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会观察:网络诈骗如打不死的小强,谁该负起打它的责任?
还记得2018年,打击网络假信息国会特选委员会召开的公开听证会上,不少供证的人士主张通过加强公共教育的软性手法来应对数码世界的威胁,认为比起政府干预,培养能够辨识真伪的民众是更有效的防御手段。
(海峡时报档案照片)
六年后的今年,大家的心境似乎大不相同。1月10日的国会上,针对议员陈佩玲(麦波申区)等政府国会通讯及新闻委员会成员提出的“建设安全且包容数码社会”动议,朝野两边各有议员指出,虽然培养公众的数码素养(digital literacy)仍然重要,但面对技术娴熟且不断改变套路的诈骗犯,普通民众靠一己之力根本招架不住。
人民行动党议员陈舜娘(东海岸集选区)说,随着新兴和尖端科技出现,用户的数码素养不足以防范网络诈骗。工人党议员林瑞莲(阿裕尼集选区)也认为,虽然银行客户本身要有所警觉,避免上当受骗,但不应对他们抱有过高期望。
这么说并非小看老百姓,而是如陈佩玲所形容,网络诈骗就像打不死的蟑螂,“敏捷、进化迅速、善于伪装,因此很难完全消灭”。
既然如此难对付,那问题来了,谁该负起打蟑螂的责任?
陈佩玲在动议开场白中20多次提到“信任”一词,工人党议员也断言人们正对网络服务产生“信心危机”。姑且不论这是否算得上是 “危机”,但至少两边都同意,网络犯罪造成的损失不仅仅是国人被骗走的血汗钱,也影响了人们对科技的接受度。这可能打乱新加坡发展为智慧国的步伐,以致我们错失原可享有的便利,以及科技能为我国经济带来的生产力与创新红利。
几乎每位发言议员都有区内居民中招的故事,而受害者不乏申诉银行在他们受骗时不作为或行动迟缓。
许多议员因此关注骗案中的责任分摊。多数人同意,拥有更多资源和专业知识的大机构,如银行和电信公司,须做得更多来防范网络诈骗和承担后果。
工人党和新加坡前进党都建议,不只是在银行确认失职时,才须分摊客户的损失,而是银行和客户共同承担诈骗导致的任何损失,这样双方才都有动力保持警惕。
但议员维凯(三巴旺集选区)反驳,对机构施压过头可能会有反效果,如大公司可能调涨服务费来弥补损失、对客户过度干预,以及人们如果觉得诈骗损失会得到赔偿,可能掉以轻心。
通讯及新闻部长杨莉明感谢维凯指出这些挑战。她也用另一个比喻来形容对付诈骗犯的不易。杨莉明说,打击诈骗就像我国应对火患一样,得投入资源加强能力,控制诈骗活动的影响。
但骗子会不断以新的方式“纵火”,这时就需要各方通力合作灭火。她因此呼吁不要轻易去挞伐某一方。“你总有一天会需要他们,最好维持好关系,找到合作的方法。”
行骗手段层出不穷,杨莉明就一口气列出了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的10多个防范措施,来拦截骗子或减少受害者的损失,足以说明问题的复杂程度。
但民众也无须过于恐慌。试想想,我们会因为可能失火,就不开炉灶煮饭吗?当然不会。但我们能投资于更好的消防车或设备,确保火灾发生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骗案也是同理,不会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但要一起努力,不轻易让骗子得逞,并致力让他们落网。
文:杨浚鑫
我们入驻小红书啦!
请关注《联合早报》官方账号
带给你新加坡最“红”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