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驻新大使孙海燕:中国望疫后为新加坡加油 | 族谱学会助华人寻根

联合早报 新加坡鱼尾文 2023-05-28


新中两国受三年冠病疫情影响,但没有停下发展脚步,新加坡各界也继续同中国深化合作、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国。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孙海燕说,中国疫后希望以稳健蓬勃的增长态势,“为新加坡经济的正增长加油”,以“回馈新加坡给予中国的信任和支持”。


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王瑞杰(右三)携夫人章慧霓(右四)出席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举办“华春新彩上元汇”庆祝会,并欣赏现场展示的中国传统服饰。右一是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孙海燕。(邝启聪摄)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1月29日在滨海湾花园花圃厅举办“华春新彩上元汇”庆祝会,孙海燕致辞时以新中在冠病疫情后全面恢复交流合作为背景,谈及两国经济前景。


庆祝会分三场,共邀请1500名政界、商界,以及教育与文化界的嘉宾。新加坡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王瑞杰为主宾,他携夫人章慧霓出席第一场庆祝会。其他嘉宾有新加坡前驻华大使、现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外交部(发展)常任秘书罗家良,以及贸工部常任秘书林明亮等人。孙海燕说,中国过去三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5%,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数码技术创新、传统产业的数码化,以及生态环境技术等新兴领域方面,取得显著进步。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她强调中国的对外开放会进一步“扩大、扩大、扩大”。


她说,建国总理李光耀等新加坡领导人深度参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实现两国互利共赢的发展。疫情期间,新加坡各界也继续深化合作、扩大投资,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国。


李显龙总理1月21日到兀兰综合交通中心拜年,受访时提到新加坡今年预计可避免经济衰退,取得增长,但取决于外部情况,包括中国停止清零后如何恢复正常运作。


对此,孙海燕说:“中国不仅正在快速回归正常,我们还在蓄势发力,希望以稳健蓬勃的增长态势,回馈新加坡给予中国的信任和支持,为新加坡的正增长加油。”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此次举办农历新年庆祝会,除了邀嘉宾游园赏戏品美食,也展示天津非中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深圳如何以数码技术再现传统文化。


展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杨柳青木板年画。这类年画的线稿用木刻板印制,线条带有木材纹理。嘉宾们现场能自己动手,把宣纸按压在带墨的木板上。


1月27日飞抵新加坡的天津杨柳青画社社长刘岳受访时说,木板年画有400多年历史,从明末就兴盛,中国人过年时会在家里张贴年画,画作题材有门神、财神、仕女图,以及传统戏曲场景等。


刘岳说,为符合年轻一代的喜好,年画这些年也与元宇宙和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相结合。例如,画社作为年画的版权方,去年将年画作为数码收藏品限量发售。


与中国线上平台合作

新加坡族谱学会助新加坡和海外华人寻根


鼓励人们记录家族史,新加坡族谱学会将与一家线上平台合作,希望借助彼此在两地的人脉与资源,甚至以收费的方式帮人深入寻根。


自2012年成立的新加坡族谱学会除了为族谱研究员和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通过宣导提高公众对整理家谱的兴趣,也为想寻根的人提供援助,平均一年接到10至20起询问。除了整理家谱,追溯祖籍的询问,也包括来自海外想在新加坡寻亲的要求。


新加坡族谱学会会长黄友江受访时说,学会目前已与中国一些文史工作者联系,可为想寻根的人提供一些资讯,但有时碍于资料不足,过程不易。“中华家脉在当地有团队帮助海外华人寻根,可以先向那里的宗祠和宗亲会了解,搜集资料,省下来回的时间。如果有确切的线索,对方想实地探访,公司可以安排。我们两个机构的合作可以起到互补作用。”


中华家脉提供服务包括

寻根之旅和调查工作等


中华家脉创办人李伟汉(44岁)是一名华裔,在荷兰出世,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的父母年少时就到荷兰生活。他10多年前第一次到中国,开始思索自己的华人身份,与远亲联系后开启了到福建的寻根旅程。


新加坡族谱学会会长黄友江(右)和中华家脉创办人李伟汉签订谅解备忘录,希望借助两家机构在新中两地的人脉与资源,更有效地帮助人们寻根。(海峡时报)


他后来设立中华家脉,提供寻根之旅和调查工作等服务,近年推出线上平台。这个平台基本的祖先资料搜索和创建家族树是免费的,每年收100元的费用保存和匹配资料,其他深入的查找与定制服务则要2000元。


李伟汉指出,曾有荷兰华裔请公司协助寻找族谱,团队最后在新加坡的会馆找到族谱。由此可见,与族谱学会的协作将可发挥更大的作用,借助彼此的网络,提高寻根过程的成功率。线上平台一个月平均有约8万人登录,上个月的人数中约1万2000人来自新加坡。


他认为,东南亚有许多华裔,新加坡作为一个枢纽,也有丰富的历史遗产,与新加坡族谱学会合作是一个好的开始。未来几年,公司有意在新加坡设立一个家族史中心,展示历史内容。


族谱学会接下来会和中华家脉探讨合作项目。学会也在筹备与吾庐俱乐部联合出版的书,作品将收录12名来自各族群的新加坡人家族史。


相关阅读:




文:杨浚鑫、胡洁梅



 

关注新加坡鱼尾文视频号

收看独家访谈、特约节目

了解本地新闻、疫情资讯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
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
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