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图看懂!新加坡修法管新毒,拥越多罚越重,还纳入鞭刑

联合早报 新加坡鱼尾文 2023-05-28


新加坡立法取缔新化合致幻药,国会3月21日三读通过滥用毒品(修正)法案和新加坡共和国宪法(修正)法案,执法人员日后可以针对引起致幻作用的物质采取行动,当局也加重八种毒品的拥毒刑罚,把鞭刑纳入其中。


以往拥毒的重量不影响刑罚,但新修正的法令将加强刑罚力度,若拥毒超过一定重量,将面对更高的刑罚。这主要适用于八种带来严重伤害的毒品,包括大麻、冰毒和可卡因等。


修正后的滥用毒品法令依据这八种毒品的拥毒重量,将刑罚划分为三个等级。



以大麻为例,任何人持有少于330克大麻,将面对最长10年监禁或罚款最高2万元,或两者兼施;若持有至少330克,则面对10年至20年监禁,以及五下至10下鞭刑;持有超过500克大麻,将面对20年至30年监禁,以及10下至15下鞭刑。


内政部兼国家发展部政务部长费绍尔副教授为两项修正案提出二读时说,修订后的法令对产生致幻作用的物质加强管制,而非依据它的化学结构。


至于同样达到致幻作用,但具有合法用途的物质将排除在外,包括酒精饮料、烟草、咖啡因产品和药物等。


内政部参考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法令后,提出上述的修正法案。这主要也基于新化合致幻药近年成为全球毒品新趋势,从2009年发现的166种,暴增到2022年4月的1150多种。


在新加坡,涉嫌滥用新化合致幻药而被捕的人数也显著增加,2014年至2017年间每年平均仅三人被捕,但2018年至2022年却平均每年有235人被捕。


这类毒品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包括癫痫、幻觉,甚至致死。自2016年起,新加坡至少有四人因滥用新化合致幻药而丢命。


为此,费绍尔指出,新加坡有必要采取行动防止毒品造成的伤害,而不只是减少伤害。


以往当局无法起诉滥用新化合致幻药的毒犯,直到相关物质被列入滥用毒品法令第一附表,而调查和检验的过程往往耗时约一年,对当局的执法行动不利。


新加坡共和国宪法(修正)法案也将扩大执法范围,让执法人员能及时逮捕和拘留涉案者,也不再需要等待新药物被列入第一附表。


根据新的司法框架,任何贩运、制造、进出口、持有和吸食致幻物质者都将列为犯罪行为。


至于有案底的毒犯,若再次涉及致幻物质有关的罪行,将被视为重犯者。


多名议员对修正法案表示支持,也对于滥用毒品者有年轻化的趋势表达关注。


其中,工人党阿裕尼集选区议员林瑞莲参与辩论时询问,若有人因涉案被调查,但检验发现致幻物质属合法用途,当局如何处理这类案件。


费绍尔回应说,在面对新的致幻物质时,当局会进行一系列完整且仔细的测试与咨询后,才会采取有关的执法行动。


前吸毒者盼新法令打击贩毒

减少受害者


受朋友影响曾在当兵时抽大麻,又因感到无聊再次接触新化合致幻药,青年后来被捕入狱时,见母亲为自己难过流泪,让他感到痛彻心扉,决定改过自新。


大麻(路透社)


现年29岁的蔡姓释囚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忆述自己不堪回首的吸毒经历。


他当兵时受朋友影响首次接触大麻,在开始工作后逐渐戒掉毒瘾。然而,八年里换了多份工作后,他决定暂时赋闲在家,却因为感到无聊再次吸毒,而这次他吸食的是合成大麻,也是其中一种新化合致幻药。


为了购买毒品,他曾把多过一半的储蓄都拿去买毒品。“一包约130元,我抽三四天就完了。”


吸毒让他变得懒散和脾气暴躁,也进一步危害他的健康、影响他与家人的关系,甚至导致他没法完成学业。


2020年,肃毒人员上门逮捕他,也在他家中搜出不少于1.71克的合成大麻,他在隔年被判入狱一年三个月。“妈妈亲眼目睹我被捕,还在我判刑当天难过得哭了,让我下定决心戒掉毒瘾。”


他后来因行为良好,得以获得假释提早出狱,监督报到的时间也从原本的五年缩短到一年。


对于合成大麻的致幻作用,蔡姓释囚认为与原本的大麻稍有不同,但造成的危害差不多。


他认为,网上出现不少贩毒管道,致使年轻人很容易接触毒品。经修订的法令只要可以扼制贩毒这一环,就能减少吸毒者。对此,他劝诫其他人切勿接触毒品,应把焦点放在自己的未来发展上。


中央肃毒局策划与研究署署长黄凯颂也指出,新化合致幻药的危害程度与其他受管制毒品差不多,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同时对家庭和社会带来影响。


对于修正的滥用毒品法令,黄凯颂认为新法令将有助于加强新加坡应对不断演变的新化合致幻药所带来的威胁,肃毒局也可对新化合致幻药采取更全面的执法行动。


他认为,新法令一旦实施并不会减少肃毒局的人力成本,当局反而须投入更多资源针对新的罪行展开调查,加强取缔新化合致幻药。


相关阅读:




文:王英慧




 

关注新加坡鱼尾文视频号

收看独家访谈、特约节目

了解本地新闻、疫情资讯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
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
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