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新加坡去年530人露宿街头!聚集在加冷芽笼圣淘沙等地
近几年政府与社区伙伴携手援助街头流浪者的努力发挥成效,首次由社会及家庭发展部主导的全国街友人数统计显示,去年有530人露宿街头,对比2019年另一项调查统计的921人,锐减超过42%。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4月24日发布《2022年街头露宿者统计报告》指出,最新调查是在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于2019年和2021年展开的全国街友统计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研究。
调查是要了解政府与社区伙伴合作推出的援助措施发挥的作用,以及冠病防疫措施和边境限制解除后,对街友人数、分布和类型的影响。
最新的全国街友人数统计工作,由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政府机构和社区团体组成的露宿者伙伴援助网(PEERS Network)、学者及公众合作进行。860名义工去年11月11日晚上11时至隔天凌晨3时,徒步走访全国190个市区重建局规划的分区共400个统计范围。义工所到地点包括公园、熟食中心与巴刹、组屋区底层、凉亭和游乐场、地铁站和巴士转换站及停车场。
八成是男性
华族占近半
报告指出,义工在同一晚完成街友人数统计,是为了减少重复。最新统计显示街友人数为530人,与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2019年以同样方法进行的统计明显减少。
为更深入了解街友露宿街头的原因,义工访问了57名愿意受访的街友。与之前的统计相比,露宿者的基本特征大致相同,约80%是男性,约48%年龄在50岁以上,华族占约47%。
他们最常面对的三大困难依次为:与亲友或室友不和(49%)、无法找到固定住所(39%),以及财务问题(21%)。约半数(53%)受访者同时面对多项困扰。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将继续与社区伙伴合作,协助街友找到稳定的住所。
此外,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2021年的统计显示,部分无家可归者是在新加坡工作的外籍人士,疫情期间因边境限制滞留新加坡。最新统计显示,随着边境重开,受访街友中只有一名自称无法回国才露宿街头。
44%露宿街头超过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44%的街友露宿街头已超过一年;不到一年则占46%,两者比率接近。
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副教授何光中受访时说,街友露宿街头时间越长,就越难改变现状,目前较关键的工作是如何在问题未根深蒂固之前,尽可能帮助街友脱离餐风露宿的生活。何光中是其中一名就最新统计的方法,向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提供意见的学者。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高级政务次长蔡瑞隆在该部门发布的文告中说,街友人数减少反映社会各界联手支援取得的成果。他指出,露宿者伙伴援助网自2019年推出以来,至今援助了1600名街友。
最新统计:
最多街友聚集在加冷芽笼圣淘沙等
有些如坟场、集水区、军事用地等区域,由于限制进入、缺乏灯光照明或较不安全,没有列入统计范围之中。研究团队最终动员义工走访190个市区重建局规划分区共400个统计范围。
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副教授何光中受访时说,社会及家庭发展部为展开这次统计所发动的义工,远比之前的统计来得多。他相信,最新数据涵盖了目前新加坡大多数露宿者。
统计显示,45%的街友被发现露宿在组屋底层,以及组屋附近的凉亭和游乐场等。露宿公园和商业区附近的街友,分别占23%和12%。多数选择在有遮盖以及夜间灯光设备较明亮的地点。
如果按市区重建局的规划区来看,加冷、芽笼、红山、南部岛屿(指步行可抵达的地区如圣淘沙),以及淡滨尼,是最多街友露宿的地区。
何光中指出,不少街友考虑在哪里露宿时会选择附近有餐饮等设施或靠近自己上班的地点,有的倾向到自己较熟悉的组屋区露宿。但他认为,目前有些地区有较多街友聚集,未必是固定的现象。
“街友流动率颇高,有不少人的露宿地点不固定。有必要多进行几次全国统计,才能观察出街友选择露宿地点时是否有较稳定的规律。”
根据义工访问57名街友收集的资料,58%露宿的地点相当固定;40%则经常转换不同地点露宿。
过半街友拟继续露宿街头
四成想申请租赁组屋或租房
受访街友当中,56%说近期内打算继续露宿街头;约44%准备申请租赁组屋或在公开市场租房。
多数街友缺乏个人支援网络,61%过去一年来没有向任何相识的人寻求帮助。过去一年曾向政府或社区团体求助的街友占53%。此外,近半数(49%)健康欠佳,最常见的病况包括疼痛、血压不正常,以及哮喘或中风等慢性疾病。
对比2019年的统计,街友人数已显著减少,至于目前仍露宿街头的人是否面对较难解决的问题,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陈锦权博士说,目前没有数据显示,这些街友面对的问题较难解决。他也会继续同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合作,进一步了解新加坡长期无家可归者所面对的问题。
“要应付无家可归的问题,一大重点是通过创新的住房安排和援助方案,来应付街头露宿者的不同需求。”
报告指出,截至今年3月,由教会、回教堂等机构开放给街头露宿者的社区安宿处(简称S3P)共有22个。这些社区安宿处,与社会及家庭发展部的六个过渡庇护所相辅相成,为街友提供介入支援,协助他们找到固定住所。
2020年4月至2023年3月,340人从过渡庇护所搬入较固定的住处。至于一小部分贫困的露宿者,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已协助他们住进政府资助的福利院。
相关阅读:
文:许翔宇
关注新加坡鱼尾文视频号
收看独家访谈、特约节目
了解本地新闻、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