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疫情爆发,世卫紧急开会!专家:再有大流行病,多国恐难应对
非洲暴发的猴痘疫情正在快速传播,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正想方设法遏制这种可能致命的病毒的传播。
世卫组织8月14日召开《国际卫生条例(2005)》紧急委员会会议,讨论2024年猴痘病例数激增现象。会后,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记者会上说:“今天,紧急委员会召开会议并向我提出建议,认为当前形势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采纳了这一建议。”
谭德塞说,目前猴痘疫情具备在非洲以及向其他大洲进一步传播的潜力,这十分令人担忧。世卫组织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报告猴痘病例数达1万5600多起,已超过去年病例总数,其中死亡病例达537起。
世卫组织发布的公报说,不到12个月前,一种更加致命的猴痘病毒新毒株正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简称刚果(金))快速传播,并已蔓延至四个从未报告过猴痘病例的周边国家。
联合国新闻中心引述谭德塞说,猴痘1b病毒变异株去年在刚果(金)出现并迅速蔓延,似乎主要通过性渠道传播,而且在刚果(金)的邻国也发现了这种支原体,这尤其令人担忧。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刚果(金)的四个邻国布隆迪、肯尼亚、卢旺达和乌干达报告了约90起1b病毒变异株病例。
他强调,现在人们面对的不是一个病毒支系的疫情,而是不同支系在不同国家的数次疫情,其传播方式和风险程度各不相同。
世卫组织正在与受影响国家合作
以了解和解决暴发猴痘驱动因素
谭德塞说,世卫组织正在与受影响国家的政府、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政府组织、民间社会和其他伙伴合作,以了解和解决这些疫情暴发的驱动因素。
他表示,世卫组织制定了一项区域应对计划,初步需要1500万美元(2028.45亿新元)用于支持监测、准备和应对活动。为资助这项应对行动,世卫组织从突发事件应急基金中拨出145万美元,并计划在今后几天拨出更多资金。
世卫组织免疫战略专家咨询小组已推荐了两种猴痘疫苗,这两种疫苗获得了世卫组织列名的国家监管机构以及包括尼日利亚和刚果(金)在内的个别国家的批准。
非洲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8月13日宣布猴痘疫情为非洲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并呼吁非洲各国采取紧急行动,避免猴痘疫情在非洲大陆持续蔓延。非洲疾控中心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非洲至少有16个国家受到猴痘影响;与2023年同期相比,非洲今年报告的猴痘病例增加了160%。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人感染猴痘的初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之后可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但也有感染者病情严重甚至死亡。2022年5月以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感染较轻毒株的猴痘病例。世界卫生组织同年7月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到2023年5月才解除这一状态。
全球公卫专家:
未来三五年再有大流行
多国恐难应对
如果未来三年到五年再次暴发大流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可能仍无法有效应对。全球公共卫生专家说,各国的利己心态严重阻碍疫苗和技术共享,导致全球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新加坡虽是小国,却可带头共享医疗资源,发挥全球领导作用。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和国大全球健康处,8月13日举办首届全球健康思想领导力对话,主题是“小国大作为:构建全球健康未来”。
对话由国大副校长(全球健康)和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张毅颖教授主持。他说,国际地缘政治的博弈削弱了多边主义,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在推动全球合作方面效力减弱,这对全球健康构成了威胁。
前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斯瓦米纳丹医生(Soumya Swaminathan)说,冠病疫情暴露了各国的利己心态,尤其是经济和科技实力雄厚的国家,在疫情期间开发和预订疫苗,却不愿分享。这让非洲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难以及时获得疫苗控制疫情。
持续三四年的冠病疫情告一段落,世界卫生峰会委员会联合主席克布什教授(Ilona Kickbusch)警告,各国不应自满,因为全球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小国开始抱团,形成不同联盟向大国施压,以达到他们的目的。两个阵营之间的拉扯,将重塑国际政治格局。”
泰国专家:建议新加坡带头
与他国共享科技和医疗资源
泰国公共健康部长顾问维布伯巴适(Suwit Wibulpolprasert)博士指出,新加坡虽然面积不大,但其经济实力让它能在东南亚与其他地区,成为大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桥梁。
至于如何扮演好这个角色,斯瓦米纳丹建议新加坡带头,与其他国家共享科技和医疗资源。世卫组织荣誉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则认为,小国在国际舞台上不无主导力,近年的气候变化改革就是由小国发起并推动的。
纵观全球公卫未来发展,克布什说,传染病是一大重点,但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也须重视,她呼吁各国投入更多资源壮大医疗队伍,并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而防治慢性病。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Read more)。
相关阅读:
文:联合早报
我们入驻小红书啦!
请关注《联合早报》官方账号
带给你新加坡最“红”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