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从苏州来新念中学,这名癌症早筛公司创办人标准中国市场
觅瑞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周砺寒:“我的博士生导师朱教授,他不太相信我会跟他读博士。我不是按部就班求学的那种,我大概一半的时间不在实验室,到处尝试新的事物,比较标新立异。”(龙国雄摄)
周砺寒很清楚自己的优势,所以在念书时期选择自己最拿手的理科。他也不是外人眼中按部就班学习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探究敦煌壁画和佛教历史,连博士学位也是在导师不看好的情况下,一边做研究、一边创业完成的。
现年40岁的周砺寒是新加坡生物科技公司觅瑞(MiRXES)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成立于2014年,觅瑞是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的衍生公司,专长是核糖核酸(RNA)技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微小核糖核酸(miRNA),早期筛检癌症和其他疾病。
公司在2022年7月完成5000万美元(约6600万新元)D轮融资,投资者包括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投资公司(EDBI)和日本三井物产(Mitsui & Co. )。同时间,公司申请在香港上市。
觅瑞的技术研发,为周砺寒和公司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技术官邹瑞阳,以及首席信息官何豪杰,在2021年赢得安永新加坡年度企业家奖。周砺寒也是2022年第38届新加坡商业奖旗下的“青年商业领袖奖”得主。
15岁时,他从中国苏州到新加坡就学,是因缘际会,也是个人选择。当时他就知道,自己不适合填鸭式教育体制。
“我不是那种非常勤奋的学生,在中国国内的教育体制下,我估计清华、北大、复旦这些大学是考不上的。所以那时候我就问母亲,有没有其他路径,然后正好碰到了新加坡在中国招生。”
周砺寒记得,那一次考试英语只得了28分,在同一批考生中排名第三。“只有一个人及格,大家都只学了一年的英文,考试要写作文的,我们连一个句子都写不清楚。”
周砺寒相信,是他在面试时的表现不错,才有机会被录取到圣公会中学就读。
入学后,周砺寒还面临一个选择,除了数学、化学、物理、英语是必修科目,他须在生物和地理之间二选一。
“生物更偏理科一些,地理对英文要求高,特别是人文地理,所以我就选择生物。另外一个原因是我的外公。”
年幼肺结核住院一年
启发对医学兴趣
周砺寒的外公是一名军医,年约三岁的周砺寒因患肺结核,在外公任职的医院住了大概一年。
那一年给他带来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后来家人告诉我的,说我跟医生护士都混得很熟,我都不记得了,但模糊有一些印象,当时医生怎么医治病人,可能对我后来的选择有一些影响。”
周砺寒说,当过军医的外公对他日后选择投入生物医学研究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周砺寒(左)25岁时,与外公罗荣发的合影。(受访者提供)
除了个人成长经历,1990年代末、2000年代初,生物医学领域迎来一次全人类的突破,当时刚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新加坡,开始把生物医学视为推动国家成为知识和创新驱动型经济的重要领域,周砺寒正好赶上这波时代的浪潮。
全球1000多名科学家花了13年、大概30亿美元,于2003年完成人类基因组序列,解锁人类基因的密码,为很多疾病治疗,开启一扇窗。
在新加坡,国家科技局(NSTB)于2002年,重组转型为新科研。约莫三年后,由知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设计的启奥城(Biopolis)落成。
周砺寒说:“2000年到2003年有很多变化。启奥城落成、新科研成立、人类基因组完成,21世纪仿佛就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当时没有AI(人工智能),也没有人在讨论晶片。”
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周砺寒选择成立不久的生命科学系。但他形容自己不是按部就班学习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参加国大博学计划(USP),更积极探索生命科学以外的知识。
譬如,他花了一个学期研究敦煌壁画,了解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日本和东南亚的历史,以及它传入不同社会而演化出的不同样貌。
200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在新加坡召开年会,周砺寒抓紧机会,参与青年团的讨论。
“那年的主题是,如何让年轻人更好地融入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发展。作为一个还在求学的年轻人,我们要如何学以致用?怎么样为人类的疾病和贫困做出贡献?当时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想法。”
不被博士导师看好
“我要show(秀)给你看我能做到”
“我的博士生导师朱兴奋教授,他不太相信我会跟他读博士。我不是按部就班求学的那种,我大概一半的时间不在实验室,到处尝试新的事物,比较标新立异。他一开始就说了:‘你肯定是大学毕业就转行了。’”
周砺寒(右)身着大学毕业袍,与导师、国大杨潞龄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副教授朱兴奋在实验室合影。(受访者提供)
较少花时间在课业上,周砺寒在校成绩不十分突出。
“我不是一级荣誉学士学位毕业,我的药剂学还考得特别差。我生病就去找医生,为什么要背这些药的名字?所以导师说我不像是一个真正会静下心来做研究的人。好吧,你说我静不下心,我还真要show(秀)给你看,我能做到。”
他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大杨潞龄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副教授朱兴奋,也是觅瑞的联合创始人。他是1993年政府从美国哈佛大学引进新加坡的首批顶尖生物科技学家之一,于2021年获颁新加坡最高荣誉的总统科技奖。
周砺寒虽下定决心,导师却不放心,反而建议他先以兼职的方式进行。
周砺寒的博士论文是研究帕金森症的蛋白质分子,他同时在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科研中心(Singapore-MIT Alliance for Research and Technology,简称SMART)担任全职研究员,与两地医学、工程、材料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合作,从事了不少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有关的研究。
“现在回过头看,这对我们是有益处的,让我接触到了很多不同领域。我有一个想法,谁能把它变成产品?工程师。谁来用?医生。但医生和工程师看待一项技术,和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
觅瑞在2016年与新加坡胃癌研究团合作,开发可检测初期胃癌的诊断仪器。图为周砺寒与他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大杨潞龄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副教授、觅瑞联合创始人朱兴奋。(档案照片)
三亲人患癌推动他投入研究
那段期间,周砺寒的外公、母亲和叔叔先后被诊断患上癌症,更触动他努力投入研究。
“叔叔是胃癌,发现得很晚,不到一年就走了。那时候就看到,癌症晚期实在做不了什么,病人很痛苦,家人很痛苦,医生无能为力。我是学生物医学的,就在想能不能不让同样的事再发生。”
“当然,那时候没有这么清晰的想法,只觉得如果我做的研究可以救一条生命,我这五年就值了。”
亚洲胃癌率高
让觅瑞看见发展机会
觅瑞的首个产品就是胃癌检测,2019年得到新加坡卫生科学局(HSA)批准。
周砺寒指出,胃癌是全球排行第四的高发癌,致死率很高,75%的病例在亚洲。“所以欧美企业不会花时间和精力研发胃癌相关的技术,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机会。直到今天,新加坡还是全球胃癌研究做得最好的一个地方。这也是新加坡政府看到的一个机会,成为一个细分领域的龙头。”
根据觅瑞的招股书,全球癌症总支出于2022年达到1.58万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增至2.25万亿美元。中国、日本、东南亚和美国的胃癌筛查市场规模,2022年为146亿美元,预计2032年增至243亿美元。
核心技术迎刃有余
疫情间产1000万试剂盒
觅瑞检测产品背后的技术,是近年大家因冠病疫情而熟悉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
周砺寒说,不论是RT-PCR或PCR,用意皆在通过这样的技术,将肉眼看不到的基因物质扩增到足够的量之后,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和诊断。
觅瑞的核心技术是针对miRNA,长度只有冠病病毒RNA的千分之一,“这么小的我都可以检测出来,那么大的怎么会检测不出来。” 因此,在疫情期间,觅瑞生产制造了1000万个试剂盒,销售到全球。
以癌症检测技术而言,癌细胞会释放特定miRNA到血液中。早期癌细胞数量很少,释放到血液中的miRNA非常少,因此需要高度精准和灵敏的检测技术。
周砺寒说:“如果我们在癌症非常早期就能发现血液中很微小的核酸变化,我们就可以及早干预。”
抽血早筛技术研究不走捷径
抽血早筛,是过去10多年来不少生技公司专注研发的技术,最高调的莫过于2023年5月锒铛入狱、有“女版乔布斯”之称的美国血液检测公司Theranos创始人福尔摩斯(Elizabeth Holmes)。
有“女版乔布斯”之称的美国血液检测公司Theranos创始人福尔摩斯(Elizabeth Holmes)声称开创一种创新的血液检测法,只需几滴血就可一次进行多达70项测试,包括癌症。后来,被揭穿她向投资者推销的产品是骗局,被判入狱。(档案照片)
她声称开创一种创新的血液检测法,只需几滴血就可一次进行多达70项测试,包括癌症。她号称的颠覆技术,吸引机构和私人投资者纷纷抢进,公司成立短短六年,估值就达到10亿美元。
周砺寒强调,觅瑞的检测不是靠几滴血就能完成。他认为,Theranos要让检测变得可负担的理念没有错,“它最大的问题是这条路走得太快,没有给公司的技术研发和产品验证足够的时间。”
周砺寒指出,觅瑞是花了七年、做了超过5000人的临床试验,获批准后才着手产品的商业化。
三年600简报换得第一笔资金
和周砺寒当年选择攻读博士一样,觅瑞成立初期也不被看好。周砺寒于2013年左右,即觅瑞正式成立前,开始向外募集资金,一直到了2016年才募到第一笔资金。“我有一次整理电脑的简报档发现有600份档案,也就是说在那三年里,我向不同的投资人进行了600次简报。”
“创业蛮艰苦的,工资很低。所以太太养了我几年,她是‘金主’。”
周砺寒已入籍新加坡,他的太太叶淑苹目前是国大学院(NUS College)负责传播与校友关系的主管。
一转眼,觅瑞成立已过第10个年头,周砺寒期许,公司未来成为一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癌症早筛公司,但公司的业务在短期内还是以亚太市场为主。
不排除新港两地上市
“我们未来最大的市场在中国,所以选择在港交所上市。五年有60多家生技公司在港交所融资1300亿元港币(约221亿新元),每家平均融资20亿,这比较适合我们现阶段的发展。”
周砺寒不排除未来在香港和新加坡两地上市。他透露,公司曾向新加坡交易所提交过上市申请表格。
“以中期来说,在新加坡上市是合理的,东南亚是觅瑞很重要的营收来源。觅瑞在东南亚的知名度可能比在中国还要更强一些,没理由我们不能在新交所上市,但目前这里缺乏可以参考的定价指标。很多消费科技公司不选在新加坡上市,估计和我们遇到同样的问题。”
“哪一天觅瑞不需要我
我就回到实验室或当家庭主夫”
周砺寒和妻子叶淑苹2023年到阿布扎比旅游,在当地著名景点谢赫扎耶德大清真寺(Sheikh Zayed Grand Mosque)前留影。(受访者提供)
至于个人,他希望觅瑞尽快发展到不再需要创办人的那一天。
如果哪一天从觅瑞退下来,周砺寒打算回到实验室,继续他在帕金森症方面的研究。育有一儿一女的他说:“我还可以当家庭主夫,到时候孩子长大了,我也轻松了。”
文:吕爱丽
我们入驻小红书啦!
请关注《联合早报》官方账号
带给你新加坡最“红”资讯
关注新加坡鱼尾文视频号
收看独家访谈、特约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