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千年唐朝沉船打捞过程惊心动魄,文物专家在新加坡娓娓道来
印尼勿里洞岛海底于1998年发现沉睡千年的唐朝黑石号沉船,当年在现场负责分类与整理6万多件出水文物的台湾文物专家陈玉秀,至今还对那段惊心动魄的“考古”经验记忆犹新,尤其是与水、青苔和蚊子的搏斗,以及冒着生命危险上贼车,抢回独一无二文物的经历。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处担任助理研究员的陈玉秀,星期五(11月25日)在亚洲文明博物馆举行的“唐代沉船:我与‘黑石号’的一千零一夜”讲座上,分享当年整理黑石号文物时,不为人知的艰辛与趣事。
为保护文物跟蚊子搏斗
这场讲座与导览由《联合早报》与亚洲文明博物馆联办,傅春安艺术基金赞助。讲座全场爆满,共有180名公众报名参加。讲座也在《联合早报》脸书直播。
从没看过亚洲文明博物馆唐代沉船展览的陈佳燕(58岁,信息科技业),从新闻报道得知我国其实拥有这批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便立刻报名参加讲座。“听到陈玉秀老师当年为了保护文物、跟蚊子搏斗等等的故事,她的坚持和能耐令我非常感动。”
另一名公众郭义人(63岁,海事业)对黑石号并不陌生。也是本地海事文史兴趣小组创办人之一的他,在新加坡政府获得这批文物后便对黑石号感兴趣,展览至今也有10多次了。
他希望往后会有更多关于黑石号的讲座,邀请当年打捞文物的前线研究员和负责后勤工作的研究员一起开讲。
傅翀(39岁,教师)约15年前看过博物馆展出的黑石号展览后便留下深刻的印象。黑石号是公元830年左右行驶于中国至中东航线的阿拉伯商船,当时的东西方全球化贸易往来,令他震撼。
虽然他已看过这个展览多次,但这是他首次从当年幕后工作者的角度,了解这批来之不易的文物。
“处理出水文物的过程是令我意想不到的,整个幕后工程原来那么复杂。我以为从海底打捞出来并让文物重见天日就好了,没想到还要进行脱盐等程序,花了很多人力和时间。这些是我之前看展览时没有想过的,这场讲座让我了解幕后工作者的付出是非常了不起的。”
相关阅读:
文:李庚洧
关注新加坡鱼尾文视频号
收看独家访谈、特约节目
了解本地新闻、疫情资讯
【字述一年】这是被地缘政治搞砸的一年,“危”字当头,却看不到“机”。何时否极泰来?还真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