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帮”只是冰山一角?商界动荡引忧 新加坡的下个经济引擎在哪?
如果说7月是新加坡政坛的多事之秋,那么8月轮到新加坡商界动荡不安。
落户新加坡近20年的卢卡斯影业传出将撤出本地,图为卢卡斯影业的新加坡总部大楼The Sandcrawler。(蔡家增摄)
惊天动地的10亿元洗黑钱案在新加坡发生,无疑为新加坡作为全球金融枢纽的声望
蒙上一层阴影。有业内人士指出,捣毁的“福建帮”,只是冰山一角。除了10名被捕团伙本身,他们接触过的金融机构、房屋经纪、律师和车行等,都可能须要协助调查,商界遭受波及的程度之广不言而喻,相信余震还会继续一段时日。
10名外国人疑涉及伪造文件和洗黑钱等罪行,日前被逮捕,涉案财物总值约10亿元,是新加坡近年来涉款金额最大的犯罪活动。被告之一苏海进,在武吉知马一带友和园优质洋房被捕。(卓祾祎摄)
无独有偶,两家在新加坡深耕多年、属行业“老大哥”的跨国企业,也在8月一前一后传出结束或脱售新加坡业务的消息。
8月15日,落户新加坡近20年的卢卡斯影业(Lucasfilm)传出将撤出新加坡,料影响超过300名员工,也可能影响新加坡的动画和特效人才培养环境。
几天前,又传出蚬壳公司(Shell)考虑脱售新加坡的炼油和石化厂,对其在毛广岛和裕廊岛的能源和化学园区资产进行战略检讨。其中,建于1961年的毛广岛炼油厂,不仅是新加坡第一座炼油厂,也是蚬壳在亚洲唯一独资的炼油和石化中心。
半导体投资下降
料影响新加坡吸金
2022年,经济发展局吸引到创纪录的2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承诺,约三分之二来自电子业。但2023年,随着全球半导体投资四年来首次出现下降、利率继续高企,新加坡可吸引到的投资预计不如2022年。而从2022年起就闻雷声响的台积电(TSMC)12吋晶圆厂,依然不见雨点。
对于新加坡这个弹丸小国而言,吸引大型精密工程制造业注资并物色新厂房,也有一定挑战。听行内人的说法是,除了面积,也得考量土地结构,如厂房是否远离地铁轨道和隧道,以及高速公路,避免任何高速行驶交通产生的振动波,影响到精密工程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
随着新加坡地铁网络在2030年进一步扩大至约360公里、让新加坡八成家庭能在10分钟步程以内就有地铁站,届时适合建造精密工程制造业的地点或许也会有所改变。
地铁轨道和隧道以及高速公路产生的振动波,或影响到精密工程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李冠卫摄)
另一方面,先进制造业跨国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到底可惠及哪方,也有待研究。最近,与友人聚会,就听见一段很有意思的谈话。
许久未见的菲律宾籍友人兴奋地向众人报告,他终于找到新加坡的工作。过去五年,因在新加坡找不到就业机会,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到对岸新山打拼。这次,尽管他申请到的医药制造业白领工作,需要他坐地铁到东西线文礼站,再坐一辆厂车才能抵达公司,他仍感到自己无比幸运。一旁同为新加坡人的另一名友人则感叹,他即使开车,也不会考虑到如此“偏远”的地方上班。显然,先进制造业的就业机会,不一定让国人向往。
当然,无论是一个特定行业的基建客观条件,还是个人的上班地点选择,都是见树不见林,我们更需了解环境改变带来的潜在影响。
接下来会影响新加坡引资的环境因素有不少。除了中美地缘政治,两个值得关注的因素包括,从2024年起加快调高速度的碳税(carbon tax),以及从2025年起实施的第二代反税基侵蚀和盈利转移(BEPS 2.0)第二支柱。
前者是推动能源改变的脱碳(decarbonization)举措,主要向每年排放至少2万5000公吨温室气体的大企业征收碳税,包括发电厂和大型制造商,以争取让新加坡在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的目标。
大企业碳税率七年内可涨逾10倍
这个碳税会从目前的每公吨温室气体5元,调高到2024年至2025年每公吨25元,2026至2027年再涨至45元,最终在2030年调高至介于50元至80元。也就是说,大企业若继续排放相同容量的温室气体,它们需承担的税率可在七年里增长10倍或以上。
以蚬壳公司为例,它在2021年,也就是税率未调高前,在新加坡支付的碳税已达2500万元。据报道,这次蚬壳或以名义价格脱售炼油厂,但买家须承担炼油厂债务,包括潜在碳税,这些债务总计或超过10亿美元(约13亿5300万新元)。碳税或许是蚬壳对新加坡炼油厂进行战略检讨的原因之一,而其他业者相信也面对同样的绿色转型挑战。
蚬壳公司已开始对它在毛广岛和裕廊岛的能源与化学园区资产进行战略检讨。图为蚬壳公司在毛广岛的炼油厂。(档案照片)
另一边厢,BEPS 2.0举措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推行,提倡参与的国家和地区向年营业额达7亿5000万欧元(10亿7000万新元)的跨国公司征收15%最低有效税率,以避免那些在多个市场均有业务的跨国公司利用各国税制差异走漏洞,声东击西,降低它们在全球的整体税负,侵蚀各国税基和转移盈利(base erosion and profit shifting,简称BEPS)。
新加坡2023年初在财政预算案声明中宣布顺应BEPS 2.0这个全球发展时,就有观察者认为,这能为新加坡带来额外税收,但同时担心它会削弱新加坡的引资能力和优势,让新加坡以后更难以税收优惠吸引新投资。
再加上各地吸引投资的竞争更激烈,尤其是在半导体和生物医药制造等战略领域,政府在8月初修法扩大全国生产力基金(National Productivity Fund)用途范围,把促进投资也纳入原本只用于提升生产力的基金使命,以吸引跨国企业到这里进行优质投资。
全国生产力基金(修正)法案8月3日在国会三读通过。修法后,新加坡将能借助全国生产力基金吸引跨国企业在新加坡进行优质投资,包括利用奖励措施,吸引先进行业公司对制造业注入新投资,同时支持跨国企业培训提升新加坡劳动力。(档案照片)
由此可见,纵然环境因素在变,锚定一流跨国企业来新加坡,进行高增长、高附加值优质投资的经济策略,保持不变。
不过,8月的几个实例显示,吸引顶尖国际企业、海量资金从四面八方涌入固然好,因为这能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和领域生产力,以及增强技能等,但也不能孤注一掷。跨国企业无论驻扎20年、还是60年,只要商业环境一改,经营变得困难,还是能说走就走。
从现在起调整平衡点,把更多精力放在茁壮新加坡本土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起步企业,不失为一种为经济发展加码、降低风险的对冲策略。
在这方面,不仅政府应给予中小企业和起步企业支持,大型新加坡企业也应该如此。中小企业和起步企业本身也可团结起来,帮自己一把。
尽管中小企业的创新和生产力步伐可能不会太快,经济贡献相对低于跨国企业,但作为约七成新加坡人的雇主,中小企业通过深耕东南亚市场成长壮大,也将为新加坡社会提供更良好的抗压韧性。毕竟,自己手中紧握的东西,谁也拿不走。
相关阅读:
文:沈越
我们入驻小红书啦!
请关注“新加坡薯宝”
带给你新加坡最“红”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