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哪些消费者难以察觉的隐性通胀?这几样居然价格下降!
物价上涨成了过去两年来的“常态”,全球各地企业“各出奇招”变相起价,许多通货膨胀名称也纷纷涌现,如缩水式通胀、滴灌标价、贪婪通胀、借口通胀等。
这些各式各样的通胀是什么?新加坡有没有这些情况?
缩水式通胀(shrinkflation)
缩水式通胀应该是历史最久的一种变相通胀,一样商品服务的价格不涨,但分量减少。华侨银行经济师林秀心就注意到,她买的沙拉卷变小了。在全球,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罐装饮料和薯片等等。
美国总统拜登不久前在美国美式足球联盟“超级碗”(NFL Super Bowl)赛前,通过社交媒体X发表视频批评这么做的零食公司,视频里包括了运动食品饮料品牌佳得乐(Gatorade)、玉米片品牌多力多滋(Doritos)和冰淇淋Breyers等。
3月份卡通片《芝麻街》(Sesame Street)的角色饼干怪兽(Cookie Monster)都在X发帖抱怨说饼干变小了。
《芝麻街》(Sesame Street)的角色饼干怪兽(Cookie Monster)都在X发帖抱怨说饼干变小了。(芝麻街工作室提供)
新加坡社科大学商学院金融学课程高级讲师夏崇武博士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大家在食阁多少都碰到这种情况,例如菜分量减少,在超市买一些包装好的商品,含量也可能变少了。
他说:“消费者最终承担了更高的价格。这些转嫁通胀的方式往往很难察觉。一些包装好的食物,消费者往往不会去注意实际含量多少。一罐薯片如果减少一些,人们通常很难发现。”
在社媒,新加坡消费者申诉缩水式通胀的例子不少,多数是投诉咖啡店、餐馆食物。
降级式通胀(skimpflation)
和缩水式通胀相似的是降级式通胀。新加坡管理大学金融助理教授奥若宾都高仕(Aurobindo Ghosh)说,这是指商家降低产品或配料的质量,但保持定价不变。例如,商家使用松露调味油来做松露薯条,而不用昂贵的松露油。
或者一些耐用品的寿命不如之前那么长。
降级式通胀也包括商家减少店面员工人数,降低服务质量。
一般上,降级式通胀比缩水式通胀更难发觉。
滴灌标价(drip pricing)
航空公司对行李、选座位和提前登机等进行额外收费,早在通胀上涨前就已存在。这是“滴灌标价”的例子,商家在广告中打出较低的标价来吸引消费者,但在交易或付款过程中加入其他的选择性或强制性费用,消费者最终支付更高价格。
林秀心说,在新加坡滴灌标价可能已经被剔除,新加坡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2020年11月推出了价格透明度准则,剔除这些暗藏的收费。
不过,航空公司选座位等额外收费的做法依然普及,但航空公司指出,这和买披萨没什么不同,如果要加料,就要加价。
去年和今年初,新加坡消费税分别调高一个百分点。消费者常常看到商家贴出因为消费税调高而起价的告示。
林秀心说,贪婪通胀指的是商家通过抬价牟取暴利(profiteering),但可能不易证明。当消费税调高一个百分点,如果商家调高价格幅度超过1%,或许会被认为是牟利,但企业也可以解释说其他商业成本如人力、租金和水电等攀高导致成本上扬。
对此,新加坡于2022年重启反牟利委员会(Committee Against Profiteering),到去年10月接到超过350起举报,其中32起是商家假借消费税之名,趁机涨价的投诉。委员会已联合多方调查这些投诉,被投诉的商家都配合调查,并已停止以消费税上调为借口的涨价行为。
新加坡也有不少商家吸收消费税的调高,帮助民众应对通胀。
冠病疫情和俄乌战争对产品服务的供应造成巨大冲击,员工短缺,供应链被扰乱,船运成本大增。一些公司调高价格,被称为借口通胀。瑞士银行经济师多诺万(Paul Donovan)曾在报告中写道,发达经济体的一些公司编造故事,说服顾客涨价是公平的,而事实上他们掩饰了盈利率的扩张。他称之为“盈利引导通胀”(profit-led inflation)。
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大学的经济学助理教授韦伯(Isabella M. Weber)则提出“卖家通胀”的说法,指大企业趁供应链问题期间抬价牟利,没有将库存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而是选择了“重价轻量”增加收入。
林秀心说,卖方通胀通常出现在企业较少、竞争较弱的经济。
新加坡社科大学商学院分析与可视化研究生课程负责人沈清祥副教授说,贪婪通胀、借口通胀和卖家通胀相似,当突发事件导致未来价格预期上涨时,商家调高价格。“要奠定涨价理由是贪婪可能较困难,但确实有许多事件给了新加坡商家涨价的理由,尤其是食物,卖家可用缩水式通胀和借口通胀来调价。”
他举例,经量调整后的整体食品价格,在2021年到2023年期间增加了近11%,这和此前六年,即2015年到2021年期间一样多。相比下,衣服和鞋子价格却比疫情前来得低。
消费者能做什么?
奥若宾都高仕指出,这些现象有时很难发现,因为消费者已把涨价视为现实,不会总是提出质疑,而且消费者很少记录过去的价格。
林秀心说,消费者理论上可以选择不购买或向其他商家购买。但若在近乎垄断的情况下,选择有限。
夏崇武建议,消费者需要多留个心眼,多留意商品含量的变化,以及商品或服务使用的附带条件。消费者可货比三家,看看自己长期买的商品是否有物美价廉的替代品。
消费者协会于2019年推出手机应用“省钱之友”(Price Kaki),让消费者可比较6000多种商品的单价。
沈清祥指出,遗憾的是,低收入家庭更受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因为食品开销在收入中所占比重更大,尽管政府通过各种援助计划来解决这问题。
他认为,一些消费者通过社媒表达不满,可能会让餐馆和食品销售商有所顾忌。
新加坡可达到“完美去通胀”
新加坡的核心通胀2023年1月升至5.5%,创2008年11月以来最高,2月回落到3.6%,略高于市场预期。
不过,专家普遍认为新加坡今年可慢慢达到“完美去通胀”(immaculate disinflation),即在经济不显著放缓、就业市场不大受冲击的情况下,通胀走低。夏崇武说:“虽然新加坡通胀率长期来看仍然处于较高点,但已有减缓趋势,尤其与去年上半年相比。另一方面,失业率并没太大变化。”
他认为这背后有三个原因。首先本轮通胀主要因为成本上升,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已回调,会降低通胀。此外,政府具有较强能力影响大众通胀预期,进一步减缓通胀压力。新加坡经济强劲稳健,短期内不用担心通胀逆转影响经济增长。
相关阅读:
文:胡渊文
我们入驻小红书啦!
请关注《联合早报》官方账号
带给你新加坡最“红”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