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糕点故事传递爱”,新加坡银行丽人辞职创业教华文
女性创业已经日趋普遍,尤其是那些在成为母亲后依然勇敢追寻事业的女性。她们的初衷是要事业与家庭能兼顾。尽管这个理想令人向往,但在创业和经营的过程中,挑战不可避免。《创业带娃 散发光辉》系列,我们将探讨三名毅然创业的妈妈,了解她们在逆境中如何展现女性的坚韧与勇气。
BrookieKids创始人黄曼绮致力于为学龄前孩子提供华文学习工具,让他们通过传统文化和日常生活,培养起对华文的兴趣。(龙国雄摄)
当黄曼绮再次走进幼儿园给小朋友们读故事书时,会回忆起她18岁当义工的那天:一群四五岁的孩子吵吵闹闹,周围同龄人手足无措。她毫不犹豫地走到孩子们中间,不一会儿,就带着他们玩起了“击鼓传花”的游戏。
同学们用不可思议地眼神看着她,“你这么懂和孩子玩?”
黄曼绮在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起这一段小故事。她笑说:“好像很自然地就把他们组织到一起。”
她一直喜欢孩子,却从不知道原来懂得和他们玩,也是一种技能。
在她30岁时,黄曼绮辞掉银行工作,投身学前儿童双语教育事业,那一刻,她突然明白,自己对教育的热爱就像一颗种子,早在心中悄然发芽,只是在那18岁的下午,才第一次破土见到了阳光。
很多人说过黄曼绮身上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因此孩子们都很快被她吸引。她说,这可能是因为她打从心里尊重和喜欢孩子。图为黄曼绮给孩子们讲故事。(受访者提供)
母女相继银行上班
后投身学前教育
黄曼绮知道,这颗小小的种子,和妈妈的影响有关。“小时候,我妈妈本来在银行工作。我和哥哥上小学时,她为了有更多时间陪我们,就辞职去当幼儿园老师。”
巧合的是,黄曼绮在南洋理工大学取得会计和经济学双学位后,也进入了母亲曾工作过的银行,“我甚至去过她当年工作的那栋楼上班。”
在银行工作六年后,不到30岁的黄曼绮已升到中层。“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发展方向是看得到的,薪水和职位的上升路径都很清晰,也有一定的成就感。但我始终想做更有意义的事,想实现心底里的愿望,做学前教育相关的工作。”
黄曼绮回忆起当年妈妈是为了更多时间陪孩子,才转行当幼教老师的那段经历。“当时妈妈发现转行后还有很多课程要补,所以她白天上课,晚上培训,结果反而没能多陪伴我们。”
“等到她上完课程,其实我和哥哥也都进中学了”。然而,兄妹俩没有怨言,反而被妈妈的付出和坚持所感染。黄曼绮偶尔听到妈妈说起工作的情况,耳濡目染,了解做学前教育的意义,并逐渐对学前教育工作发生兴趣。
“教育孩子的工作需要耐心、要投入时间,又不算高薪……但对于孩子们来说,那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阶段,对他们的家庭、社会也非常重要。”
四年前,黄曼绮下定决心离开了银行,辞职的时候她没有告诉妈妈自己的具体计划。“我知道她肯定会担心,但心里肯定也会支持”。
母女二人在没有商量的情况下做出了相似的人生选择,似乎是一种命运的轮回。但不一样的是,对教育的热爱在黄曼绮这里,发展出了和母亲不一样的故事。
三合伙人
三个时区
2020年,黄曼绮完成了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NIE)的课程。课程结束之际,她参加了一个创业培训营,意识到创业可以让她更好地实践学前教育的想法。于是在2021年4月,她果断与两位好友共同创立了公司。
创业初期,两位合伙人分别在墨尔本和德州,三个人跨越三个时区,每次开会的时间都要精确计算好。“通常是新加坡的晚上八点或早晨八点”。
尽管辛苦,但黄曼绮并不后悔选择与她们合作,不仅因为彼此是熟悉、信任的朋友,也因为她们也是妈妈,和自己一样对学前教育充满热情。
创业路上的困难层出不穷,时差只是其中之一。黄曼绮说:“华文教育是很多家长的迫切需求,这是我们经过调查之后的共识,但我们想解决的问题太多,不知从何入手”。
突破口来自于一个创业导师给她们的提醒:“既然目标是让孩子们在学前得到华文启蒙,为什么不从小朋友日常的环境开始入手?”
黄曼绮的目光落到当时还在牙牙学语的女儿身上,她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把华文放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许多新加坡家长,包括我们自己,也会忘了在生活中要多说华语。”
因此,她决定开发一款华文语音对话的工具,让孩子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华文。然而,对话的素材从哪里来?如何与市面上其他产品区分开?黄曼绮的童年回忆再次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
九层糕带来灵感
父母忙碌的工作让黄曼绮在祖父祖母家度过了许多美好童年时光。祖父是祖籍潮州的南洋土生华人,家里常有各式各样的娘惹糕点。
慈祥的祖母擅长讲故事,黄曼绮则常常拿着一块娘惹糕,坐在他们的身边听故事。“我记得小时候最喜欢九层糕,会撕成一片一片来吃……”
许多风俗人情就伴随着香甜的糕点刻进她的回忆中:“满月要给宝宝红龟粿,过年会做娘惹风味黄梨塔,我姑姑还会做峇峇粿。”
如今,这些记忆成了她创作的绘本素材的基础。“那些故事既是我的华文启蒙,更是我对新加坡华人文化的记忆”。
在她的创作中,娘惹糕点会幻化成不同的卡通人物,她拿起一本《独一无二的小糯米糍》的故事书说:“这个系列就是娘惹糕点系列,我会把小时候吃过的糕点,比如红龟馃、香兰椰丝卷,变成卡通角色,结合祖母讲的故事,一边介绍糕点,一边讲述相关的民俗。”
对她来说,通过绘本和语音的互动结合起来的产品,不仅帮她保存了和祖父祖母的童年记忆,“还能把属于新加坡华人的民俗文化传递给当代孩子们,这让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打磨产品的过程不容易。她说:“从2021年成立公司,到中间的讨论、尝试、研发,到去年我们才终于推出了一个比较正式的产品。”
在创业和当妈妈之间
保持“动态平衡”
黄曼绮透露,在怀孕的时候,她的产品还没有成型,今年女儿已经是使用产品的用户了。(受访者提供)
如今,黄曼绮的孩子三岁多。她笑着说:“怀孕的时候,我的产品也还没有成型,今年她已经是我们产品的用户了”。
和许多要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的妈妈一样,她的时间被工作和孩子划分得很清楚:早上送孩子上学,立刻开始处理公司的事务;下午五点,放下工作去接孩子放学。
晚上到孩子睡前的时间,她是妈妈,孩子睡着后,她又要立即进入创业者角色。
黄曼绮承认有时也会觉得愧疚,有时候觉得对工作付出还不够,有时候又会自责,没有足够的时间陪孩子。
虽然她常常告诉自己,陪伴孩子的质量比时长更重要,但在日常生活中,她知道自己并不能随时从工作角色切换到妈妈角色。
“完全理想的状态是很难实现的,人不是机器,每天也只有24小时,但我会尽力维持动态的平衡。”
不过,让她欣慰的是,妈妈和创业者的角色也有偶尔融合的时候。比方说,女儿就可以充当她产品的第一个体验者。有什么新功能、新内容,我会跟她讲,“什么故事好,什么故事不好,从她的反应我就能看的出来。”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黄曼绮也意识到,孩子需要陪伴,更需要榜样。就像自己曾被妈妈的工作热情所感染,她坚信自己对教育的投入和认真也会影响到女儿。
如今,一些幼儿园会邀请黄曼绮来给小朋友们分享故事,其中也包括女儿所在的幼儿园。
她注意到,当自己被小朋友们围绕着讲故事时,女儿的眼神中充满投入和快乐。“爱会传承,追求理想的信念也会传承下去。”
相关阅读:
文:刘莎
我们入驻小红书啦!
请关注《联合早报》官方账号
带给你新加坡最“红”资讯