元给公共交通基金,这占业者预期增加车资收入的20%和5%。

交通部长易华仁在脸书(前称面簿)发文表示知道许多人关注生活费上涨的问题,因此政府通过提供额外2亿元补贴、发放公交补助券,以及把受津贴的低薪员工和残障者的车资涨幅限制在1分,以缓解车资上调的影响。

“车资调整绝非易事,但要确保公交系统在财务上可行,就须更新车资来应付增加的成本。政府将继续确保乘客受益于更四通八达和可靠的公交系统,同时确保车资保持负担得起,尤其是对弱势群体。”

政府另拨2亿元补贴运营分摊车资涨幅

也发放60万张车资补助券

公共交通营运成本不断上涨,业者已经入不敷出。为避免车资大幅上调,同时确保公交系统可持续运作,政府将在明年提供额外约2亿元的补贴。政府也会发放60万张公交补助券,协助中低收入家庭应付车资上涨。

政府将发放60万张公交补助券,协助中低收入家庭应付车资上涨。(档案照)

根据车资方程式,今年车资调整顶限为13.5%,不过考虑到通货膨胀压力加剧,公共交通理事会决定,批准今年整体车资调高2.9%,剩余的10.6%留待以后车资检讨时考虑。
政府目前每年为公交运作提供超过20亿元的补贴,相当于每趟车程平均补贴1元。交通部发文告说,明年2亿元额外补贴有助缓解10.6%的涨幅,让乘客无须承受车资全额上调的负担。有了这笔额外补贴,成人车资上涨受限,每趟车程最多上调5分。

公交理事会主席洪月霞在10月12日的记者会上指出,理事会将继续保护乘客的利益,尤其是弱势及低收入群体。不过她也提醒:“乘客终究还是须要共同承担公交运作的费用。”

从12月26日起,以车资卡或银行卡付费的成人车资,每趟车程上调4分至5分。

年长者、学生、低收入员工及残障者的优惠车资,每趟上涨幅度则限制在1分。估计会有约200万名乘客受益,相当于每两人中有一人的每趟车资涨幅为1分。

政府自2014年起为低薪员工和残障者提供优惠车资。低薪员工下来仍可享有25%车资折扣,残障者则继续享有与年长者一样最多55%折扣,月票定价也维持在64元。

为进一步缓解公交车资上涨对中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政府也会发放60万张公交补助券。

低收入家庭可申请

公交车资补助券

每张补助券价值30元,可用来购买月票或为车资卡添值。每月人均家庭收入顶限不超过1600元者都能申请。

补助券会分两个阶段申请。在第一阶段,去年申请到补助券并仍符合条件者,今年会自动获得补助券,无须申请。他们会在年底前收到通知信。

其余符合条件的家庭则可从明年初起上网申请,或到民众俱乐部及联络所提交申请。有关详情日后公布。

在收到通知信后,公众可在12月28日至2024年3月31日兑换补助券。

政府去年提供60万张公交补助券。交通部受询时说,截至9月底已发放约37万张补助券,当中有近九成已兑换。当局说,为确保需要补助券的家庭都能获得援助,政府会提供超出所需数量的补助券。

中低收入家庭

每月公交开销 仍可负担得起

公交车资年底调高2.9%,不过由于今年的工资调涨,一般公交使用者和低收入家庭每月的公交开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预计与去年相近。

公交理事会指出,公交车资继续维持在负担得起的水平,本地中低收入家庭的公交开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在过去10年也大致呈下降的趋势,显示车资已更加负担得起。

根据“公共交通负担能力指数”显示,收入在最低21至40百分位数(percentile)的家庭,即一般的公交使用者,去年平均公交开销约为家庭收入的1.8%,低于2012年的2.3%。

收入在最低11至20百分位数的家庭,即低收入家庭,去年的公交开销约为家庭收入的2.5%,低于2012年的3.5%。

公交理事会主席洪月霞在记者会上强调,公交是必要服务,因此理事会特别照顾弱势群体,确保他们负担得起车资,例如特意把月票价格维持不变,让经常得搭长途车的公众可以考虑改买月票。

剩余10.6%涨幅何时落实?

车资可调整幅度中还未落实的10.6%涨幅,不一定会全数用在明年的车资检讨中。

根据车资方程式,公交车资今年最高可上调13.5%,不过公交理事会只批准车资调高2.9%。

对于下来多少年才会完全落实剩余的10.6%涨幅,今年5月接任公交理事会主席的洪月霞受访时表示,这要看每年的经济情况而定,以及明年出炉的新车资方程式如何计算。“它(10.6%涨幅)不会就这样消失掉。”

理事会目前在检讨公交车资调整的方程式和机制,预计明年上半年完成;明年的常年车资检讨工作,会采用新的方程式。

须思考NCF是否还适用

公交理事会成员蔡钟发博士认为,秉持乘客须与利益相关者一起分担公交服务成本的原则,车资方程式内反映供需的公交网容量因素(Network Capacity Factor,简称NCF)确实发挥了作用,只不过一场冠病疫情打乱了所有的数据。

2020年公交乘客量受疫情影响而大幅下降,但地铁和巴士服务供应量与疫前保持相同,理事会因此决定不把NCF完全计算在内,只是使用2020年1月尚未被疫情影响的数据,其余11个月份的NCF排除在外。

今年在计算车资调整顶限时,也再次把NCF排除在外。

新跃社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特斯拉博士指出,公交理事会当初把NCF包括在方程式里,是为了将随着地铁网络扩大而增加的公交承载量和乘客量考虑在内,并让乘客承担部分费用。

不过NCF的设计无法应付疫情等外来因素造成的波动,而且乘客出行习惯还在改变。“下来除了评估NCF是否适用,也需探讨整个公交系统的融资问题。”

他认为,如果要确保各方共同承担公交运作成本,新的方程式仍须要采用NCF。“否则政府下来几年会必须提供额外的运营津贴……但这是一道政治题,该怎么做要由政府来决定。”

受访公众:车资上涨能理解

涨幅可接受

讨整个公交系面对全球通货膨胀,本地百物价格随之腾涨,不同年龄层的受访乘客对车资上涨表示理解,并认为涨幅属于可接受范围。

成人乘客一般觉得,车资上涨是预料中的事,与其他物价的涨幅相比,每趟车程上调4分至5分不会造成太大的经济压力。

陈勇志(28岁,工程师)每周至少乘搭地铁五次上班,平均每月花费约120元。他受访时说:“在通货膨胀下,公交车资上涨是无法避免的。况且,每趟增加4分至5分,一年下来应该是多出约30元,涨幅仍可接受。”他打算先观察车资上调后首两个月的开销,再考虑应否购买成人月票。

黄慧芬(37岁,金融业人员)每周须回公司上班三四次,每月交通费约60元,与冠病疫情暴发前相比,少了约20元。“现在物价越来越高,我能理解车资也要上涨。自从可以居家办公,我乘搭公交的次数减少了。”

蔡均涵(43岁,金融业人员)每周有三四天可居家办公,但她经常外出与朋友聚会,所以每月交通费约100元。她认为,由于人工与能源等成本都上涨,因此能理解车资也得调整。但她也说,乘坐公交对大部分人而言,是固定花费,车资上涨对收入不高,却不属于低收入群体的人,可能有一定的冲击。

已退休的余女士(62岁)因丈夫去年卖掉汽车而转乘公交。她每周到碧山社区中心上语言课。“车资上调1分可接受,其他物价起得更多。新加坡的公交服务很好,年长者出外很方便。”

林泽凯(18岁,初级学院二年级)每天花费约8角钱乘搭公交上学,他说:“车资上涨是预料之中的事,所有的东西都在涨价,像是汽油和物流等。每趟车资起1分对我的影响不大。”

相关阅读:




文:李静仪、李思敏、王凯义




 

关注新加坡鱼尾文视频号

收看独家访谈、特约节目

了解本地新闻、疫情资讯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
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
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