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业裁员背景下,新加坡中年人如何逆风翻盘?
入职IBM的头一年,曾顺强晚上7时下班后,经常要自修到深夜。那段时间,45岁的他常陷入自我怀疑,“我是不是太螳臂当车?”
虽然在教育游戏行业有超过10年的工作经验,但作为网络安保分析师,曾顺强仍是“新人”。看到科技行业的发展前景,已是不惑之年的他决定转换职业跑道,进入新领域从零开始。
在全球科技公司裁员潮的背景下,像曾顺强一样逆势加入科技业的在职者不在少数。
据统计,至今已有16万人参与企业发展局技术提升课程,其中1万2000人在课程结束后进入科技行业。若加上劳动力发展局、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等政府机构推出的课程,以及市面上其他课程的学员,转行科技业的人数甚至更多。
光鲜的职衔、诱人的薪金、巨大的发展前景之外,究竟是什么吸引越来越多在职者投身科技业?五花八门的速成转业课程是否真的能敲开科企大门?已经在起跑线上落后于年轻人的中年人靠什么拼赢?
顺应大环境
对曾顺强来说,转行科技业是就业市场改变后的顺势之举。
受访当天,曾顺强两次提及1998年发表的寓言故事《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二十多年前就在警惕世人,我们的环境不是一直不变的,可我总认为这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曾顺强原本在一家教育游戏公司从事美术和设计。由于公司业务量减少,曾顺强2017年被裁退。之后的一年,曾顺强尝试找回相似的职位,但都未能成功。
迫于生计压力,曾顺强打起零工。不论是环境潮湿肮脏、需要进出冷冻房的体力活,还是要求早起、周末无休的工作,曾顺强都做过,总之“为了开饭任何工都打”。
做了三年临时工,曾顺强渐渐意识到一成不变的工作没有前景,必须要面对现实。他在研究就业市场后发现,许多空缺职位都来自科技领域,“反正都重新再来了,不妨试一下进入科技业。”
2023年3月7日,通过Step IT Up转业和培训计划转行科技业的第一批21名学员正式毕业。这个项目不收学费,学员可获得每月3000元津贴,开放报名时收到超过800份申请。
34岁的张齐辉是入选的学员之一。像许多入选的学员一样,张齐辉的专业和工作经历与科技业并无联系,大学修读商科,毕业后做了七年多保险经纪。
疫情期间虽然不能与客户面对面交流,但视频会议平台的出现让张齐辉能继续完成保险业务,“那时候我意识到,科技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密不可分,未来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张齐辉推断,也许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对善用科技有更深入的认识,使自己成为Step IT Up申请者中成功的2%。
科企敲门砖
Step IT Up学员需要在四个月的课程中,学习C#和Angular等网页开发语言及框架,在完成一个顶点项目(Capstone Project)后可顺利毕业,成为软件开发员。
张齐辉坦言,大学毕业后已经十年没碰课本,从零开始学习编程语言非常困难。
感到困难的不止张齐辉一人。同一批学员中除了有验光师、自由撰稿人,还有厨师,为了完成项目,有的学员甚至整晚留在教室。
Step IT Up导师余家伦说,电脑和编程专业的大学生用四年完成课程,而培训课程往往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因此课程安排非常密集,学员需要在培训期间完全沉浸在学习状态中。
“课程设计涵盖软件开发的方方面面,我们既让学员学到不同的编程语言和编程技巧,也让他们学会如何用这些技巧解决不同的问题。”
由于学员年龄、学历和职业参差不齐,导师也会关注每个学员的进度,并给予鼓励。在余家伦看来,年龄并不是学习的障碍,几名培训中表现优秀的学员年龄都超过30岁。
劳发局志愿职业顾问许清音告诉《联合早报》,她见到许多希望转行科技业的中年人,“不同行业背景的人士,只要他知道他的专长在哪里,科技领域其实都有一席之位。”
曾顺强为了敲开科企大门,2021年3月参加了技能创前程职业转换计划(SkillsFuture Career Transition Programme)。
六个月的课程中,曾顺强学习了资讯科技、网络系统 、云端技术和网络保安知识。课程中他发现,大多数课程只能教非常基本的东西,如果要进一步提升,需要找到自己的弱点,并有针对性地补充。
这种学习的状态,持续到曾顺强找到工作之后。2021年9月完成课程后,曾顺强于10月加入IBM成为一名网络保安分析师。
在IBM工作的第一年,曾顺强常常发觉自己不会的东西还是很多。晚上下班后,经常要找资料自修,“一边感到不自量力,一边又硬着头皮继续钻研。”
清零重启
受访当天,曾顺强背着科企员工“标配”双肩包,带着我们绕过位于滨海湾金融中心42楼的IBM办公室一周。
不难发现,像许多科技企业一样,IBM的员工40岁以下居多。
加入一个“年轻“的公司,从入门职位做起,如何调整心态是许多中年专业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对于晚辈成为上司,曾顺强似乎已经调整好心态,“你希望别人不要以年龄评估你,你同样也不能以年龄来评估别人,认为年纪轻就不能当领导。”
“入门职位毕竟是暂时的,只要在工作上有表现,自然而然会升职。”
相关阅读:
文:黎康
关注新加坡鱼尾文视频号
收看独家访谈、特约节目
了解本地新闻、疫情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